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卜賽人參 試試這樣做
來源:醫(yī)藥健康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4:28:30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是《詩經(jīng)》中的一句,“葑”指蕪菁(盤菜),,“菲”指蘿卜,,說的是采集蕪菁和蘿卜不能要葉不要根,。由此引申出“采及葑菲”一詞,,為別人征求自己意見時的自謙詞。類似的與植物有關(guān)的自謙詞還有“芹獻”“美芹欲獻”等,。而“妄自菲薄”中的“菲薄”,,其本意則來源于蘿卜的平凡,易被忽視和輕視,。
蘿卜,,本意為上天賜予的美好之物,可用其祈福消災(zāi),。古謂之“萊菔”或“蘿菔”,。“蘿”為綾羅綢緞之羅,“萊”為萊衣之萊,,皆因蘿卜葉青翠,、舒展,如華麗之服飾,。“萊衣”之名來源于“二十四孝”的“戲彩娛親”,。古籍載:“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因為古代插箭的箭囊形似蘿卜,,“菔”被引申為箭囊,謂之“箭菔”,。在古代,,蘿卜還被稱為蘆菔、雹葖,、秦菘等,,和白菜、蕪菁,、油菜一起統(tǒng)稱為“菘”,。
蘿卜味甜,脆嫩多汁,,“熟食甘似芋,,生嚼脆如梨”,是大眾化,、平民化的蔬菜,。古籍載其“生熟皆可食,腌藏臘豉,以助時饌,;兇年亦可濟饑,,功用甚廣”。關(guān)于蘿卜的俗語極多,,如“一個蘿卜一個坑”“花心蘿卜”“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等,;在很多地區(qū),人們用“大蘿卜”來形容一個人的憨厚樸實,。足見蘿卜之深入人心,,早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歷史上,,不少文人騷客也對蘿卜情有獨鐘,。鄭板橋曾寫詩道“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蘇東坡有詩云“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詩文淡定閑適,,表達了作者通過親近自然而忘卻煩憂的心境,。蘇東坡甚至還有“東坡羹”遺世——搗碎蘿卜、薺菜,,與研碎的白米同煮即成,。“東坡羹”菜飯合一,倒像極了現(xiàn)代的“蓋澆飯”,。
冬季陽氣在里,,人們又習(xí)慣進補,活動相對較少,,因而體內(nèi)易生痰熱,,此時進食蘿卜,具有清熱化痰,、通氣消食、消積除脹的作用,。因此,,民間有“冬吃蘿卜賽人參”一說。
蘿卜入藥部位甚多:新鮮蘿卜乃藥食同源佳品,;其葉與根功效相似,;枯老的蘿卜即中藥“地骷髏”,為“地枯蘿”的諧音,,或稱“老蘿卜頭”,;其種子亦是一味中藥,即萊菔子——有名的中藥方劑“三子養(yǎng)親湯”中就有萊菔子(另兩味藥是白芥子、紫蘇子),,是治療老年痰壅氣逆食滯證的經(jīng)典方,。
總的來說,不管是蘿卜,,還是其種子,,功效大致都是消食除脹、化痰止咳,、順氣通滯等,。如果偶爾感冒咳嗽、脘腹脹滿,,或是進補過度食滯不化,,可以選擇蘿卜幫忙解決煩憂。
冬天寒冷,,熱乎乎地吃碗羊肉丸子蘿卜湯,,就著胡椒粉噴鼻子的刺激,若有興致,,再放一兩個烤紅的干辣椒在湯里,,一會兒工夫,鼻氣通暢,,頭汗淋漓,,體內(nèi)病毒、虛火隨汗排出,,而后,,渾身發(fā)熱,倒也是一件樂事,!
只需準(zhǔn)備一斤羊肉,,一個蘿卜,兩根香菜,。羊肉洗凈邊剁邊加水,、鹽、姜蒜和味精,,剁成肉餡后,,裝盆里朝一個方向攪拌;蘿卜切絲,。
上鍋點火,,鍋內(nèi)放清水,待水八分開時,,向鍋內(nèi)擠出指肚大小的羊肉丸子,,湯開后,,撇去浮沫,放蘿卜絲煮開,,向碗內(nèi)依個人口味放鹽,、香菜碎、香醋或干辣椒,,然后將滾沸的羊肉丸子蘿卜湯盛入放好調(diào)料的碗中,,撒點兒胡椒粉用湯匙攪勻,端起碗喝個痛快淋漓,,保你寒氣全消,,一身輕爽!
責(zé)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