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章 《星隕夜空 名留青史》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2-11-21 17:57:00
在一個天色陰沉的上午,,我隨爸爸媽媽參觀了遠在諸城的王盡美故居和紀念館。從市區(qū)出發(fā)到目的地,,大約經過2個小時,。映入眼簾的王盡美故居是一個低矮的三間草房,很破舊,。當初王盡美在這里生活了近20年,,和母親過著清貧的生活,從小就經歷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所受的壓迫,。他勤奮自學,,結識了進步開明人士,從這里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瀏覽泛黃的卷軸,,我知道了王盡美名字的由來。他原名王瑞俊,,投身五四愛國運動后,,積極與革命進步人士創(chuàng)辦《勵新》刊物,宣傳新思想,,啟發(fā)青年覺悟,。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夕,以“盡善盡美唯解放”之意改名“王盡美”,,表達了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信念,。
我在紀念館大廳里看到了王盡美的塑像和他生前用過的物品,有破舊的毛毯和書包,。在那個白色恐怖的年代,,他帶著這些簡陋的生活用品東奔西走,先后去濟南,、青州,、青島等地,領導工人運動,,打開黨在山東的工作局面,。在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中,他不顧疲勞,,餐風露宿,,不幸染上結核病。即使生了病,,也沒有時間在醫(yī)院治療,,最終英年早逝,,終年才27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為了理想,、為了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解放而永遠定格在27歲,。留在人們心中的雖然是一副瘦弱的模樣,卻有一個有錚錚鐵骨的漢子,。
走在蜿蜒的臺階上,,我看到周圍遍植松柏,紀念館外環(huán)繞四季常綠的冬青,。黑磚黑瓦的設計讓紀念館內肅穆安靜,。來此參觀學習、緬懷先烈的人絡繹不絕,,每個人都面色凝重,、神情嚴肅。我在深深思考:一個跨越時間100年的人,,為什么讓這么多人敬仰,?為什么讓人們永遠難忘?
是理想,,是信念,,是拯救民族和國家的精神。一個青年人,,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命運,、民族興亡聯系在一起,背起簡單的行囊,,走出家門,,在黑暗中探索,在血雨腥風中高呼,,這是時代的勇者,。正是無數像王盡美這樣的先烈,前仆后繼,,用鮮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才換來今天的幸福和安寧的生活。睹物思人,,捫心自問,,懶惰、拖延,、得過且過的生活態(tài)度讓我汗顏,。
年輕的生命從如同一顆閃亮的星星,在空中劃過,,燃燒了最亮的光,。這道光照亮歷史前行的方向,。站在王盡美雕像前,我仿佛看見革命先烈們正舉著紅旗在戰(zhàn)場上沖鋒,,我頓感熱血沸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暗下決心,,繼承先烈遺志,去建設祖國更美好的明天,。
高新區(qū)智谷學校 朱禮章
責任編輯:張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