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能這樣懲治學生
來源:韓忠玉信心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3:49:51
學生的自尊心是有待點燃的火。老師的同情、關愛可以點燃它,,老師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撲滅它。
學生遲到了,,不讓進教室聽課,;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或者錯誤較多,,或者過分潦草,,罰學生重做十幾遍甚至幾十遍;上課時學生說話,,或者有小動作,,便罰站,或者趕出教室,;學生行為上偶然有過失,,有的罰掃地、擦玻璃勞動,,有的不讓學生按時回家,;學生有錯誤,便讓叫家長,,借助家長的口與手懲罰學生,;學生沒有考好,或者有了過失,,便不予理睬,,甚至有意孤立。類似這樣的懲治都是不科學,、不足取的,。
老師懲治學生是為了達到教育目的,用心良苦,,日月可昭,,無可非議。
但是,,要研究心理,,要講究科學,。違背學生心理和科學規(guī)律的懲治,只能適得其反,。
比如,,學生本來遲到了,誤課了,,反而不讓進教室,,豈不是更誤課了嗎?掃地,、擦玻璃等勞動本來是光榮的事,,但是把它作為一種懲罰的手段,就玷污了勞動的圣潔,,學生會誤認為勞動是不光彩的事,。做作業(yè)是運用知識的一種實踐活動,本來學生是樂于投入的,,但是一有失誤便要受到懲罰,,把一種愉快的腦力勞動變成一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學生怎么能接受呢,?
學生有了錯誤,,特別是有了嚴重錯誤的時候,懲治是必要的,。但是懲治是為了治病救人,,不是把人整死。在這一方面,,老師應向醫(yī)生學習,。醫(yī)生面對病人,不會訓斥,,更不會體罰,,而是問明病情,開出處方,,對癥下藥,。面對有過失的學生,老師頭腦要冷靜,,情緒要理智,,語言要文明,要問清原因,,再給“服藥”,。
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過失,不同的原因,,自然應當用不同的藥,。不管用什么藥,其中有兩味藥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一味是老師的同情心,。老師要理解學生總歸是學生,,他們的過失多數(shù)是無意識的,是識別能力受局限和自控能力差的表現(xiàn),,要允許學生有過失,,要有寬容精神。
另一味是學生需要各科老師千方百計,、小心翼翼保護的自尊心,。老師不在同學面前批評學生,不使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手段,,不說諷刺,、挖苦、粗野的話,。學生的自尊心是有待點燃的火,。老師的同情、關愛可以點燃它,,使它燃燒得越來越旺,;老師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撲滅它,,使學生從此一蹶不振,。學生一旦失去自尊心,就會破罐子破摔,,其結果必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