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劍 | “專家”是個好詞,別糟蹋了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2-13 10:28:07
“專家”是個好詞,別糟蹋了
□濰坊融媒評論員 宋玉璐
據(jù)新浪新聞,,近日,一位營養(yǎng)學專家在社交平臺上批評所謂“窮人早餐”的長文引起熱議,。這位專家在文中列舉出了比如小米粥,、油條、茶葉蛋,、豆腐腦,、油煎餡餅……他認為,長期吃這類早餐,,不但容易長胖,,還容易生病。緊接著,,他在文中指責吃這些早餐的人身體和思維上都“懶”,。
專家動動手指在鍵盤上敲打幾下,就羅織出的所謂“窮人早餐”十宗罪,,嚴重脫離了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縱觀全文,,更是充斥著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天真感,,也難怪會引起眾多網(wǎng)友的反感和抨擊。
誠然,,新聞中這位專家的知識儲備讓他自己看到了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但是,他看不到,,他眼中這些“窮人早餐”的消費主力軍,,早上沒有慢悠悠沖泡燕麥片、享受黑咖啡的時間,,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樂于接受或有條件選擇專家口中的營養(yǎng)早餐,。比起飲食的營養(yǎng),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要優(yōu)先考慮快捷實惠,。
近年來,,不少專家建議越來越被大眾指摘,“我的建議是專家不要建議”“專家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最好別出發(fā)”……網(wǎng)友這些半開玩笑的話語中,,透露著對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們的不滿。
最近更有專家稱,,可以將法定結婚年齡下調(diào)至18歲,,以此降低成婚門檻促進單身男女建立家庭。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激起了年輕人的強烈反感,。這些所謂的專家只看到了如今的結婚率和出生率數(shù)據(jù),卻沒有看到其背后是當下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和婚戀觀的變化,。專家們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tài),,也讓其建議失去了權威度和實用性,變成了“一紙荒唐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專家們,,請放下傲慢與偏見,,走出“象牙塔”,大步踏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在實踐中汲取經(jīng)驗,,真正為老百姓發(fā)揮好專業(yè)特長,,珍惜好自己的話語權,,為普通人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不要再讓“專家”變“磚家”,。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