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故事至今流傳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11-07 16:31:34
康熙《高密縣志》關(guān)于薛受益的記載
《增修膠志》關(guān)于薛文堉的記載
歷史上的許多名人,,往往流傳著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薛受益當然也不例外,,有關(guān)他的傳說故事雖然大都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但卻給這位清代名將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
伙夫行軍急扣熱鍋
戰(zhàn)馬受驚勇闖敵營
高密民間傳說,,薛受益身材魁梧,,臂力過人,無奈早年落魄,,最終在云南從軍,,在軍中擔任伙夫。一日清晨,,燒柴做飯,,飯菜尚在鍋中,忽然奉命疾行,。薛受益匆忙將熱鍋中的飯菜倒掉,,將熱鍋扣在馬屁股上,即隨部隊出征,。不料,,戰(zhàn)馬被熱鍋燙驚,載著薛受益竟然長驅(qū)直入敵軍營中,,敵人尚未反應(yīng)過來,,竟擒得敵帥,薛受益也由此一舉成名,。
中秋夜只身潛敵營
史載智擒敵將馬鵬
民間傳說,,康熙年間薛受益在浙江參與平定耿精忠叛軍。叛軍悍將馬鵬智勇雙全,,清軍數(shù)次進攻皆不成功,。適逢八月中秋,明月當空,,薛受益獨自一人潛入敵軍軍營,。當時馬鵬正與屬下全神貫注地下棋,未有提防,,遂被薛受益擒拿,。薛受益回營后,在山頂飲酒作詩一首:“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大上頭,。伸手可摘天邊月,攔盡江南八百州。”
《高密薛氏族譜》載入此傳說,。關(guān)于薛受益智擒馬鵬一事,,《薛受益墓志》亦有記載,當是歷史事實,,唯傳說與事實略有出入,。
為報舅收留之恩
重修景芝玉皇閣
民間傳說,薛受益早年落魄,,曾投奔在景芝玉皇閣當?shù)朗康木司?。薛受益不聽舅舅?guī)勸,常常惹得舅舅生氣,,但又無可奈何,。薛受益曾在玉皇閣發(fā)誓,如果自己日后飛黃騰達,,一定重修玉皇閣,。后來,他功成名就,,沒有食言,,差人運來銀子重修玉皇閣。
直到今天,,安丘景芝一帶仍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薛受益的傳說,。
少年玩伴巧提舊事
唱詞逗樂“薛元帥”
傳說薛受益功成名就后,時常想起金寶山下的家鄉(xiāng),,想起少年時的玩伴,。一日,有兩個當年曾與薛受益一起在金寶山下鋤地的窮伙伴,,聽說薛受益當了大官,,就不遠千里登門敘舊。薛受益見了他們,,佯裝不認識,,問道:“你們是哪里人?”這二人中的一個說:“受益,,你忘了咱們在金寶山前鋤地的時候了,?”薛受益聽了,嫌他說話粗俗,,就說:“我只記得當過短工,,沒鋤過地。”那人聽了覺得薛受益是富貴忘本,,不念舊情,,就有點不樂意,。
另一個人腦筋轉(zhuǎn)得快,就用薛受益愛聽的高密家鄉(xiāng)戲唱道:“金寶山前曹(草)反,,差著你我去應(yīng)戰(zhàn)。你的元帥,,我的先鋒,。倒了擎天柱,破了瓦罐城,。放了三江水,,抓了豇豆兵。曹(草)家折了兵百萬,,救出了豆家父子兵,。”意思是說:“金寶山前豆地里長滿了雜草,東家讓我們?nèi)ヤz地,,你在中間,,我在前頭,結(jié)果倒了鋤頭,,打破盛水的瓦罐,,淌光了豇豆水,只剩下了豇豆,,最后我們鋤光了地里的雜草,,保住了地里的豆苗。”薛受益聽后哈哈大笑,,熱情招待,,臨別時又厚贈禮物。
新任知縣輕視薛家
驗傷御影震懾力強
民間相傳,,薛受益家族晚清敗落,。有一年,新任高密知縣宴請當?shù)剜l(xiāng)紳,,薛家不在受邀之列,。某日雨后,薛家邀請知縣到家做客,,薛家事先在院子里掛出繪有當年康熙皇帝給薛受益驗傷的畫作,,即民間相傳的御影。知縣一進院子,,見到御影,,慌忙下跪,弄了一身泥水,。知縣遭此難堪,,自此再也不敢輕視薛家。
康熙賜宴賦詩一首
粗通文墨有跡可循
民間傳說,薛受益成功平定耿精忠逆賊后,,又參與收復臺灣,,因作戰(zhàn)勇猛,屢立軍功,,康熙皇帝下詔赴京,。康熙皇帝接見薛受益后,,賜宴于金殿,,以表彰其功勞。當時朝中文官并坐,,有笑薛受益不知文者,,薛受益遂作詩一首:“四十年前一布衣,至今熬得御親提,。江南稻美文官用,,塞北風寒武將知。割發(fā)披鋼拴戰(zhàn)馬,,裂袍揪帶補征旗,。三千敵兵臨城下,安用爾等八句詩,。”對蔑視武將的文官們給予有力回擊,。
薛受益是否真能為詩,不得而知,。從他喜好風雅之士來看,,應(yīng)是粗懂文墨。今天福建漳州東山島關(guān)帝廟仍存有薛受益所題“山島霧收舒正氣,,海門日出照精忠”的門聯(lián),。薛受益后裔詩書傳家,文武并茂,。其長子薛士杰,、四子薛瓀皆官至總兵,其次子薛琦是庠生,,三子薛璉,、五子薛璠都是太學生。薛家嫁娶皆為名族,。其四子薛瓀,,娶廣東惠來知縣查曾榮女。薛瓀長子薛隆紹娶四川梁萬營都司童彪女,。薛瓀次子薛隆紀,,字得天,,武庠生,娶寶慶知府王瑋女,。薛受益女六人,,皆適士族,其中一女嫁高密同鄉(xiāng),、禮部侍郎王飏昌之子王自鞏,。薛瓀有儒將之風,好詩文,,其《誠州頌》云:“萬仞當關(guān)楚國雄,雙峰高聳入云中,。誠州舊是干戈地,,撐住東南半壁功。”乾隆間,,薛璠曾為王飏昌《子言先生詩集》作序,,他在序文中說:“璠生也晚,不獲親炙慈顏,,揚瞻矩度,,每以為憾。”
薛受益第三子薛璉之子薛隆紳,,靈山衛(wèi)學武庠生,。薛瓀次子薛隆紀之子薛廷超,字漢卿,,歲貢,。薛廷超之子薛煚(jiǒng),監(jiān)生,,嘉慶,、道光年間任安徽靈璧縣固鎮(zhèn)司、廣德州廣安司巡檢,,還鄉(xiāng)后與單去非,、李德恒、王寧烻,、單勵,、單岢焩、張志炅,、王炅后,、單九皋結(jié)夷安九老社,并有品望,。薛煚之子薛文堉,,字仁里,,道光庚戌靈山衛(wèi)學恩貢。咸豐初年,,廣東順德進士周寅清任高密知縣時,,與薛文堉交好。周寅清在《寄薛文堉書》中曾說:“回憶與諸君傾蓋定交,,暇復與諸人士剪燭論文,,往來于懷,輒復不能自已,。夷安人士聰穎苕秀,,大可裁成而先進。”當時山東學政阮元刊刻《皇清經(jīng)解》,,闡揚鄭學,,此時已離任高密的周寅清專門寄給高密夷安書院一部。并致信薛文堉,,建議夷安書院“宜復古名”,,夷安書院后來改稱通德書院。薛文堉之子薛鈞,,字衡夫,,亦承家學。薛受益的后裔薛兆源,、薛兆洛光緒年間俱為靈山衛(wèi)學歲貢,。薛受益家族書香繼世,文韻蟬聯(lián),,以才德聞?wù)咧撩駠q綿延不絕,。
本期圖片由李金科提供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