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給老百姓的“幸福答卷”
來源: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2-11-12 09:49:11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臨朐縣城關街道堅持群眾滿意就是最大的民生,,所辦的每一件實事好事,都見證著群眾持續(xù)攀升的幸福指數(shù),,翻開今年的“幸福賬單”,,一件件都是暖人心的變化。
龍達社區(qū)居民圍坐議事,。
坐上小馬扎,,解除疑難事
11月8日,在城關街道惠中園小區(qū),,街道干部與居民坐在小馬扎上談論小區(qū)目前的治理情況,,有的居民反映小區(qū)管理和服務還存在一定提升空間。街道干部就存在的問題與群眾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融洽,。
“馬扎議事會”是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民主議事方式,城關街道黨工委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選擇在小區(qū),、公園、廣場,、樓前樓后等地靈活開展,。協(xié)調人員由社區(qū)居民委員會、網(wǎng)格員,、自治團體及物業(yè)公司,、業(yè)主委員會、物業(yè)管理委員會和社區(qū)居民組成,。在協(xié)商過程中,,凡居民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及建議,全部匯總建檔,,作為街道及社區(qū)作出決策,、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
“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出主意,、提建議、解難題,,感覺小區(qū)的整體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石門小區(qū)居民馬先生說。
“馬扎議事會”靈活性強,,讓民主議事不再受制于場所,,群眾有地方說話,居民能夠親身參與到小區(qū)治理中,,同時對街道各項工作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小小馬扎,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jīng)末梢”,,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數(shù),。今年以來,城關街道在每個小區(qū),、廣場等已開展“馬扎議事會”40多場,,解決問題120多件。
老人在幸福公寓用餐,。
惠民又利民,,百姓樂開懷
走進城關街道李家莊社區(qū)集助餐,、助醫(yī),、助浴、文娛等于一體的幸福公寓,,內有日間照料中心,,配套餐廳、診療室,、理發(fā)室,、康復室、文體室,、閱覽室,、書畫室等多項功能室,采取村黨組織投資運營模式,。村里70歲以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免費入住,,吃喝不愁,每個老人臉上都綻放著幸福的笑容,。除老年公寓,,李家莊惠民綜合體內還有黨群服務中心,、美食文化街及正在建設的高標準村史館等,讓村民真正享受到快速發(fā)展的成果,。
城關街道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思路舉措,,積極打造陡溝村,、李家莊村、巖頭村,、譚馬村,、龍泉社區(qū)5處惠民綜合體,在“家門口”為群眾提供功能豐富,、便捷高效的優(yōu)質服務,,讓群眾切實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大大提高,。
粟山安置樓,。
筑好安居夢,百姓“幸福園”
住房問題,,是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大事。近年來,,城關街道堅持把回遷安置樓作為最大的民心工程來抓,,讓群眾早日搬新家、住新房,。如今,,走進粟山安置樓建設現(xiàn)場,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小區(qū)里各項配套設施齊全,,面貌煥然一新。“以前住的平房非常亂,,現(xiàn)在住上了新樓房,,既寬敞又明亮,心里特舒坦,。”村民趙金奎說,。
粟山村安置樓區(qū)總占地面積22畝,共建設了16棟,,南區(qū)建設9棟,,北區(qū)建設了7棟,安置村民413戶,。安置樓建設既是提升城市品質的民生工程,,也是保障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今年到目前,街道已完成粟山村413戶,、魏家莊村265戶,、連家莊村92戶、東郡村230戶安置樓的順利回遷,,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賀德良/文
通訊員 : 時會來 王金濤 劉國慶
圖片均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聶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