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劍 | 讓文具回歸文具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2-08-29 15:22:13
讓文具回歸文具
濰坊融媒評論員 劉福文
這個夏天,,“刺客”這個詞火了,,消費者仿佛已經(jīng)被各種“刺客”包圍。前有“雪糕刺客”“鮮花刺客”等,如今有家長吐槽,,動輒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文具成了刺傷錢包的“文具刺客”,。
網(wǎng)絡截圖,。
“刺客”一詞的廣泛流行,,說明目前的消費市場的確存在許多套路與陷阱,大家只得時時刻刻謹慎小心,,保護自己的錢包,。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理性看待“刺客”這一說法,,不宜擴大化,、娛樂化,不能什么都簡單粗暴地扣上一頂“刺客”的帽子,,讓大家“談刺客色變”,,成為制造流量和販賣焦慮的工具。
之前的“雪糕刺客”之所以人人喊打,,歸根結(jié)底是沒有明碼標價,,導致付賬時超出了心理預期,侵害了消費者的價格知情權(quán),。
商店里出售的文具盲盒,。(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而“文具刺客”的最大不同在于,,大多數(shù)文具還是明碼標價的,價格也相對保持在合理區(qū)間,。只不過個別商家利用了購買文具主要人群——未成年人的攀比心理,,利用“動漫聯(lián)名”“宣傳多功能”“開盲盒”等手段,提高了文具的品牌溢價,,讓學生們購買文具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攢齊某個系列,為了比其他同學的文具更稀有,,刺激惡性消費,,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
不同價格的商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我們應當尊重多元選擇,、個性化需求,但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低,,攀比心容易被商家利用。對待“文具”這類面向未成年人的特殊商品,,需要家長,、學校做好價值觀指引,不能讓孩子跟著廣告走,。同時,市場主體應承擔社會責任,,創(chuàng)新產(chǎn)品的出發(fā)點應該是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切勿因小利而侵害未成年人利益,甚至觸碰法律紅線,。
市場行為終歸還需市場解決,。對于價格過高的文具,只要你不買,、我不買,,理性消費,便能使其從超市貨架上主動退出,,讓文具回歸文具功能本身,。
責任編輯:封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