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彌河千回百轉(zhuǎn)支流秀美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2-20 08:53:53
老龍灣,。張新民 攝
彌河攜沂山風(fēng)韻,出群山,納支流,漸成浩蕩之勢,一路北流,。彌河的自然風(fēng)光妖嬈多姿、景色無限,老龍灣,、蟠龍山、巨彌灘等景點好似一路珠璣,、如影隨形,,聞名遐邇。彌河支脈眾多,,匯集了150多條大小支流,,滾滾而下,形成了龐大的流域體系,,流域面積3847.5平方公里,。
彌水蜿蜒繞山而走 壽光境內(nèi)多次改道
“臨朐到九山,彌河過九遍”,。這是在臨朐縣流傳的一句順口溜,,道出了彌河在臨朐一帶的婀娜多姿。
彌河源頭由水石屋村天齊灣出沂山西麓,,飛流直下,,在九山掉頭北去,千回百轉(zhuǎn),,盤桓在沂蒙山區(qū)的群山之中,,遇著山,,繞著山轉(zhuǎn),遇著水,,牽著水走,。它讓山坡披綠,讓農(nóng)田,、荒灘放飛豐收的希望,,把一棵棵果樹變成搖錢樹,更有冶源水庫的湖光山色,、老龍灣之云蒸霞蔚,,把駢邑書鄉(xiāng)打扮得如詩如畫,堪比水鄉(xiāng)江南,。
彌河出臨朐縣境,,在青州東南河村接納了它的一條重要支流石河,水勢漸豐,、河道遂闊,,主河道槽寬250米—300米,一般流量400立方米/秒,,開始了它在青齊平原上恣意徜徉的旅行,。
“壽光縣,彌河川”是流傳在壽光的一句順口溜,,一方面道出了彌河在壽光境內(nèi)多次改道的歷史史實,;另一方面,壽光廣袤的土地都是彌河的沖積平原,,人們有理由相信,,在“壽光菜籃子”享譽全國的名片里,一定深深地印著彌河的底色,。
歷史上的彌河在下游段多次改道,,現(xiàn)在依稀可辨的彌河古道大概有6條。今彌河河道在壽光市廣陵鄉(xiāng)南半截河村北,,仍分為兩股,,主河道由此東北流,至濱海開發(fā)區(qū)央子港入海,,河口段也稱新彌河,。另一股岔流由南半截河村北向西北入小清河,完成了它納百川歸滄海的使命,。
老龍灣水出巖洞 云蒸霞蔚有奇觀
老龍灣,,位于臨朐縣城南冶源村前,海浮山陰,,彌河西岸,,是一條長度僅有500米的支流,。
老龍灣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約50畝,,水深盈丈,。老龍灣水清澈見底,四季恒溫,。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shù)九隆冬,,霧氣蒸騰,。據(jù)《水經(jīng)注》載:老龍灣古稱薰冶泉,因水出巖洞,,冬暖夏涼,,海浮山陰時常呈現(xiàn)出霧靄縹緲、云蒸霞蔚之奇觀而得名,。
老龍灣內(nèi)泉計萬許,,著名的有鑄劍池,、善息泉,、濯馬潭、萬寶泉等,。鑄劍池在老龍灣西端,,泉水騰躍、涌出地表,,是老龍灣主要源泉之一,,傳說春秋時歐冶子曾在此鑄劍淬火。池西南角磐石峭壁上“鑄劍池”三個草體大字,,乃明末道人雪蓑手書,,遒勁雄渾。
老龍灣擁有江北著名的天然竹林,。濯馬潭東西,,綠竹成林,新翠欲滴,,干霄蔽日,,夏不知暑。冬日,,萬木凋零,,唯竹林透綠。
灣南有江南亭,,是明代著名散曲家馮惟敏晚年棄官歸里,,隱居于老龍灣畔時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間,,大學(xué)士于疏敏為之題“碧波云潭”匾額,。1912年,重新修葺,,馮氏后裔馮瑞章改題為“江南亭”,。1986年秋,書法家武中奇為之題書“碧波云潭”,,重制匾額,,懸于江南亭內(nèi)。
另有雪化橋,、云橋,、清漪亭(芳州亭)、白龍行宮(俗稱“龍王廟”),、陳榮碑竹,、百龍苑等景點散落其中,處處曲徑通幽,,令人流連忘返,。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老龍灣為齊魯大地名泉之一,,水自地下熔巖裂隙中涌出地表成湖,。青山繞水,瑩流如鏡,,四季恒溫(18℃左右),,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素有“冶源煙靄三冬暖”的美稱,。
◎相關(guān)鏈接
彌河支流豐富
史料多有記載
彌河以它博大的胸襟,融匯了流域內(nèi)150多條大小支流,,呈葉脈狀自東西兩側(cè)與主流匯合,,主要有:
五井石河,發(fā)源于沂源縣,,東北流,,流長35.5公里,流域面積264.2平方公里,。
薰冶水,,《水經(jīng)注》說:“巨洋水自朱虛北入臨朐縣,薰冶水注之。”流長500米,。
石河,,又名石溝河,《水經(jīng)注》稱洋水,?!兑娑伎h圖志》稱石溝水,源于青州市王墳鎮(zhèn),,其支流眾多,,涵蓋整個王墳鎮(zhèn)與彌河鎮(zhèn)的西南地區(qū),流長26公里,,流域面積244平方公里,,流域內(nèi)建有釣魚臺、黑虎山水庫,。
南陽河,,《水經(jīng)注》稱長沙水,“出逄山北阜,,世謂之陰水”,。源出玲瓏山(古逄山北峰)北麓,舊圖志載,,另有北源出郎公山北麓,,二源在下院村附近相匯、東流,,在角樓村納石子澗水,,經(jīng)青州城區(qū)鬧市一路蜿蜒東去,,至東陽河村東入彌河,,流長32.5公里。
康浪河,,發(fā)源于青州東部的靈山,,依地勢從東南流向西北,至狀元橋村北匯入彌河,。流長11.9公里,,流域面積14平方公里。1956年起,,在上游修建姜家溝水庫,、莊廟水庫、宮家水庫,、辛莊水庫,。
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載:康浪水,出府城東三十里?!端?jīng)注》:“巨洋水,,東北合康浪水,水發(fā)縣(劇縣)西南山,,北流,,注入巨洋。”《齊乘》康浪水,,即今香山南狗王河,。
堯河,堯河位于青州東部,,是青州市和昌樂縣界河,,《水經(jīng)注》稱蕤水。發(fā)源于臨朐縣堯山,,流經(jīng)臨朐,、青州、昌樂,、壽光四縣市,,新河道在昌樂縣境匯入丹河,丹河北流入彌河,;老河道北流于紀(jì)臺入壽境,,匯流丹河,全長30余公里,。1966年在上游修建高墓水庫,。
丹河,古稱丹水,?!吨駮o(jì)年》說的“堯放丹朱于丹水”,即指此水,。源出臨朐悖林鄉(xiāng),,北流經(jīng)青州、昌樂,、壽光,,于壽濰邊界入彌河,全長41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該河進(jìn)行治理,新挖河道,。1958年在昌樂縣境內(nèi)建成丹河水庫,。
眾多的支流中,還有紅旗河、夏莊河,、白沙河,、楊家河、寺頭石河,、冶源石河,、龍崗河、乾河,、墨水溪,、溫涼河、云峽河,、朱龍河,、豐收河、洗耳河,、康河,、豬龍河、張僧河等等,。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