濰坊風箏“飛滿天”,?“高密三絕”有多“絕”,?跟著書本尋找《多彩濰坊》里的“非遺”樂趣 ,!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15:22:10
漫天飛舞的濰坊風箏使鄭板橋始終念念不忘,,精妙絕倫的“高密三絕”承載了莫言的童年回憶。讓我們跟著書本走進《多彩濰坊》,,感受手藝人指尖上的“非遺魅力”,!
楊家埠的年畫不簡單,,“一言不合”飛上天,?
自古以來,濰坊的楊家埠村就有著 “冬天畫年畫,,春天扎風箏”的習俗,。在這里,多彩的年畫和風箏組成CP,,成功“霸占”了楊家埠村的天空,,也形成了濰坊風箏的一大特色。
“扒一扒”風箏的“前半生”,,它竟然曾是窺探軍情的“偵察機”,?
最初的風箏其實是個軍事用具,在戰(zhàn)爭中曾被用來窺探軍情,、傳遞情報等,。古人甚至還用風箏承載炸藥,并通過風箏的相互碰撞來引爆導火索,。
“高密三絕”有哪三絕,?莫言先生為啥把年畫稱為“掛像”?
在莫言的《掛像》中寫道:“高密民間藝術,,有‘三絕’之說,。‘三絕’者,泥塑,、剪紙,、撲灰年畫之謂也。”被稱為“三絕”之一的撲灰年畫,因為承襲了傳統(tǒng)文人畫的題材和繪畫方式,,所以裝裱工藝也跟文人畫相同,,以懸掛為主,因此年畫也被莫言先生叫做“掛像”,。
楊家埠的年畫風箏,、高密的撲灰年畫,不僅蘊含著濃厚的民俗文化,,也體現(xiàn)了人們豐富的精神追求,。跟著書本探索“非遺”奧秘,還有更多精彩等著你來節(jié)目中發(fā)現(xiàn)哦,!
責任編輯: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