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召回:154萬輛“創(chuàng)紀錄” 自主占比近半
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fā)布時間:2022-02-07 10:21:46
2022年1月,共有9個品牌累計發(fā)布10起公告,共計召回乘用車1542609輛,,同比猛增1988.44%,,環(huán)比增長18.83%。整體來看,,1月乘用車召回規(guī)模延續(xù)了上一年末月的“高調”走勢,;并呈現(xiàn)出明顯的高集中度特點,9個發(fā)布召回公告的品牌分別來自日系,、德系和自主,,其中4個品牌的召回規(guī)模超過10萬輛,合計召回量的占比達99.47%,。
1月,,五菱、奇瑞,、一汽奔騰,、東風風神、江蘇九龍等自主品牌共召回乘用車763100輛,,占召回總量的49.47%,;德系品牌奧迪和奔馳累計召回455224輛,占比29.51%,;日系也有2品牌累計召回乘用車324285輛,,占比21.02%。
根據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1月發(fā)布的召回公告,,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經過匯總,、統(tǒng)計,整理出“2022年1月國內乘用車召回榜單”,。1月,共有9個汽車品牌累計發(fā)布10起公告,,共計召回乘用車1542609輛,,同比猛增1988.44%,環(huán)比增長18.83%,。
整體來看,,2022年1月乘用車召回規(guī)模延續(xù)了上一年末月的“高調”走勢;同時,,超過154萬輛的召回數量,,也是國內汽車召回制度施行以來的年度首月召回之最。此外,,1月國內乘用車召回市場還呈現(xiàn)出明顯的高集中度特點,,9個發(fā)布召回公告的品牌分別來自日系、德系和自主,,其中4個品牌的召回規(guī)模超過10萬輛,,合計召回量的占比達99.47%。
聚焦具體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宣布自2022年3月10日起,,召回609779輛五菱宏光S3、新五菱宏光S汽車,,占全月總召回量的39.53%,;其召回原因是車輛的手動變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導致?lián)跷槐3至Σ蛔?,特定工況下可能引起6擋偶發(fā)性脫擋,,造成車輛暫時出現(xiàn)動力傳遞中斷,極端情況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五菱也曾因“不合理排放風險”而大規(guī)模召回過1436997輛汽車,,并成為《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guī)定》正式實施后的首例相關召回。以“人民的需求”為造車宗旨的五菱,,雖然能頻頻推出爆款產品,,但還需注重對品質的打造,才能保持真正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除了五菱,,奇瑞在1月也召回了146631輛乘用車,占總量的9.51%,。其中,,121881輛艾瑞澤5(艾瑞澤5/EX/GX)因為變速箱冷卻油管裝配過程中可能存在卡箍卡緊力不夠或位置不正確,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變速箱冷卻油管脫落,,出現(xiàn)變速箱漏油,、故障燈亮的現(xiàn)象,,極端情況可能引起變速箱動力傳遞中斷,存在安全隱患,。另有24750輛瑞虎7因為變速箱冷卻油管由于結構設計原因導致強度不足,,存在開裂漏油的風險,會出現(xiàn)變速箱漏油,、故障燈亮的現(xiàn)象,,極端情況下可能引起變速箱動力傳遞中斷,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一汽奔騰、東風風神,、江蘇九龍也各自發(fā)布召回公告,,推升自主品牌在1月共召回乘用車763100輛,占召回總量的49.47%,。
接下來,,奧迪宣布自2022年2月28日起召回453791輛國產奧迪Q5L和368輛進口奧迪SQ5,共計454159輛,,排名月度召回榜次席,,占比29.44%。召回原因為車輛因網關控制模塊位于后排座椅下方的較低位置,,如果大量液體意外灑到后排座椅上,,可能會進入網關控制模塊,導致網關控制模塊內部出現(xiàn)短路,,從而進一步引發(fā)各種內部錯誤,。同時,車輛網關控制模塊有安全設計,,如果檢測到不可信的信號,,發(fā)動機、變速箱,、轉向系統(tǒng)等會進入保護模式,,此時變速箱離合器會斷開,造成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增加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隱患。
同為德系的奔馳則分2批次召回了1065輛乘用車,。由此,,德系2品牌累計召回455224輛,占比29.51%,。
1月,,2個日系品牌累計召回乘用車324285輛,,占比21.02%。其中,,豐田召回共計323915輛卡羅拉和雷凌汽車,,召回原因為車輛由于發(fā)動機點火線圈制造問題,導致部分點火線圈內部的1級線圈支架尺寸存在偏差,,1級線圈可能與中心鐵芯接觸,,線圈中銅線與中心鐵芯間的絕緣度降低。極端情況下,,發(fā)動機運行中可能引起1級線圈和中心鐵芯發(fā)生短路,,使得保險絲熔斷,切斷供給火花塞的電源,,導致車輛在行駛中熄火,,增加了車輛發(fā)生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馬自達則召回了370輛國產MAZDA CX-8汽車,。
責任編輯:封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