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記者拍照啦”第二波 | 亞星橋是一縷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3-15 08:06:00
近日,濰坊融媒客戶端推出
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yīng)
不少市民紛紛聯(lián)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攝影記者張馳
訴說自己與白浪河橋(亞星橋)的往事
郭景蓮
心里感覺很不舍得
3月14日,今年70歲的退休教師郭景蓮聯(lián)系了記者張馳,,回顧與亞星橋結(jié)緣的故事。
1985年郭景蓮跟隨丈夫從青州市來到了濰城區(qū),,定居至今。亞星橋?qū)τ诠吧弫碚f,不僅僅是一座公共建筑,更是一縷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記者張馳以亞星橋為背景給郭景蓮拍照。
夫妻二人剛到濰坊時,,工作都十分繁忙,,回老家的次數(shù)并不多。亞星橋建成后,,自然而然成了人們爭相“打卡”的地方。巧的是,,郭景蓮在家中就可以俯瞰橋上的霓虹閃爍,,因此,只要有時間,,郭景蓮夫妻就到附近轉(zhuǎn)轉(zhuǎn),,在橋上吹吹風(fēng),,看著車來車往,很是輕松舒暢,。“我們老家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萬年橋,,在我心中,亞星橋與它同等重要,。”郭景蓮說,,每次想家的時候,看到亞星橋心情就好多了,。
現(xiàn)如今,,郭景蓮只要有時間就會到橋上看一看,看著亞星橋兩岸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不覺成了城市發(fā)展的見證者,。
郭景蓮以亞星橋為背景拍攝合影。
3月14日,,張記者為她拍下了與亞星橋的合影,。“亞星橋即將要拆除重建了,心里感覺很不舍得,,以后想它的時候,,就拿出照片來回憶回憶吧。”郭景蓮說,。
郎需利
原來亞星橋的模樣,,裝在記憶里
“天天都來亞星橋這里遛彎,馬上要拆除了,,還真有些不舍,。”3月14日,在亞星橋西側(cè),,面對張記者的鏡頭,,67歲的郎需利流露出對亞星橋的絲絲不舍。
記者張馳以亞星橋為背景為郎需利拍照,。
對于亞星橋,,郎需利有很深的感情。1987年,,郎需利搬到濰城區(qū),。因為從事個體工作,郎需利需要經(jīng)常路過東風(fēng)街白浪河橋,。“原來的橋面很狹窄,,人和車輛經(jīng)常堵在上面,經(jīng)過時都要小心翼翼。”站在亞星橋西側(cè),,郎需利給記者比劃著原來橋梁的模樣,,回憶著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幕幕往事。
1996年,,亞星橋建成后,,每次開車駛過亞星橋,郎需利都十分開心,、激動,。
郎需利與亞星橋合影。
近年來,,郎需利不再忙于工作,,有了更多時間來這附近玩耍。白浪河水緩緩流淌,,兩岸楊柳低垂,,在日光的照耀下,亞星橋格外有韻味,。這些定格在郎需利記憶里的畫面,,將會成為他一生的回憶。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超/文圖
責(zé)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