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參創(chuàng)兩所海校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11-28 17:04:01
1950年,,安東海校一大隊三中隊合影
安東海校?;?/p>
1949年五一后,,“重慶號”全體成員奔赴安東,,開始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海軍史上第一所學校,安東海軍學校,。建校伊始困難重重,,全體官兵很快使學校環(huán)境面貌煥然一新。開國大典中,,安東海校40名官兵接受了檢閱,。不久后,徐力又參與到青島海校的建設中去,。
參與海軍軍服設計
全員奔赴安東海校
不久,,根據(jù)中央指示,以“重慶號”為骨干,,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海軍學校,,為人民海軍培育骨干力量,此時江南,、青島還沒有解放,,旅順大連尚且在蘇聯(lián)軍隊的控制之下,,所以海校暫定校址為安東,史稱安東海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部門立即行動起來,,東北軍區(qū)從遼西軍區(qū)抽調了一批機關后勤干部和70多名炊事人員,。同時新中國海軍的第一批軍服也在加緊設計制作。為了解決軍服用料,,徐力曾兩次去東北軍區(qū)向伍修權參謀長請示。伍修權親筆寫了介紹信,,讓徐力到沈陽鐵西區(qū)工業(yè)部第一倉庫挑選做軍服的布料,。經(jīng)研究,最后確定了使用兩種米黃色的柞絲嗶嘰和柞絲華達呢制做工作服和常服,,另外使用漂白線華達呢制做禮服,。樣式是雙排扣的西服,還有襯衣,、領帶,。上衣的銅扣是凸形空心的,圖案是一個鐵錨,,外加邊飾,,是沈陽一家工廠用手工沖制而成。帽徽定為“八一”紅星,,后襯是帶鏈的鐵錨,,全部用絨布和彩色金銀線繡成,十分精美,??梢哉f,徐力親自參與到制作海軍軍服的工作中來,,并為此付出極大心血,。
1949年五一后,“重慶號”全體人員奔赴安東,,開始了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海軍史上第一所學校的新生涯,。校址在丹東市郊鎮(zhèn)興區(qū),背負青山,,面臨鴨綠江,。朝鮮新義州歷歷在目,景色秀麗,。此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達命令,,任鄧兆祥為中國人民海軍學校校長,張學思為副校長,,朱軍為政治委員,。張學思是張學良的弟弟,當時擔任東北政委會副主席職務,。他于5月26日到校,,當晚學校召開了歡迎大會,并請他講話,,他言簡意賅地提出了今后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勉勵大家樹立革命的人生觀,勇于改造思想,,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和技術水平,。
官兵迎難而上建校 開國大典接受檢閱
安東海校建校伊始,,遇到不少困難。那時東北剛剛解放,,國民黨留下的是個破爛攤子,,校舍分散在方圓幾里的郊區(qū)。上千人的吃飯,、住房,、教室、運動場,、倉庫,、交通工具、被服,、器材,、家具等等,樣樣亟待安排解決,。盡管后勤供給困難重重,,但校領導齊心協(xié)力,身先士卒,,發(fā)動全體官兵學習,,迎難而上。徐力也跟隨大家一齊上陣,,鏟除野草,,修筑道路,整飾房舍,開辟操場,,很快使學校的環(huán)境和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逐步研究建立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很快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針對當時人員復雜、思想混亂的情況,,安東海校認真貫徹東北局關于動員學習的指示,,把學習政治理論加強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徐力更是勤奮好學,,追求真理,。休假日校圖書館座無虛席,書店里經(jīng)常擠滿了穿白禮服的海軍官兵,,官兵們從書中看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革命理論和知識寶庫如同明燈,指引著大家奔向新的前程,,官兵們理解了許多以前不可理解的問題,重新估量了人生的價值,,特別是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徐力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隊的區(qū)別。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中,,以鄧兆祥為代表的安東海軍學校40名士兵,也接受了檢閱,,這一榮譽,,使得安東海校官兵備受鼓舞。1950年1月11日,,經(jīng)研究決定,,安東海校遷往大連,組建大連海校,,徐力和供給處的工作人員一同將糧食,、被服、家具等裝火車運往大連,。
徐力所在的供給處和原來的管理科合并成立供管科,,下設三個股:管理、財政,、供給,。當時的徐力被分配到葫蘆島參與執(zhí)行打撈和修復“重慶號”的任務,后因打撈修復工作推遲,8月初又奉命回到安東干訓隊,,不久后隨隊伍到青島建設海軍訓練學校,。
解決房屋不足問題
生活訓練走向正規(guī)
初到青島,一切尚未就緒,,吃,、住都很不便,不少干部,、學員只能睡地鋪,、隨地就餐,但大家情緒很高,,沒有人抱怨叫苦,。就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中,開始了建立海軍青島艦艇學院的新生活,。新學員入校,,均須經(jīng)過嚴格的體檢和文化考試,合格者則留,,不合格者送回原單位,,以保證學員素質。
為解決教室,、飯廳的不足的問題,,徐力去飛機場交涉,將美國建造的活動房屋30余座拆運回學校安裝起來,,總算解了燃眉之急,。當時,徐力擔任糧秣股副股長,,面臨的后勤供應任務十分繁重,,因住所分散,人員復雜,,供應標準又多種多樣,,曾先后招聘了多名炊事人員,建立了十幾個伙食單位,,還陸續(xù)辦起了乳牛場,、理發(fā)室、洗衣房,、豆腐房,、浴池、修鞋點等,。同時還挖建了菜窖,,貯藏蔬菜,,徐力派人到膠東各縣購買生豬,盡力安排好學校人員的生活,。當時的菜金標準很低,。如:8月駐軍大灶菜金標準,每人每天為825元,,而當時小米每斤790元,,實際上每人一天的菜金只是一斤多小米錢,很難安排伙食,。為了保證學員的營養(yǎng),,順利完成任務,徐力請示當時的肖勁光司令員,,將學員伙食改為中灶待遇,,其余人員都是大灶標準。徐力等人不畏困難,,最終順利實現(xiàn)保障目標,。
1950年國慶節(jié)后,徐力帶領供給處統(tǒng)一發(fā)放了冬季服裝,。學員一律發(fā)藍呢子海軍服,,機關人員發(fā)藍布棉軍服,從此結束了學校人員服裝混雜,、顏色多樣的歷史,。在軍訓操法、禮節(jié)上也將不同制式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這樣,使大家的服裝,、訓練等逐步走上了正規(guī)化,。目睹這一切,徐力內心非常高興,。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