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瞧瞧!濰坊也有不少岳飛后人,!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09:49:41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隨著電影《滿江紅》熱映,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再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這也讓全國無數(shù)岳飛后人深感驕傲和自豪。你知道嗎,,其實濰坊就有不少岳飛后人,,以岳飛次子岳雷和三子岳霖的后代為主。他們居住在高密,、昌樂、壽光,、安丘,、濰城、坊子等縣市區(qū),,在“武穆家風(fēng)”的傳承下,,淳樸敦厚,族風(fēng)和睦,,人人為是岳飛后裔而自豪,。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地,,聽岳飛后人講述岳氏家族的故事,。
※高密市闞家鎮(zhèn)西方戈莊村※
緬懷先祖岳飛,修建精忠岳祠
2月1日,,記者來到高密市闞家鎮(zhèn)西方戈莊村看到,,精忠岳祠坐落在村子西北角,背倚海拔40米的筆架山,,大門口兩側(cè)岳旗飄揚,,高大的門樓上懸著“精忠岳祠”匾額,。整座岳飛祠氣宇軒昂,主殿,、門樓為單層飛檐,,頂制為琉璃瓦。主殿坐北向南,,與門樓相映生輝,。主殿正中端坐岳飛戎裝彩繪圣像,高達2.2米,、寬2米,,完全還原了杭州岳廟的先祖像,讓人一睹頓覺莊重肅穆,、沉穩(wěn)雄渾,,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精忠岳祠,。
據(jù)精忠岳祠管理委員會主任岳慶祥介紹,,早在清朝康熙年間,高密岳氏族人就建起了岳氏先祠,,坐落在現(xiàn)在精忠岳祠的西側(cè),。20世紀70年代,岳氏先祠被破壞,。為了緬懷先祖岳飛的豐功偉績,,弘揚“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2003年岳飛誕辰九百周年之際,,在岳氏后人岳友宗,、岳照法等宗親的組織帶領(lǐng)下,由岳氏后裔捐資,,重建了占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精忠岳祠,。“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岳氏后人搭建起來的。”岳慶祥說,。
在主殿東側(cè)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記載了岳氏后裔捐資重建精忠岳祠的過程,碑文由岳飛三十一世孫岳樂廷撰寫,。
精忠岳祠內(nèi)秦檜等四人面向岳飛圣象而跪,。
走進精忠岳祠,首先看到的是王氏,、秦檜,、萬俟卨(mò qí xiè)、張俊的石像,,他們面對岳飛戎裝彩繪圣像而跪,。歷史上,,岳飛被奸臣秦檜等人害死,因此,,岳飛的不少后人對秦姓一直比較敏感,,高密岳飛后人也不例外。
岳樂廷說,,聽老人講,,以前一個姓秦的路人行至村邊,看天色將晚,,想入村借宿,。淳樸好客的岳氏族人熱情招待。席間問及過路人來自哪里,?叫什么名字,?待路人談及自己為秦姓時,族人立刻翻臉怒斥,,將客逐出,。
98%以上的村民都是岳氏后人
岳樂廷不僅是岳飛三十一世后人,還是岳飛思想研究會高密分會秘書長,,對高密岳飛后人的現(xiàn)狀頗為了解,。他告訴記者,岳飛有五子,,云,、雷、霖,、震,、霆。據(jù)族譜記載,,高密岳飛后人屬于岳飛三子岳霖、岳霖之子岳珂一支,。明朝中葉,,岳飛的十七世孫岳景春和兒子岳泰從江蘇徐州遷到膠西大杭,后又遷居至此,,建立村莊,,繁衍生息,現(xiàn)已經(jīng)發(fā)展為東方戈莊村和西方戈莊村兩個龐大村落,。
在精忠岳祠的議事廳,,族人們拿出了《岳氏宗譜》,共十三卷,,上面清晰地記載著這里岳氏后人的來源,、出處等,。
高密方戈莊岳氏《岳氏宗譜》。
在岳飛的諸子中,,三子岳霖的后人最多,。“目前東、西方戈莊村共有村民4000多人,,98%以上的村民都是岳氏后人,,兩個村子緊挨著,外人根本看不出來,,我們都是岳霖的后代,,也就是岳氏后人常說的‘老三支兒’。”岳樂廷說,。
“我們村目前年齡最大的是96歲的岳飛三十一世孫岳邦廷,,最小的是3歲的岳飛三十九世孫岳祥晨。”岳飛三十四世孫,、81歲的岳炳祥說,。
當(dāng)年岳飛遇害時,岳霖只有12歲,,沒有上過戰(zhàn)場,,后來從事的官職也多是文職?;蛟S是受岳霖的影響,,高密岳飛后人中從政從文的占了多數(shù),從武的比較少,。“岳霖的三子岳珂是南宋文學(xué)家,,我們是岳珂一支,后代從武的不是很多,。”岳炳祥說,。
對于當(dāng)時岳氏后人遷徙的原因,族譜沒有詳細記載,。岳樂廷告訴記者,,聽老人講,明朝年間,,山東發(fā)洪水,,人口銳減,后來朝廷從全國其他地方遷入百姓補充人口,,他們猜測,,高密岳飛后人應(yīng)該也是當(dāng)時遷過來的。“可能是老祖覺得這里人杰地靈,,有山有水,,適合居住,。”岳樂廷說,始祖建村時起名為“防戈莊村”,,有躲避戰(zhàn)爭的意思,,后來逐漸演變?yōu)槲鞣礁昵f村和東方戈莊村。
除夕和岳飛誕辰日都會祭祖
自岳氏后人遷到方戈莊村后,,年復(fù)一年,,族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家生活,淳樸敦厚,,族風(fēng)和睦,,人人為是岳飛后裔而自豪。尤其是春節(jié)期間,,論宗輩祭先祖,,格外隆重。
岳辛莊村建村時就栽種的古槐,。
每年的除夕下午,,祭祖活動就開始了。村里不論男女老少,,紛紛提著水餃等供品來到精忠岳祠前,,祭拜老祖、放鞭炮,,熱熱鬧鬧,、熙熙攘攘。“我們當(dāng)時建這個祠堂的時候就說明了只用來祭拜先祖和文化傳承,,不搞封建迷信,。每年的春節(jié)是最熱鬧的時候,祭拜活動從除夕下午一直持續(xù)到晚上12點,,人來人往,。”岳慶祥說,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除夕下午是各家各戶上墳祭拜祖宗的日子,,在東、西方戈莊村,,上墳前都要先來祭拜岳飛。
另外,,在東,、西方戈莊村仍流傳著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送岳飛出征的習(xí)俗。正月初一,,天還未亮,,岳飛的后人相約來到精忠岳祠前,,燒紙叩首,燃放爆竹,。“傳說先祖岳飛為抗擊金兵,,剛過年吃完水餃就率兵出征。為了紀念他,,族人們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點炮鳴響送岳飛出征,。”岳樂廷說。
精忠岳祠的墻壁上刻著關(guān)于岳飛的傳說和故事,。
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五是岳飛誕辰日,,在精忠岳祠管理委員會的帶領(lǐng)下,岳氏后人共同舉辦隆重盛大的祭祖活動,?;顒蛹雷鏋橹鳎髴蚝脱砀柚d,,一般少則一天多則三天,,其聲勢波及四面八方。
除了高密岳飛后裔們,,還有來自安丘,、昌邑等周邊縣市區(qū)的后裔以及遠至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的岳氏后人,,都紛紛前來祭祖,所有費用都是村里人自愿捐獻,。家里老人會帶著孩子來祭祀,,父母會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講述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跡,讓他們銘記“武穆家風(fēng)”,。
弘揚“武穆家風(fēng)”人才輩出
岳飛的愛國精神影響著后輩子孫的成長,,后人如今依然保持著嚴格的“武穆家風(fēng)”。從岳飛身上,,后人學(xué)到做人要大氣,、要愛國,并將岳飛精神傳承下去,。
岳樂廷說,,從很小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就講他們是岳飛的后代,,并告訴他們忠孝兩全,,要時刻銘記祖先做人厚道、愛國、愛民的精神,。“小時候,,誰家的孩子犯了錯誤,長輩就會帶他到岳祠,,跪在岳飛像前反思,,這也成了族人的一條家規(guī)。”岳樂廷說,。
在“武穆家風(fēng)”的傳承下,,近年來,東,、西方戈莊村人才輩出,。在重建祠堂捐款功德榜上,有社會政要,、企業(yè)家,、留學(xué)生,還有在外地工作的岳氏后裔等,,另一側(cè)還介紹了從村里走出去考入大學(xué)的莘莘學(xué)子,。據(jù)了解,自全國恢復(fù)高考四十多年以來,,東,、西方戈莊村共考出大、中專畢業(yè)生及在校生300多人,,還出了不少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留學(xué)生等,。
而岳氏后人不管走多遠,,不論做了多大的官,干了多大的事業(yè),,身上都有一股忠厚勁,,都始終牢記先祖岳飛的精忠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每一名岳飛后人都是岳飛精神的研究者和傳承者,,精忠岳祠更是我們精神力量的象征,我們要將先祖的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岳炳祥說,。
※全市概況※
不少縣市區(qū)都有岳飛后人
以岳飛次子和三子的后代為主
記者了解到,除了高密,,在昌樂,、青州,、諸城、安丘,、壽光、坊子,、濰城等縣市區(qū)都有岳飛的后人,,以岳飛次子岳雷和三子岳霖的后代為主,部分村莊還以“岳”字命名,。
在昌樂縣五圖街道的岳辛莊村,、任家莊村、岳家老莊村,、黃埠村,、北寨村、岳家河村,、五圖村等都有岳氏后人居住,。“我們都是岳飛次子岳雷的后代,屬于昌樂縣岳家莊宗派,。”岳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岳永濤說,,據(jù)他們的《岳氏族譜》記載,明永樂年間,,岳飛后裔十三世祖母攜二子,,從河南省湯陰縣孝弟社來到昌樂,立村岳家老莊,??滴跄觊g,二十一世祖岳宗崑遷居?xùn)|流河村西首,,繁衍生息,,漸成望族,村人出于對先祖岳飛的敬仰,,遂改名岳辛莊村,。
昌樂縣岳家莊宗派后人還分布在壽光浮橋村,青州柳溝村,、中所村,,安丘薛家莊村,濰城樓子村,,昌樂將軍堂村,、楊家淳于村、程家莊村,、王家莊村,、任疃村,、鄌郚村等,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五都會在岳家老莊村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在諸城市賈悅鎮(zhèn)花園村也有岳氏后人,。“我們是岳飛三子岳霖的后代,始祖是從五蓮縣汪湖鎮(zhèn)岳家莊遷居到此的,,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花園村村民、岳飛三十一世孫岳偉說,,花園村現(xiàn)有300多人,,姓岳的有100多人。
“我們村1000多人,,700多人姓岳,,是岳霖的后代,從岳飛二十六世孫到三十四世孫,。”坊子區(qū)九龍街道岳家村黨支部書記,、岳飛二十九世孫岳國欽說,據(jù)村里的老人講,,他們是從昌樂縣遷居過來的,,具體什么時候遷的,為什么遷居到此,,就不清楚了,。
老濰縣曾有一座岳王廟
濰城現(xiàn)在有岳王廟社區(qū)
老濰縣曾有一座岳王廟,里面供奉著岳飛圣像,,如今已不見蹤跡,。在濰城區(qū)城關(guān)街道有一個岳王廟社區(qū)。岳王廟社區(qū)東鄰芙蓉街社區(qū),,西接西關(guān)街道,,南連南關(guān)街道,北至增福堂社區(qū),。那么岳王廟社區(qū)與岳飛有關(guān)系嗎,?
相傳,宋時,,岳飛領(lǐng)岳家軍出征,,途經(jīng)于此休整。岳家軍離去后,,當(dāng)?shù)匕傩諡榱吮磉_感恩,,自主捐建了一座廟,用來供奉岳將軍,,并命名為岳王廟,。歲月跎蹉,,岳王廟已經(jīng)不見蹤跡,但岳飛精忠報國,、為國為民的精神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1996年成立了岳王廟居委會;2007年10月街道社區(qū)整合,,取消原向陽居委會,,有一部分規(guī)劃到現(xiàn)岳王廟居委會,并成立岳王廟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至今,。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燕/文圖
責(zé)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