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黨代會· 王盡美之孫王軍:“故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沒有忘記我們”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06-20 10:24:14
一句句鄉(xiāng)音,,一段段感人故事,,無不透露著濃濃家國情懷。為弘揚盡美紅色文化,,迎接七一黨的生日,,引導教師們了解感悟王盡美的熱血青春和獨特魅力,,近日,濰坊市王盡美革命事跡教學基地邀請王盡美之孫王軍同志回故鄉(xiāng),,開展王盡美革命事跡宣講會,、研討會,以及王軍同志捐贈儀式等《家國傳承》系列活動,。
當年王盡美同志從諸城這片熱土走上南湖紅船,,用畢生精力甚至生命踐行了入黨誓言,盡善盡美的革命事跡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王盡美從小志向遠大、砥礪前行,,逐步成長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共山東黨組織的締造者和早期領導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宣講會中,,王軍說,在新征程開始的今天,,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以此來指導各項實踐尤為重要。“我的祖父從一個普通農(nóng)家少年,,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者的原因很多,,其中家鄉(xiāng)山水和人民的養(yǎng)育,特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是重要的方面。”
王軍生情并茂地講述了幾代人的革命故事,,催人奮進,。王軍從記憶中對于爺爺王盡美的故事談起,他清楚記得父親經(jīng)常談起王翔千,,還用一句話概括王翔千對他的影響:“舉燈指我路,,捐資助我學”。同樣,,這些革命故事,,也照亮了王軍的人生之路。他從烈士后代的角度講述了父母叔嬸投身革命,、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人。報告生動詮釋了王盡美追求“盡善盡美”之理想,,闡釋了“盡善盡美唯解放”之奮斗精神,。
在研討會中,,采用與王盡美后代面對面的研討方式進行座談交流,王軍提到每次回家感覺不一樣,。這次回家一件小事讓他特別感動:“我在基地院墻外散步,,碰到一個正在曬麥子的大姐,便問她今年小麥收成如何,。聊了一會兒,,我問她是不是大北杏人,她說‘是’,。隨后,,她問我是不是,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她認識王乃征嗎,?她抬頭看了看我說:‘認識啊,他還有個兒子叫王軍’,。我于是自報家門,,‘我就是啊,!’”
這件事讓王軍感觸很深,,他說:“這說明鄉(xiāng)親們沒有忘記像爺爺一樣的烈士,沒有忘記他們的流血犧牲,。作為離鄉(xiāng)多年的烈士的后代,,仍能被鄉(xiāng)親們知道并提起,這是一種光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王軍談到紅色基因的代代傳承,紛紛對著鐮刀與斧頭宣誓,,也沒有掉隊的,。大哥王德出生在戰(zhàn)爭年代,從小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飽受離亂之苦,,十四歲就不幸去世;大姐王楓是一位仁心仁術,、盡職盡責的兒科醫(yī)生,,深受患兒家屬信任和好評,七十多歲仍奮戰(zhàn)在工作一線,。王軍以真實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了革命世家四代濃烈的傳承家國情懷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故事和場景,。
在舉辦的捐贈活動中,,王軍向基地捐贈了個人收藏的一些物品,,一張王楓和鐘南山共同出席醫(yī)學會議的照片,一些關于兒科專家王楓的報道材料,,還有王楓向汶川地區(qū)捐贈的黨費證明等,,他用樸實的行動展現(xiàn)了一個軍人的家國情懷和大愛擔當。
通過系列活動,,教育引導了黨員干部繼承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精神血脈,追尋信仰之路,,汲取奮進力量,,激勵了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創(chuàng)新時代“諸城模式”新實踐新輝煌,,用實際行動落實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