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密奏定官員去留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5-15 10:56:52
閩浙總督玉德密奏劉镮之居官情形。
奏折本身就有秘密性,密奏制度在清代已相當(dāng)成熟,奏折也由此成為聯(lián)系君臣之間的一種特殊工具,。一道道形形色色的密奏,不僅使高居廟堂的帝王洞悉數(shù)千里外的官風(fēng)民情,更在官員之間形成一張相互牽制,、彼此監(jiān)視的無形巨網(wǎng)。
康熙耳目李煦密奏江南言論
李煦,字旭東,號萊蒿,祖籍昌邑,隸屬滿洲正白旗,廣東巡撫李士楨之子,康熙間以蔭生授內(nèi)閣中書,歷任韶州府,、寧波府知府,暢春園總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員外郎食三品俸管理蘇州織造,屢次兼任兩淮巡鹽御史,。其任蘇州織造達(dá)三十年,與曹寅四次接辦康熙皇帝南巡,期間加大理寺卿,、戶部右侍郎銜,甚為康熙皇帝倚重。雍正元年(1723)因虧空被抄家,后被流放打牲烏拉,。有《李煦奏折》傳世,。
李煦與康熙皇帝,其實還存在一種特殊的關(guān)系。李煦的母親文氏,與曹雪芹祖父曹寅之母孫氏均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滴趸实郯牙铎恪⒉芤鳛樾母怪艘膊浑y理解了,。
現(xiàn)存李煦的數(shù)百件奏折中,有很多屬密奏折一類,。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冬,康熙聽聞江南民間多閑言,甚至議論國事。他在李煦請安折上朱批說:“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閑言,無中作有,議論大小事,。朕無可以托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折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爾即招禍矣。”李煦謹(jǐn)遵康熙密囑,留意查訪,他在同年十二月初二日所上《原任戶部尚書王鴻緒等探聽營禁之事?lián)u感人心折》中,直言王鴻緒等人與京中信息不斷,無中生有,。他說:“臣聞原任戶部尚書王鴻緒,今歲解職回家之后,每月必差家人進(jìn)京,至伊兄都察院王九齡處,探聽宮禁之事,無中作有,搖惑人心,。又有徽州人程兆麟者,陜西曾作過道官,今往來蘇州、揚(yáng)州,招搖多事,時有閑言。又有蘇州人范溥,系山東東平州知州,丁憂歸里,自稱熟于京師要路,亦有招搖不根之語,。”
康熙五十年(1711),兩江總督噶禮與江蘇巡撫張伯行不和,康熙皇帝時有耳聞,。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正月十六日李煦所上《會審科場案情形折》上作朱批說:“督撫不和,人所共知,。巡撫是一錢不要清官,總督是事理明白勤謹(jǐn)人物,。目前參本到了,爾南方眾論如何?再打聽明白回奏。”隨后,李煦立即上奏《南方眾論督撫情形折》,康熙皇帝仍讓他“再打聽,速奏”,。隨后李煦又將江南縉紳請求留任噶禮的情形上奏,康熙皇帝又問:“張伯行見此光景,說些什么?張鵬翮如何了?”在得到李煦密奏后,康熙又讓他“再打聽,奏折來”,。
一個堂堂帝王,一個心腹耳目,就這樣來回傳遞信息。更何況,當(dāng)時由江南密奏者遠(yuǎn)不止李煦一人,??梢哉f,奏折雖小,其實乾坤很大,莫說小小的蘇州,就是整個江南,莫不時時刻刻在康熙皇帝的掌控之中。
高其倬被密奏不稱職,雍正密諭和盤托出
康熙,、雍正年間,祖籍高密的漢軍鑲黃旗高氏名宦輩出。特別是雍正年間,高其位官文淵閣大學(xué)士,高其倬官兩江總督,高其佩官漢軍都統(tǒng),、高起官兵部尚書,父子叔侄四人皆官居一品,顯赫一時,。
漢軍鑲黃旗高家與權(quán)傾朝野的年羹堯其實有一段恩仇相加的故事,高年兩家同屬漢軍鑲黃旗,年羹堯與高其倬還是連襟,他們都是大學(xué)士明珠的孫女婿,著名詞人納蘭容若的女婿。在年羹堯的舉薦下,高其佩得授四川按察使,高起得授漢中府知府,高家子弟候補(bǔ)知府高璥,、候補(bǔ)知府高綱,、三等侍衛(wèi)高其傃都曾在年羹堯軍中效力。年羹堯亦曾舉薦私人到高其位軍中任職,。但高家子弟對年羹堯又心存忌恨,。康熙末歲,高其位任江南提督,奉命署理兩江總督,年羹堯密奏康熙皇帝,說高其位不稱兩江總督任,遂罷署兩江總督,。雍正初年,高其倬出任云貴總督,年羹堯又密奏高其倬不勝云貴總督之任,。
雍正三年(1725)正月,雍正皇帝特地給云貴總督高其倬一份密諭,將年羹堯密奏高其倬不勝云貴總督之任一事和盤托出,并檢討說,以前讓高其倬遇事與年羹堯商量是朕之大錯。并密囑高其倬,若年羹堯“與你作梗為難,只管密以奏聞,朕恐他愚弄你,陷汝于不是”,。并放下帝王身份,謙和地對高其倬說:“即書此諭與你,朕亦愧之,無奈何也。密之,密之,。”受寵若驚的高其倬自然感恩戴德,“跪讀再四,不禁涕淚如雨,肺肝感振”,。并在奏折中詳細(xì)匯報了自己與年羹堯的關(guān)系:“彼此原在一旗,又是連襟。然起初相見極稀,甚屬平平……自年羹堯任四川巡撫之后,十七年不相見,或半年一年亦有間兩三年者有書札問候,然昔日相知之舊意尚在,。”并說自己一無能書生,原無封疆之才,常思辭卸,。雍正朱批說:“真謙也,大笑話,綽然有余。”并說:“所奏句句合朕之心,可嘉之至,。”
迨至雍正十三年(1735),時任江蘇巡撫的高其倬已失去雍正皇帝寵信,。雍正皇帝密諭新任江南提督補(bǔ)熙說:“高其倬老物可憎,汝往可廉彼一罪來,。”補(bǔ)熙隨后密奏說:“蘇松巡撫高其倬居官操守百姓俱皆稱好,及訪問屬員,皆稱遇事畏首畏尾,案件不能速結(jié)。臣復(fù)加體察,撫臣才具實屬諳練,但以閱歷過深,不肯勇往擔(dān)任,潔己卸責(zé)之處居多,。”雍正皇帝朱批說:“公論,。”
乾隆曾下密旨給督撫,官員考評入密奏
康熙朝密奏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雍正皇帝鼓勵密奏,使密奏制度進(jìn)一步完善成熟。此后的乾隆皇帝曾下密旨,令各省督撫每年一次奏報各省學(xué)政是否稱職,提督是否勝任,、總兵是否整飭營伍,兩司道府官員是否賢能,。此類有關(guān)官員考評的奏折,也被納入密奏范圍,。乾隆三十九年(1774)發(fā)生的太監(jiān)高云從泄密朱批道府記載案,大學(xué)士于敏中都被牽扯其中,曾令乾隆皇帝大為惱火,。
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任湖北巡撫、壽光人李封密奏地方官員是否勝任,、是否賢能,。乾隆皇帝朱批說:“折留,覽。”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浙江巡撫覺羅瑯玕密奏浙江學(xué)政,、諸城人竇光鼐為官情形時說:“新任學(xué)政竇光鼐此次到浙以來未經(jīng)開考,雖未能得悉情形,其從前在浙省學(xué)政任內(nèi),臣博采傳聞,一切衡文取士俱為公允,操守亦屬廉潔,至今士論尚多悅服,。”嘉慶年間,劉墉之侄劉镮之出任浙江學(xué)政,嘉慶皇帝對閩浙總督玉德說:“此人系劉墉之侄,恐少年浮躁,若有劣跡,不可瞻徇,如果公正亦當(dāng)保奏。”玉德受命密加采訪,上折說:“劉镮之人雖年輕,尚無少年浮躁之習(xí),。臣自浙至閩經(jīng)金華,、衢州等屬,該學(xué)政歲試甫畢,留心體訪,考試生童,去取公平,輿論尚屬允服。于書役家人亦能約束嚴(yán)謹(jǐn),。該學(xué)政才識明敏,頗知自愛,諸事亦欲法伊先人,。辦理學(xué)政之事,謹(jǐn)慎公平,實屬稱職。”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