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深夜遇詐騙,,熟睡的父母該醒了
來源:檢察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2-05-12 17:24:25
夜深了,父母已經熟睡,,紹興小學生小涵(化名)在家刷“小紅書”時遇到了電信詐騙,。自稱北京網(wǎng)警的“許警官”私信稱其賬號涉嫌詐騙,以“配合調查”“不聽話就抓爸爸媽媽”等恐嚇小涵,,誘導其偷拿家長手機轉賬以“排除嫌疑”,。第二天,小涵拿著媽媽手機向“許警官”發(fā)了36個99元,、6個188元的紅包(據(jù)澎湃新聞5月11日消息),。
好在小涵的媽媽拿回手機后發(fā)現(xiàn)有轉賬信息,詢問后方知女兒可能被騙,,到派出所報案,。這起電信詐騙案一經披露便引起廣泛關注,倒不是因為犯罪分子詐騙手段有什么特別,,而是“受騙方”的情況令人不安,。
一不安:父母已酣然入睡,小學生還在刷App。限制中小學生過多刷手機,、上網(wǎng),,這在當今已成共識。2021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為保護學生視力,防止沉迷網(wǎng)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雖然全國中小學都在切實貫徹《通知》要求,,但是這些舉措若得不到家長和家庭的有力配合,,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當前疫情防控,、學生居家較為常見的態(tài)勢下,。該案中,父母在酣睡,,孩子在刷小紅書,,用的還不是爸媽的手機,這名小學生的“手機自由”也未免太過了,。
二不安:一個小學生居然能與父母“共享”支付密碼,。很多時候,或許一部手機就能很好地“哄”住孩子不鬧,,但這樣做十分危險:大人睡了,,可犯罪分子還在“加班”,網(wǎng)絡直播還在進行,。孩子幼小,,獨自面對網(wǎng)上的紛雜世界,如果知道父母的賬號和密碼,,手指一動就能輕易地以父母的名義轉賬,、打賞,后果難以預料,。2020年第二次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孩子們專設了“網(wǎng)絡保護”一章,;日前,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網(wǎng)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網(wǎng)絡直播。如此嚴密的保護制度,,在父母這成了擺設,。
三不安:小學生居然瞞著父母做事,。該案中,“許警官”告訴小涵要用爸爸媽媽的手機來排除嫌疑,,并要對爸媽保密,。次日,小涵就真的拿到媽媽的手機,,打開支付寶,,修改支付密碼,把媽媽銀行卡的錢轉出余額寶,,然后建群,、發(fā)紅包、散群,,一氣呵成——這一切都是背著父母做的,。小涵的幼稚與善良令人愛憐,但如此重大的事項,,居然從頭到尾瞞著父母,,這也許可以告誡一些父母:將手機、密碼都交給孩子,,孩子與手機親密無間,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也許在不經意間已經出現(xiàn)了裂痕,。
把手機交給孩子,,把孩子交給手機,既非明智之舉,,更非監(jiān)護之道,,熟睡中的父母真的該醒醒了!針對該案的特殊性,,公安機關依據(jù)家庭教育促進法第49條,,對小涵的父母出具一份家庭教育令,或許是適宜的,。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