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古井古樹山村迷煞游人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1-07-20 09:47:16
從青州城區(qū)向西約10公里,就到了邵莊鎮(zhèn)北薛村。村子位于半山腰,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百余戶人家,。村內民風淳樸,環(huán)境優(yōu)雅,古樹,、古井,、古樓都保持著原始風貌,跌宕起伏的石板路,、石壘的堰墻、石砌的民房,使小村顯得越發(fā)滄桑古樸,。近年來,村里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還建起農家樂,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二層石樓冬暖夏涼,村民不舍得搬走
行走在北薛村,綠樹成蔭,古樸安靜,讓人心曠神怡。村里至今仍保留著200多棵古樹,漫步村莊,隨處可見長勢茂盛的古槐,、古榆,僅500年以上的古槐就多達十幾棵,。張家古榆位于五米多高的堰墻之上,雖然已有約600年的樹齡,仍枝繁葉茂,和村里的古井一起,向來往的客人訴說著村子的古老歷史。
在北薛村,想找一家沒有石墻的院子很難,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不同年代,、不同特點的石墻,。其中一處約百米長的石墻,五米多高,全部由千斤重的巨石壘砌。這些石墻不用一點灰漿,全是干插縫,縫隙非常小,。“當年北薛村石匠多,幾乎沒有不會壘墻的,自己開石,自己壘墻,自己建房,建造出的民房各有特色,布置巧妙,。”北薛村黨支部書記楊遠福說。
在北薛村,還有三棟用青石壘砌的二層小樓,吸引著不少游客前來觀賞,。其中楊家古石樓位于村子的一角,村民們也說不出具體的建筑年代,。石樓的建筑十分講究,墻體壘砌之精準,令人叫絕。遠看就像用積木堆砌的一樣,棱角分明,。古樓至今仍有人居住,。樓板是用高粱的秸稈所制,走在上面能感覺到明顯的顫動,但不用擔心會掉下去,堅韌的秸稈經久不腐,讓人不禁感嘆“神奇”。“這房子墻體堅固,冬暖夏涼,住起來很舒適,就算給我一套樓房,我也不舍得搬走,。”住在這里的村民楊緒華說,。
金斗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俱佳
北薛村位于金斗山的半山腰。金斗山的山頂位于村子西側。在楊遠福的帶領下,記者沿著一條條崎嶇的石頭路向山頂走去,。“上山的路原來都是土路,非常難走,這些石頭路都是后來鋪設的,。”楊遠福說。
越往山頂走越涼快,站在山頂?shù)囊惶帥鐾だ?涼風習習,??粗鴿M眼的綠色,楊遠福感慨萬千:“原來這里是一片荒山,光禿禿的。”金斗山開發(fā)以來,他帶領村民在山上栽種了連翹,、黃櫨等六萬棵綠化樹,形成了“春看連翹,秋賞黃櫨”的美景,。
遠遠望去尖尖的金斗山,山頂卻十分平坦。齊國跑馬場,、玄帝行宮,、觀音閣、文昌閣,、神女祠,、山神廟等組成的古建筑群,是先人們留下來的無價財富,現(xiàn)已成為金斗山的一大景觀。
村里建民宿,、農家樂,、采摘園留客
以前的北薛村,給人的印象只有“窮”。2015年,時任村主任的楊遠??丛谘劾?急在心里,。“要想富,先修路。”楊遠福決定從修路開始改變,。沒錢,他到處“化緣”籌款,還把自己經營的大棚卷簾機廠的資金墊上為村里修路,。這也感動了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路修好了,楊遠福帶領村民,依托北薛村原有的旅游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將村里的古槐,、古榆保護起來,重修了金斗山上的景點,還在半山腰建設了大型免費停車場。
為了留住游客,北薛村在山上建起了農家樂,并在村內辦起民宿,、采摘園,每年定期舉辦3場文化節(jié)吸引人氣,。村里還成立了農產品合作社,村民種植的小米遠銷全國各地。昔日落寞的小山村重新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
產業(yè)振興,外出的村民被吸引回來
中午12時許,正值午餐時間,。金斗山半山腰上的一處農家樂內充滿游客的歡聲笑語。廚房內,46歲的老板娘李秀云忙得熱火朝天,。
李秀云和丈夫楊華國以前在堯王山下搞養(yǎng)殖,基本不回村里,。看到村里發(fā)展變化很大,2018年,夫妻倆便商量著回村發(fā)展,。由于他們在飯店干過多年,結合養(yǎng)殖經驗,他們決定在山上開家農家樂,。夫妻倆踏實、能干,短短3年時間,農家樂被他們經營得紅紅火火。“這比原來搞養(yǎng)殖輕松多了,沒想到在家門口也能干出一番事業(yè),。”李秀云說,。
隨著北薛村知名度的提升,村里的農產品也一度暢銷。今年58歲的村民張興軍一直靠種地為生,時常養(yǎng)些雞鴨鵝,。“現(xiàn)在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走時會買些山雞蛋,、鵝蛋,增加了我們的收入。”張興軍家養(yǎng)著8只大鵝,每月光賣鵝蛋一項就能收入七八百元,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