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濰坊這個場所防疫用上智能“武器”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15:35:11
智能測溫,、智能攝像、霧化消毒……走進濰坊市科技館,,智能化的裝備成為市科技館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關的硬核“武器”,。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作為大型科技服務場所,,市科技館的疫情防控措施網不僅織得密,更落得實,,市民玩得舒心更安心,。
智能測溫系統(tǒng)。
那么,,這些智能“武器”是什么樣子,,疫情防控又是如何落到實處的呢,?11月14日,記者走進市科技館進行探秘,。在門外出示健康綠碼后走進科技館,,然后穿過一道細密的霧幕后進入了大廳。這道霧幕不是為了營造氛圍,而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人人入館先消毒,。“為確保市民安全入館,我們最近新上了消毒霧化器,,只要進館必須先消毒,,從而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市科技館館長許軍說,。
霧化消毒。
進入科技館怎么沒人測體溫呢,?其實當記者剛踏入市科技館大門的那一刻,,記者的體溫就已經實時顯示在工作人員的電腦上了。人流量大,、人員密集,,挨個測溫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漏測問題,,為保障市民安全,、順暢入館,市科技館安裝了疫情防控測溫設備,,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了專項培訓,。“如果您的體溫異常,,系統(tǒng)會自動報警,。”市科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一套熱成像智能人體測溫系統(tǒng),,通過紅外線體溫檢測攝像頭、體感黑體,、電腦等設備,,對過往人員體溫實時進行存儲和展示。該系統(tǒng)測溫距離最長可達7米,,測溫精度達到±0.3℃,,能有效避免人群扎堆排隊等待測溫現象,降低人與人之間接觸風險,,把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
智能攝像頭。
記者注意到,,在市科技館入口處迎賓墻的上方還裝有攝像頭,這不是普通的監(jiān)控攝像頭,,而是能夠記錄開放天數,、統(tǒng)計參觀人數,、提供分析報表的智能攝像頭,,可同時監(jiān)測到20多人,實時誤差率不超過5%,。通過這臺智能攝像頭的“千里眼”,工作人員通過后臺對監(jiān)測數據一覽無余,,為及時掌握館內客流量,、進行人員疏導、合理配置科普資源,、加強動態(tài)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校園創(chuàng)客空間清潔消毒。
兒童樂園清潔消毒,。
雖然有了這些智能防疫設備,,但人工防疫也時刻沒有松懈。工作中,,市科技館堅持未雨綢繆,織密疫情防控網,,嚴把公眾入館關,、館內管理關、影院管理關和員工管理關,,持續(xù)落實“限流+佩戴口罩+測溫+安檢+驗證健康碼(行程碼)”措施和保持“一米線”距離等辦法,,暢通優(yōu)化入館渠道,嚴格館內管理,,嚴實影院管理,,嚴肅員工管理。做到員工非必要不離濰,,入館公眾錯峰進,,館內公眾不扎堆,臨展展項不聚集,,瞬時人流疏導好,密閉展項暫關閉,,影院公眾間隔坐,,消毒查殺常態(tài)化,,形成疫情防控下科學管理長效機制。
入館前查驗健康碼,。(資料圖)
電腦上實時顯示入館人員體溫,。(資料圖)
公共區(qū)域和展品展項的全方位清潔消毒已成為市科技館防疫工作的長效機制。結合場館實際,,市科技館使用專業(yè)工具和藥具,,定期對所有展品展項、館內公共區(qū)域,、特效影院,、學術報告廳,、多功能會議室等區(qū)域,,以及衛(wèi)生間,、垃圾桶,、水龍頭,、電梯扶手按鈕,、門把手等部位進行清潔消毒,,做到清潔全方位,,消毒無死角,。
3D眼鏡清潔消毒。(資料圖)
影院內隔座觀影,。(資料圖)
“想在前面,,做得細致,落到實處”,,這12個字是市科技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秘訣,。站在滿足人民群眾科技文化需要、保障社會公眾安全健康的高度,,市科技館認真思考,、積極謀劃疫情防控,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路徑,,落實得力措施,,確保社會公眾舒心放心、安全健康,。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靜靜/文圖
責任編輯:聶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