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個孩子的媽媽——記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三)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08:39:18
從把一個個“沒人要”的孩子抱在懷里,,當好他們的“媽媽”,,到有教無類,,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21年來,,楊守偉既是“慈母”“嚴師”,,又是“醫(yī)者天使”,,她像一束光,,照亮了孤棄兒童的人生,。
“一個楊守偉是不夠的,,要搞好傳幫帶,讓身邊更多的人成為楊守偉,。”老院長的話言猶在耳,,楊守偉銘記于心。
怎樣當一名好媽媽,,怎樣把孤棄兒童養(yǎng)育好,,楊守偉成為了榜樣;一個人該如何堅持信仰,,如何恪守標準,,如何自我超越,楊守偉做了最好的注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楊守偉以實踐作出了有力回答。
多年來,,她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帶出了更多的“好媽媽”;她在濰坊這座有溫度的城市,,以直抵人心的感動,,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讓善與大愛,,生生不息,;她撲在護理工作一線,,向那些孤殘孩子們傳遞著黨委、政府綿綿無盡的溫暖和關愛,。
“只有一個楊守偉是不夠的”
2010年5月,,20歲的蘇娟娟走出濰坊學院幼教特教師范學院的校園,來到了當時還在坊子老區(qū)的濰坊市兒童福利院上班,。一看到這個恬靜又沉穩(wěn)的小姑娘,,聽她說有在青島等地實習過的特教經驗,楊守偉就把她當一棵好苗子培養(yǎng),。
盡管有工作經驗,,這時的蘇娟娟對于怎么護理照看孤棄孩子卻完全不懂,但楊守偉一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手把手教她,。喂奶,、拍嗝、洗澡,、理發(fā),、換紙尿褲……在跟著楊守偉的學習中,蘇娟娟掌握了相當扎實的專業(yè)技能,。
楊守偉對孩子們打從心底的疼愛,,耳濡目染中熏陶了蘇娟娟;楊守偉對兒童福利事業(yè)的執(zhí)著,,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給了她,;楊守偉對護理孤棄兒童的豐富經驗,也在工作實踐中讓她有了更快的成長,。
2010年10月,,福利院剛從坊子區(qū)的老院搬到現(xiàn)在的新院,蘇娟娟每天坐著一輛改裝上綠色遮陽棚的電動三輪車,,攬著七八個孤棄孩子,,送他們去清池中心幼兒園。她坐著這輛愛心“小篷車”,,寒來暑往,,一天不落,連續(xù)接送了孩子們七年,,懷孕后直到臨產前一個月,,才換成別的同事接送,。
除了回內蒙古婆婆家結婚和2017年休產假,,蘇娟娟沒有請過一天假,。近年來,濟南,、青島等地的福利院多次高薪聘請?zhí)K娟娟去做早教,,她都一概謝絕了。跟楊守偉一樣,,濰坊市兒童福利院的這些孤棄孩子,,是她的整個世界!
“只有一個楊守偉是不夠的,。”年輕護理員的執(zhí)著,,讓楊守偉感到特別欣慰,特別驕傲,。“像娟娟這樣的優(yōu)秀護理員,,我們福利院里還有很多很多。”楊守偉說,。
說起年輕一代的護理員媽媽,,楊守偉像當年老院長第一次看到自己時那樣含著淚花,因為從她們身上,,她看到了兒童福利事業(yè)的又一代希望,!
第一個愛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這是福利院年輕媽媽們的共鳴,。
“我們院里年輕的護理員,哪怕還沒有結婚生子,,對院里的孩子,,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照顧撫育上,完全就是媽媽的樣子,。”楊守偉說,。
教會一個孩子大小便要用多久?福利院的媽媽們教小書輝用了兩年半,。
13歲的書輝是唐氏綜合征患兒,,不到1歲時來到福利院。唐氏兒學走路慢,,接受能力不強,,智力發(fā)育遲緩。護理員媽媽就把每一個日常中輕而易舉的動作分解,,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教給書輝,。為了鍛煉他自己大小便,最初,,孩子一天換七八條褲子,,每天要無數(shù)次地給他洗澡,。到了四歲,書輝終于能夠自理,。“在夏天會讓他多鍛煉,,到了冬天就會強一些,等到再來一個夏天,,他的自理能力就強多了,。”她們就像呵護一棵小樹的季節(jié)輪回,用耐心和韌勁扶著孩子一步一步向前走,。
不僅是小書輝,,福利院的唐氏兒有不少。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基本生活能力,,學會簡單的社交和一對一溝通,。護理員媽媽們在教會孩子日常飲食起居自理的同時,認真開發(fā)他們的主動語言,,幫助他們學會更清晰地表達,。比如有時會故意把一本書掉落在地上:“媽媽的書掉了,請幫忙撿起來,。”孩子撿起來后,,又教會他對話:“謝謝!”“不用謝,!”
如今,,這些唐氏兒看到你在干什么事,就會主動跑過去幫忙,,然后拍拍你的肩膀,。你說“謝謝”,他會咧開嘴笑著,,一字一字認真說:“不用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護理員媽媽們都希望孩子們更多地往社會上走,,與正常人交流,能到快餐店,、福利店等崗位工作——并不是想讓他們掙多少錢,,而是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2012年山東省孤棄兒童護理員技能大賽中,,楊守偉帶的護理員團隊充分展示了急救、喂養(yǎng)、孩子沐浴,、癲癇處理,、嗆咳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等成熟技能,“我們的成績超過了當時學習時教我們的老師,!”回憶起這些,她們跟孩子一樣的開心和驕傲,。后來,,在2014年、2016年山東省舉辦的孤棄兒童護理員技能大賽中,,楊媽媽團隊又獲得佳績:個人兩次獲得一等獎,,團隊一次獲得二等獎。
2019年,,楊守偉當上副院長后,,要擔起更重的擔子,為了讓更多的孤棄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她傾心打造更加優(yōu)秀的護理團隊,。
既要做到有教無類,又要因材施教,,楊守偉帶著護理員們精心備課,,創(chuàng)新設置課程。不僅在護理員中開展“小點子大愛心”活動,,每年還提交一個課題,,把這些年照顧孩子的經驗所得,分享給更多的人,?!?ldquo;燭光”特色黨支部創(chuàng)建探索與實踐》《四措并舉,綜合干預對腦癱患兒的影響》等7項課題已經被借鑒學習,。
在楊守偉的帶動下,,“楊守偉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10名核心成員全部拿到了大學學歷,拿到了兩項以上的護理或社工證書,,成為護理骨干,。
愛是一種相互的力量,楊守偉把“用心”這件事,,從她的手上傳遞給團隊的每一位護理員,,“因為,只有媽媽快樂,,孩子才快樂,。媽媽們心情舒暢、努力學習、開心工作,,孩子們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這是楊守偉最樸素的工作理念。
和媽媽們開會,,楊守偉都是站在屋子里:和孩子們在一起,,一邊拾掇、干活,,一邊和媽媽們商量問題,;看到有的媽媽沒有給孩子的房間及時通風、沒有搞好衛(wèi)生,、喂飯不夠耐心等小事,,她也不多言語,就走過去,,悄悄把活兒拾起來干,;看到有的媽媽情緒不好,就把她叫到一邊,,問問是不是家里有煩心事,,一點點疏導情緒化解問題……
涓滴匯海,這幾年,,楊守偉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僅當好孩子的“媽媽”,還創(chuàng)建了“七心”護理員媽媽團隊,。愛心,、良心、責任心,、細心,、耐心、放心,、安心,,“七心”如同七顆希望的星,與孩子心心相映,。
不管媽媽們提出多小的工作創(chuàng)意,,無論有多小的一點改進,楊守偉都會認真記下來,,及時通報表揚,,引導鼓勵媽媽們不斷進步,從而更科學,、細心地照顧孩子,。
于是,在福利院常常能看到,護理員媽媽們有的不斷給孩子打扮出洋氣可愛的新發(fā)型,;有的把孩子的房間隨季節(jié)裝點得更加溫馨,;還有的站在孩子的視角,精心設計與孩子一起玩耍的小游戲……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視野去換位思考和體驗,,才能真正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楊守偉帶著護理員媽媽們像孩子一樣躺在床上,,感受床鋪得舒服不舒服,;像孩子一樣用吸管奶瓶,感受喝奶粉會不會嗆,;帶上防止腦癱孩子自殘的約束帶,感同身受才知道孩子們帶上會不會被勒疼……
這心細如發(fā)的呵護,,比親媽又有何遜色呢,?
張永敏也是楊守偉帶出的一位護理員。2012年她進兒童福利院工作,,來之前就聽說福利院有位黨的十八大代表,。上班第一天,等她早早來到福利院時,,看到楊守偉正在打掃孩子們房間里的衛(wèi)生,。她不敢相信,眼前這位挽著褲管,,正在光著腳拖地的護理員,,就是黨的十八大代表。那一刻,,一種說不出來的敬佩與震撼油然而生,。
善是一種力量,就像光源,,能匯聚起一個強大的發(fā)光體,。
春暉博愛基金會的一位負責人幾乎轉遍了全國的福利院,他好幾次聯(lián)系楊守偉,,想帶福利院的幾位護理員到外地當院長,、業(yè)務副院長,都未能如愿,,他衷心地感慨,,楊守偉的兵,沒有掉隊的,,都是好樣的,!
手挽手,為孩子筑起“銅墻鐵壁”
媽媽,就是那個當危險來臨時,,不假思索把孩子護在身后的人,。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護理員媽媽們的一場大考,。有200名孤棄孩子的福利院,成了一座檢驗這支護理團隊專業(yè)能力和敬業(yè)精神的“方艙”,。
“疫情當前,,我們當然要與孩子們在一起!用自己的工作,,把兒童福利院筑成一座水潑不進,、針扎不進,堅不可摧的堡壘,!”這是每一個護理員媽媽共同的信念,。
危難關頭,她們心里只想著自己照料的孩子,,紛紛寫下請戰(zhàn)書,,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講條件,。作為業(yè)務副院長,、作為一名黨員,楊守偉帶隊第一批進入一線封閉區(qū),。那天,,是2020年農歷正月初三。
為保證孩子們的安全,,院里第一時間實行封閉管理,。護理員不僅不能放假,還要封閉值守,,她們的活動空間除了孩子們在的樓層,,就只有幾平米的臨時宿舍,因為盡量避免與外界接觸,,就能為脆弱的孩子們多一層保險,。
在位于四樓的臨時宿舍,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杏樹,。剛入院封閉時,,樹冠覆蓋皚皚白雪。疫情期間,,媽媽們每天陪伴的,,除了孩子,,就是窗外這棵杏樹。她們用這棵杏樹來感知時光的流轉,、季節(jié)的輪回,,從落滿大雪,到吐出春芽,,到花開滿枝,,到滿樹蔥蘢……她們還記得,這年的杏樹是小年,,沒怎么結果,。
從白雪覆枝到杏花開落,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楊守偉帶領同事迅速制定出封閉管理下的消毒通風,、體溫檢測、分餐送餐,、物資采購,、垃圾清理、夜間巡查等20多項工作制度,,早上五點起床掃地拖地,,在孩子們醒來之前完成消毒清潔,;夜里10點,,孩子們都睡著安頓好之后,開始對公共區(qū)域進行消毒,、處理垃圾等,,晚上每兩個小時,就要打著手電筒繞每層樓巡查一遍……從1月到8月,,200多天,,護理員媽媽們24小時在崗。
她們比以往更加精心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有些孩子原本就體質弱,,疫情當前,要讓他們有更強的免疫力,。200多天,,她們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踏實的囫圇覺。每天滿負荷運轉,,經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媽媽,,就是那個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讓孩子安然無憂的人,。
有位護理員媽媽的愛人是警察,被派到外地防疫,;公爹在內蒙古老家,,60多歲的婆婆急匆匆從內蒙古來到濰坊,由于人生地不熟,,老人帶著3歲的孩子被困在家里,,一個菜花,一老一少,,整整吃了一個星期,。
有位護理員媽媽連續(xù)勞累上火幾天后,腋下鼓起一個腫塊,,后來經常疼得抬不起胳膊,,她就想著,孩子們剛剛習慣了疫情期間的照料方式,,換別的同事來,,孩子與同事都得重新適應,于是她一拖再拖沒有出去就醫(yī),,帶著不時襲來的疼痛,,就這么堅持了8個月。
即便那么艱難,,第一輪封閉結束后,,第一批護理員媽媽全部申請繼續(xù)留在封閉區(qū)。危難時刻,,她們舍不下朝夕照顧的孩子,。
媽媽,就是那個總想多教給孩子一點本領與知識,,讓他們有能力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人,。
隔離封閉伊始,孩子們面對戴著口罩的媽媽,,感到有點新奇也有點陌生,。楊守偉第一次戴著口罩出現(xiàn)在嬰幼兒的房間時,他們都有些發(fā)愣,。隔著口罩,,楊守偉笑起來彎彎的溫柔的眼睛,讓孩子們一下子認出了她,,像往常一樣,,邊喊著“媽媽”伸出手要抱抱,邊好奇地用手去摘下口罩,。
借著孩子們的好奇心,,疫情防控的第一課就從如何正確佩戴口罩開始,。楊守偉和同事們把口罩的佩戴方法分解步驟,詳細地教給孩子,,鼓勵他們看誰能像媽媽們一樣把口罩戴好,。隨后,她們又帶孩子觀看抗疫一線的直播,。盡管是福利院的孩子,,也不能禁閉了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楊守偉和護理員媽媽們希望孩子們帶著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能更好地讀懂社會,、世界這部大書。
為了減輕封閉管理對孩子們的心理形成的影響,,媽媽們帶孩子們講解疫情知識,,創(chuàng)新設計了各種室內小游戲……這媽媽們艱難的8個月,在孩子們心里,,卻像小白馬一樣倏忽而過,。
小男孩琪琪平時喜歡到院子里玩耍,當他聽說要封閉護理樓時,,就趴在窗邊悶悶不樂,。當楊守偉走過去把琪琪摟在懷里,他眨著眼睛不解地問:“媽媽,,我們?yōu)槭裁床荒艹鋈ネ妫?rdquo;楊守偉認真地跟他解釋,,耐心地安慰著:“外邊有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現(xiàn)在許多人都在一線,,顧不得自己安危,,去抗擊病毒保護大家,。我們不出去是為了不給辛苦幫助我們的人添麻煩,,也為了不讓病毒傷害小朋友。”
后來,,琪琪通過視頻參加了山東省一場讀書朗誦大賽,,當稚氣卻堅定的童音,娓娓道來在福利院里發(fā)生的抗疫故事,,護理員媽媽們手挽手為孩子們撐起守護傘的情景可見可感,,評委無不潸然淚下。琪琪的朗誦獲得濰坊市二等獎,、山東省三等獎的好成績,。
“我們只是黨和政府溫暖的傳遞者”
有人說,是兒童福利院的“媽媽”給了孤棄兒童第二生命,。但楊守偉說,,我們只是黨和政府溫暖和關愛的傳遞者,、傳播者。
楊守偉的女兒小學三年級時寫過的那篇作文《假如我是神筆馬良》,,如今,,愿望已經實現(xiàn)了。孩子們住上了溫暖明亮的大房子,,有了專屬自己的漂亮衣服,、有新奇的玩具和有趣的繪本,想吃什么都能得到滿足……
今天的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占地40畝,,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中央空調全覆蓋,,室內四季如春,,走廊上裝飾著孩子們的畫作,樓內時不時傳來孩子們朗朗書聲和歡聲笑語,,走在其中會讓人恍然覺得,,這就是一個高標準幼兒園。
康復訓練室,、臥室,、治療室、教室,、圖書室等功能房間一應俱全,,配置了先進的生活娛樂、醫(yī)療康教,、消毒消防等專業(yè)設備設施,,服務功能完善。以前,,護理員媽媽是用自己的體溫和暖水袋來給早產兒保溫,,現(xiàn)在有了6個保溫箱;孩子們實現(xiàn)了單人單床,,全都用上了紙尿褲,。
“只有一個楊守偉是不夠的。”作為一名長期在孤棄兒童一線服務的基層黨員,,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楊守偉始終記著這句話,,盡己所能,,向社會各領域宣傳兒童福利事業(yè)。
榮譽加身,,楊守偉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楊守偉說:“我心里始終有一股勁:他們叫我媽媽,,我就不允許我的孩子被歧視、被輕視,,我還想盡力為他們多做一點,,總想讓社會多關注他們一點,我豁出去,,值,!”
她走進各縣市區(qū)、市直單位,、醫(yī)院,、企業(yè)、社區(qū),,講黨課,、作報告,用一例例真實鮮活的愛的故事,,宣傳社會工作理念和知識,,讓越來越多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的人了解和關心孤棄兒童,。
她不僅把福利院的孩子當心頭寶,,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組織護理員按照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發(fā)展和精準扶貧的要求,,擴大服務范圍,,先后為20多名社會貧困殘疾兒童開展免費康復訓練,有的孩子接受康復后,,現(xiàn)在已經正常生活,,并且回到學校讀書。
她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領域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特別是對這些孤棄兒童,,兒童福利院把孩子養(yǎng)到18歲,之后轉到社會福利院繼續(xù)供養(yǎng),,整個過程的花銷由國家全額撥款支付,。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聽完黨的十九大報告,,她激動地說:“我特別想代表孩子們說一聲感謝——感謝黨和政府。這么多年,,這些孩子雖然被自己的父母遺棄了,,但是黨和政府沒有遺棄他們,他們一直被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注著,,感受到了比正常孩子更多的愛……”
楊守偉深知,,跟她的孤棄孩子們堅守在一起的,,不只是她一個人。
21年來,,濰坊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沐浴在黨和政府的溫暖里,,沉浸在社會各界關愛的洪流中。這正是黨和國家偉大民生力量的縮影,,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理念的踐行,,正是美好新時代向善向上的例證。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心中有光的人,就有一種近者悅遠者來的力量,。今年,,從濰坊,到中央機關的報告廳,,一場場由楊守偉主講的“為了那一聲聲媽媽的呼喚”的報告會催人淚下,。
總有一種人間大愛、人性光輝,,打動每一顆向善的心靈,!
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化育人心,!越來越多的“楊守偉們”,秉承這種精神,,堅守初心,、照亮他人、擔當奉獻,。
日前,,濰坊市出臺措施,逐步提高兒童福利機構自聘人員等低收入人員薪酬福利,,讓那些護理員媽媽們更加安心放心地工作,,讓那些孤棄孩子們擁有更好的護理保障。
全市上下也更加關心關注福利院里的孤棄兒童,,醫(yī)療機構專門為福利院的孩子開通就醫(yī)“綠色通道”,。
社會各界人士也紛至沓來,為孤殘孩子捐款捐物……
楊守偉深知,,用大愛點亮孤棄孩子生命燈盞的,,還有更多的人!
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時候,,楊守偉都無愧于“媽媽”這個稱謂,。楊守偉說,身為一名“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她將不辜負黨的期待,,跟一線護理員們一起,繼續(xù)當好孤棄孩子們的“媽媽”,,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前不久,參加完全國“兩優(yōu)一先”表彰大會,,深夜回到濰坊的楊守偉,,第二天就穿起工作服,來到孩子們中間,。
她帶著愛,,又走進兒童福利院明媚溫暖的陽光里;她的笑聲,,又濺起孩子們一串串浪花般的歡笑……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文 尹莉莉 石瑩
圖片由市兒童福利院提供(文中孤棄兒童和收養(yǎng)家長名字皆為化名)
制圖:劉逢霞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