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伙跑得快~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07-28 08:54:44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26歲的他很年輕,,又很能跑,首場全程馬拉松即跑出235(2小時35分內(nèi)跑完全程)的成績,,第二場全馬224,,被跑友們稱為“大神”。他是高密小伙王連正,,跟叔叔阿姨們站在一起時臉上總是帶著笑,,可一旦上了賽道,又成為當仁不讓的王者,,揮灑汗水,,書寫跑者的青春,心懷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
王連正
堅持每天兩次訓練
日均跑步25公里
7月27日,高密文體公園田徑場上,,王連正在進行著1000米×15的循環(huán)訓練,。上午9時,他在膠河邊進行了16公里的慢跑訓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時值中伏,,王連正依然堅持每天一主一副兩次訓練,,平均每天25公里的訓練量,而且選擇的訓練時間也是比賽的時間段。
跑步已經(jīng)嵌入王連正的生活,。這兩年賽事不多,,可他一直向著自己跑步的夢想努力,堅持每天訓練保持“腳感”,,短距離跑,、小區(qū)里的節(jié)奏跑、跑團的有氧耐力訓練,、田徑場上強度跑,、河邊公園里的慢跑……每天都在跟自己賽跑,在日常訓練中練就內(nèi)在力量,。
“對一名跑者而言,,訓練中斷意味著前功盡棄,雖然不知道下一場比賽在什么時間,,但我時刻準備著,。”王連正坦言。
穿著籃球鞋跑進紅高梁跑團
王連正不是跑道上的新手,。2010年10月,,正讀初三的他代表柴溝鎮(zhèn)參加高密市運動會1500米比賽,將多位專業(yè)選手甩在身后,,最終獲得冠軍,,因此被濰坊市體校教練一眼相中,來到體校接受專業(yè)訓練,。
王連正在體校常年訓練,,因為離家太遠,母親一年見不了兒子幾次,,想讓他回家工作,。最終,他在20歲時回到高密,,進入一家機械制造公司工作,。
2017年的一天,高密紅高粱跑團“闖”進來一個穿著籃球鞋的陌生小伙,,跟著配速330的高密半馬高手張尚存跑了好幾公里,。張尚存有點吃驚,在高密,,如此配速跑這么久的沒幾個人,,這小伙是何方神圣?于是,,他拉王連正加入跑團,。
跑團重新燃起王連正的跑步夢想,,他當年參加高密半程馬拉松,跑出75分35秒的成績,。
王連正(左一)給跑友做示范訓練。
成立公益訓練營
分享訓練方法
2019年前,,由于工作繁重,,訓練量和比賽時間有限,王連正只是零星地參加省內(nèi)半馬比賽,,但已開始嶄露頭角,。本來有跑步基礎,起點比普通跑者高,,加上系統(tǒng)訓練,、水平不斷精進。2019年底的珠海橫琴馬拉松,,是王連正的首個全馬,,成績?yōu)?小時35分。
王連正將自己跑步的理念和訓練方法跟跑友們分享,,有一位跑友提出,,自己想訓練,但水平不高不好意思跟著,。王連正聽到后有了想法,,他利用自己在跑友中的影響,組織成立了高密馬拉松公益訓練營,,“一個人可以跑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跑得更遠。”王連正明白這一點,。
2020年9月10日,,高密馬拉松公益訓練營正式成立,王連正根據(jù)體校教練的理論加上自己的經(jīng)驗,,針對業(yè)余跑友采取一些訓練方法,,將訓練營固定在每周三、周日早晨訓練,。“我們是一個跑者社區(qū),,把所有熱愛跑步,且對成績有追求的跑者聯(lián)合在一起,。”王連正說,,通過訓練營給跑者權(quán)威的跑步貼士、專業(yè)的訓練計劃,,享受更遠,、更快,、更有趣的跑步體驗。
跑者王連正(左三)
家人的愛
是賽場上的能量
2020年10月31日,,山東的首場全馬——首屆蘋果之都馬拉松在煙臺棲霞舉辦,,這是王連正第二次挑戰(zhàn)全馬。賽道坡有點多,,累積爬升800米,,可他還是以2小時24分的成績奪冠,建立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并在朋友圈里立下豪言:“未來全馬220之內(nèi)會有我一個名額。”對于精英跑者而言,,這個成績可以在很多比賽中登上領獎臺甚至奪冠,。
成為精英的路并非一帆風順,接下來的紹興和常州兩場全馬,,王連正在后程都跑崩了,,他明白,自己的訓練量還不匹配全馬,,“練明白了再戰(zhàn)”,,字里行間透著不服輸?shù)木瘛?/p>
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比賽,王連正有了辭職的想法,,“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工廠的工資并不低,職業(yè)跑者收入不穩(wěn)定,。”王連正糾結(jié)了很久,,但他更相信自己,成為職業(yè)跑者同樣可以養(yǎng)家糊口,,水平達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吸引贊助,。在妻子的支持下,王連正2021年辭掉工作,,成為職業(yè)跑者,,遺憾的是當年多場馬拉松賽事取消,他“出戰(zhàn)”的機會并不多,。
2021年10月17日東營馬拉松是他參加的距今最近的一場全馬,,王連正以2小時21分29秒的成績拿到亞軍,距離220的目標更近了一步,,他在期待著在下一場比賽中,,向220發(fā)起挑戰(zhàn)。
王連正臉上總是帶著燦爛的笑,,他的陽光和希望源自家人的支持,,采訪中他多次提及“媳婦的支持”,,從支持他成為職業(yè)跑者,到每次訓練回家暖暖的飯菜,、每次比賽前那句“不要太拼,,身體重要”的叮嚀,還有母親隔三岔五給他補身體,,這些都成為他奔跑賽道上的能量,,讓他抱著感恩的心繼續(xù)跑下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齊英華/文圖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