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雨 《一門忠烈傳千秋》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2-12-12 17:06:00
我叫郝思語,是一名準五年級小學生,,對歷史文物懷有濃厚的興趣,,“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說的就是我,。
今年暑假,,我又一次和爸爸走進了素有“小大博物館之稱”的——青州博物館。
展廳內(nèi)一件件國寶級文物逐次排列,、滿目琳瑯,,靜靜的向參觀者展示著它們的歷史滄桑和迷人風采。
和往常一樣,,一邊參觀,,爸爸一邊小聲給我講解。當走進近代革命歷史展廳,,一塊之前從沒有見過的長方形門匾映入我的眼簾,。
門匾為木質結構,黑底金字,,題款寫著:烈士旭臣馮老先生暨子女媳孫殉國紀念,,中間鐫刻著“一門忠烈”四個蒼勁有力的金色大字,落款是:魯中參議會,、行政公署敬贈,,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四月。
望著這塊門匾,爸爸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匾中提到的馮旭臣,家住當時的抗日堡壘村——益都長秋村,。一襲青磚黛瓦的四合小院兒,,馮爺爺和三子一女過著衣食無憂的田園生活。馮爺爺愛國憂民,,樂善好施,,擔任長秋鄉(xiāng)鄉(xiāng)長時,曾多次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在村民中威望很高。
然而,,日寇的鐵蹄很快就打破了這份寧靜,。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全國抗日烽火方興未艾,,益都也建立了抗日根據(jù)地,。馮旭臣當選益都縣抗日民主政府參議長,他的大兒子馮登奎任八路軍修械所所長,,二兒子馮毅之任聯(lián)合辦事處主任,,三兒子馮登愷參加了抗日隊伍,女兒馮文秀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任婦救會會長,,兒媳孫玉蘭也是一名中共黨員,。馮家是一個響當當?shù)目谷罩摇?/p>
1942年11月9日,日偽軍掃蕩完沂蒙山區(qū),,將目標鎖定處于淄川境內(nèi)的馬鞍山,,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就此打響。
面對敵人的狂轟亂炸,,馮爺爺毫不畏懼,率家人同八路軍一道,,與數(shù)倍于己的日寇展開了殊死較量,。戰(zhàn)斗持續(xù)了兩天一夜,鮮血染紅了馬鞍山頂,,但最終寡不敵眾,,八路軍官兵大多犧牲,馮爺爺和他的女兒,、兒媳,、三個孫女一家6口壯烈殉國。
烽火硝煙燃九州,,
眾志成城驅日寇,。
寧死不屈赴國難,,
一門忠烈傳千秋!
爸爸的講述結束了,,但我的思緒沉浸在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崇敬之中,,久久不肯離去……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花朵的少年兒童,,我們不僅要感受陽光的溫暖,,雨露的滋潤,更要接受歷史的熏陶和國殤的拷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我想,,這也許就是爸爸帶我參觀博物館的初衷吧,?
青州云門書院 郝思雨
責任編輯:張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