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堅守核酸檢測 “疫”不容辭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10:04:22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市多家醫(yī)院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開展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雖然任務量增大了,,但核酸檢測醫(yī)務人員仍然戰(zhàn)斗力滿滿,筑成疫情防控的堅固屏障,。11月7日,,記者走近濰坊市中醫(yī)院護士長孫秀英,體驗其深夜進行核酸檢測服務的緊張和忙碌,。
7日深夜,,孫秀英在采集市民的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
一晚上不能休息
立冬已至,,寒潮來臨,。7日晚上10時,當人們正享受著夜幕下的美好時光時,,濰坊市中醫(yī)院夜間核酸采樣處卻是燈火通明,。
隔離服、防護服,、鞋套,、手套、防護面罩,、口罩,,此時的孫秀英全副武裝。“最難以忍受的是工作期間雙手必須佩戴乳膠手套,。有一次我的手部受了傷,,因為全天佩戴手套,導致傷口化膿,,留下了疤痕,。”孫秀英說。
“您最近的行程是什么,?健康碼是綠碼嗎,?好,請別動,,屏住呼吸仰頭張大嘴,,發(fā)‘啊’的聲音……”孫秀英一邊用溫柔略帶沙啞的聲音說著,一邊將棉簽伸進采樣人的口中,并在兩側咽扁桃體和咽后壁上擦拭幾次,,隨后迅速將棉簽頂端折斷放在采樣管里,。孫秀英要從晚上10時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7時,只要有人來做核酸檢測,,她便需要不斷重復這樣的動作,。
有時候一次值班要為40多位市民進行核酸檢測,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咽拭子采集始終面臨風險,。有的人因為配合度不好,采集時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咽喉敏感的人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情況;有的人因為舌頭放的位置不對,,擋住咽喉部位無法正確采集,,只能反復調整姿勢和位置才能成功;還有的人因為在采集中劇烈咳嗽,,把唾液噴到防護面罩上,。雖然經過嚴格培訓,防護也非常到位,,孫秀英還是會有些緊張,。每當她站在檢測窗口前,都會耐心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間隔,、提前填寫個人信息和行程。
“防護服都是一次性的,,為了減少穿脫帶來的隱患,,因此穿上后就要一直堅持到下班,在此期間我要減少飲水,,盡量避免上廁所,。”孫秀英說,加上一晚上不能休息,,因此脫下防護服后就想喝水和睡覺,。此外,她還兼顧著發(fā)熱病房等多個方面的工作,,作為醫(yī)院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她感到自己的肩上責任重大。
最虧欠的就是家人
晚上來做核酸檢測的大多是乘坐飛機,、火車等來濰或離濰的旅人,。當天晚上11時許,市民周先生要坐飛機到西安出差,由于乘坐和降落都需要出示核酸檢測證明,,因此晚上特意前來檢測,。“我是8日的飛機,起初以為半夜沒有檢測人員,,打電話咨詢得知現(xiàn)在是24小時開放,,我就趕緊過來了。”周先生說,,這樣能隨時進行核酸檢測,,真的是太方便了。
孫秀英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在自己的幫助下,,讓兩位要坐火車回廣州的老年人完成繳費和采集檢測。老奶奶努力把手伸過來握著她的手說,,自己已經20多年沒回濰坊了,,這次回來處處都是溫暖,很感動,。想起老人的笑容,,孫秀英的內心倍感欣慰。
孫秀英覺得自己最虧欠的就是家人,,因為夫妻倆都是醫(yī)務工作者,,經常顧不上上小學的兒子。每次吃飯時,,無論自己在不在家,,兒子都會認真擺上碗筷,并說“媽媽的位置誰也不允許坐”,。
“有一次,,兒子寫了一篇作文讓我很感動,他雖然小,,但非常理解我們的工作,,也從小立志當醫(yī)生。”孫秀英說,,她清楚地記得兒子文章的原話:“爸爸告訴我,,醫(yī)生和護士都是戰(zhàn)士,只有團結起來,,消滅了病毒,,大家才敢出門工作上班,我也可以去上學了,,慢慢地我不哭了,。我感覺醫(yī)生和護士很偉大,,長大了我也要當醫(yī)生!”
“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前線,,只有堅守好了這個防線,,才能打好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同時也提醒所有外地來濰返濰人員,,自覺遵守防疫要求,,按照規(guī)定完成核酸檢測。”望著黑透的夜空,,孫秀英堅定地說,。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路欣/文 張馳/圖
責任編輯: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