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新做 老味道香飄四方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09-05 10:32:06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中秋節(jié)“念月兒”,,是濰坊特有的習(xí)俗,,也是老濰縣人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今年36歲的劉祥紅為了讓“月兒”的傳統(tǒng)老味道飄得更遠(yuǎn)一些、更久一些,重拾長輩的手藝,,老物新做,,為在天南海北的濰坊人打開了一扇記憶之門,。
劉祥紅為顧客介紹“月兒”,。
9月3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奎文區(qū)龍山街與梨園路交叉口附近的好媽咪工藝面點(diǎn),剛走進(jìn)去,,就聞到陣陣香噴噴的面餅香,,劉祥紅正在制作客戶提前預(yù)訂的“月兒”。
只見她將醒好的面團(tuán),,先搟出兩個一大一小,、直徑18至20厘米的圓餅,其中大的作為“底座”,。隨后,,兩個圓餅間填滿鮮紅的大棗,用筷子從中間用力夾緊,,案板上瞬間如同盛開了一朵雪白的面花,。緊接著,劉祥紅在上層的圓餅四周,,使用梳子,、剪刀等工具做出花邊。果蔬汁制作成的面團(tuán),,變戲法似的捏出許多喜慶圖案作點(diǎn)綴。不一會兒,,一盆不起眼的面團(tuán),,在劉祥紅的巧手下就變換成了一個圓圓胖胖的“月兒”……
劉祥紅展示自己做的“月兒”。
劉祥紅告訴記者,,兒時記憶中,,她的姥姥和奶奶經(jīng)常在中秋節(jié)前夕做“月兒”,中秋節(jié)當(dāng)晚捧著“月兒”到大街上玩耍,,看看誰的“月兒”紅棗最多,,這成為孩童年代最幸福的事兒。從小吃著長輩做的“月兒”長大,,雖然時光荏苒,,但那記憶卻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無法抹去,。
2018年,,長輩們過節(jié)做“月兒”的記憶讓劉祥紅找到了方向,重拾老手藝,、做好傳承成為她人生奮斗的新目標(biāo),。“我特意去請教了家里的老人,,跟著她們重新學(xué)了一遍制作工序。”劉祥紅說,,“月兒”制作工序看似簡單,,實(shí)則非常考驗(yàn)?zāi)托?。同時,,為了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劉祥紅一直都在摸索和創(chuàng)新,。
劉祥紅做的“月兒”,。
在劉祥紅看來,傳統(tǒng)的“月兒”使用白面制作而成,,色彩和味道單一,。為此,她特意換成了高筋面粉,,并用雞蛋,、牛奶和果蔬汁和面。這種改進(jìn)的“月兒”,,因營養(yǎng),、口感和外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逐漸有了名氣,,回頭客也變多了,。中秋節(jié)臨近,除了本地市民,,還有很多身居外地的濰坊人從她這里購買,。
一雙手,一顆心,,劉祥紅做出了記憶里濰坊的老味道,,并努力讓這項(xiàng)傳統(tǒng)美食回歸到越來越多人的視野中。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超/文圖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