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感動就在身邊!“大眾話”推進理論大眾化
來源:大眾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2-09-29 09:03:42
扁鵲、辛棄疾,、李清照、大舜等超萌可愛的卡通形象,,出現在核酸檢測貼紙上,傳播了濟南歷史文化,,激起了市民齊心抗疫的共鳴,,在今年春夏刷爆朋友圈。“看著小朋友們拿著貼紙,,不再懼怕核酸檢測的可愛小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這是2022年我省“百姓宣講”現場,,貼紙設計者——被稱為“核酸貼紙”女孩丁姣的故事,。臺上宣講動了情,臺下聽眾入了心,。
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臺讓給群眾,、把鏡頭對準群眾,,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精心謀劃做好面向基層宣講這篇大文章,,連續(xù)成功舉辦了十屆“中國夢”系列百姓宣講活動,,累計組織宣講比賽1.5萬余場,30余萬人次參賽,,組建5000余支宣講隊伍,,開展巡回宣講3.5萬余場。
十年來,,百姓宣講在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大眾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了解,、掌握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和形勢政策的新途徑。
一個共同的身份
為切實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從2013年起在全省開展“中國夢”系列百姓宣講活動。宣講員和聽眾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普通群眾,。
百姓宣講員,,都來自基層一線。他們年齡結構,、工作性質,、人生閱歷各不相同,但他們將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自己的親歷,、親聞,、親為相結合,把“大道理”轉化為生動的“小故事”,,讓聽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理論,、悟理論、懂理論,、信理論,。
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對百姓宣講活動高度重視,。每年年初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單位研判年度主題,,制訂方案,作出部署,。各市,、有關企業(yè)和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認真安排、層層推進,,掀起群眾參與,、鄉(xiāng)鎮(zhèn)選拔、縣區(qū)初賽,、地市復賽的熱潮,。
每年8月底到9月初,堪稱“宣講大比武”,。來自全省各地的宣講員集聚濟南,,省里集中開展宣講比賽,在此基礎上組建山東省百姓宣講團,,赴全省農村,、社區(qū)、機關,、學校,、企業(yè)進行巡回宣講,。
經過十年的探索,百姓宣講活動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工作機制,,形成了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牽頭,省直各部門協同,,市縣(市,、區(qū))廣泛發(fā)動,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大宣講格局,。
理論政策最好的“翻譯官”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百姓宣講始終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主題,,以小見大,,著力唱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高昂旋律,。
從《描繪生命的色彩》《五音聲聲唱家鄉(xiāng)》《小蘋果帶出大希望》到《打工人的幸福春節(jié)》《法在身邊》《挑戰(zhàn)極寒追夢人》,百姓宣講員們用真實的故事,、動情的宣講,,成為理論政策最好的“翻譯官”。
“我們常說,,理論宣講要達到四個認同,。其中,政治認同是第一位的,,思想認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理論認同提供堅強的邏輯和價值支撐,情感認同則是前三個認同的集中表現,,作為百姓宣講員我們更強調這一點。”省委講師團副團長王為華表示,。鼓勵老百姓走上宣講舞臺,,就是為了擺脫傳統(tǒng)宣講的老套路,用通俗的語言,、鮮活的故事,、形象的畫面吸引群眾,讓大家坐得住,、聽得進,。
“種小麥是第一產業(yè),,小麥熟了磨成面粉是第二產業(yè),做成饅頭賣給別人是第三產業(yè),,如果這些產業(yè)都是一個人做,,那就是產業(yè)融合。”濟南市章丘區(qū)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用群眾熟悉的“種小麥”來解釋“三產”,。獨特的“大白話”式宣講讓群眾很容易感受到理論的魅力。
百姓宣講員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采用戲曲,、快板、三句半,、相聲,、情景劇、微視頻等形式開展宣講,。淄博市委講師團團長徐國旗多年來見證了這些變化,,“觀賞性、互動性更強,,激發(fā)了群眾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的熱情,。”
“百姓故事百姓講,,百姓講給百姓聽。”全省上下廣泛宣傳發(fā)動,,群眾參與度逐年提升,。2022年,我省首次將百姓宣講比賽延伸到鎮(zhèn)(鄉(xiāng),、街道)一級,,1.5萬名“草根宣講員”走上比賽場、登上領獎臺,,占年度參賽人數的1/3,。
“接地氣”,收獲高“人氣”,。百姓宣講近年來先后走進齊魯大講壇,、市(縣)中心組學習會場、全省理論大眾化示范點,、理論宣講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高校思政課堂,推動宣講取得“1+1≥2”的效果,。聊城市委講師團副團長楊士武說:“百姓宣講是我見過的方式最獨特,、效果最明顯的理論下基層。”
突出典型帶動,,擦亮宣講品牌
交流上“零距離”,、情感上心連心。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深入挖掘優(yōu)秀宣講員和典型故事,,用重大典型的感人事跡,、脫貧攻堅的勵志故事、不畏艱難的創(chuàng)新經歷等,,引發(fā)共鳴,。
不到3年,打破國外30年的技術壟斷——海爾生物醫(yī)療自動化產品總監(jiān)任文廣,,攻克了-80℃這個極限溫度難關,,帶領團隊做出中國第一個自動化低溫生物樣本庫。“如今我們可以靠自己,,在-80℃的環(huán)境下自動化存取病毒,、基因等珍貴生物樣本。”每次宣講結束后,,任文廣都會被觀眾團團圍住,,有要簽名的、有發(fā)出宣講邀請的,。
“這就是中國智慧,、中國速度!”“這樣的宣講聽得帶勁兒,,聽不夠”,,這是在宣講現場聽到最多的話。濟南市委講師團副團長呂桂紅深有感觸,,“有意思的百姓宣講,,才能有效傳遞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而宣講后的對談交流,,是溝通情感,也是碰撞思想,。”
70歲的于愛梅,,不顧病痛,講述“沂蒙母親”王換于和沂蒙紅嫂張淑貞的故事,,累計宣講3000多場。她還組建宣講團、藝術團,、志愿服務團,,帶動更多人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高淑貞,、于春山、白向坊,、王傳喜……十年來,,百姓宣講活動涌現出一批宣講“明星”“名嘴”,誕生了一批“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以他們?yōu)榇淼哪7兜湫腿后w又影響,、帶動了一大批基層干部群眾加入進來,全省百姓宣講隊伍已達20余萬人,。
小公號,,大作為。“宣講時間”作為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步刊發(fā)全省優(yōu)秀宣講視頻和稿件,,供大家觀摩學習,獲評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優(yōu)秀理論宣講公眾號,。
濟南市“方桌會”“大碗茶”,,淄博市“明理胡同”“沂源紅”,煙臺市“習語潤心”,,聊城市“紅色挎包”……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組建特色宣講隊伍,,打造特色宣講品牌,形成“市市創(chuàng)品牌,、縣縣有特色,、鎮(zhèn)鎮(zhèn)抓落實、村村搞宣講”的生動局面,,真正讓宣講之花開遍齊魯大地,,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