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堡莊站:盧志英成功解救紅軍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3-21 10:55:36
太堡莊站
太堡莊站的老站舍如今依然保存良好,,該站地勢較高,站在屋頂,,能清楚地觀望到四周,。從太保莊還走出一名我黨優(yōu)秀地下工作者盧志英,他成功獲取了國民黨的“鐵桶計劃”,,使得紅軍得以及時戰(zhàn)略轉(zhuǎn)移,。毛澤東曾說:“紅軍得以生存,盧志英同志功不可沒??!”
老站舍保存良好 房頂建有瞭望塔
太堡莊站位于峽山區(qū),“堡”應為“保”,。但不知為何一直被寫成“太堡莊”,,這個名字與車站附近的“太保莊”一字之差。太保莊,,據(jù)傳因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楊林的十三太保駐扎此地而得名,,又有一說為十三太保葬于此而得名,。20世紀80年代初,在太保莊西南有一座很小的水庫,,是自西而來的一條溪水形成的,。小水庫周邊有許多石羊、石馬,、石碑,,如今小水庫已經(jīng)被填平,小溪也早就干了,,石羊,、石馬更不知去向。
太保莊鄧姓,、董姓居多,,是一個大莊,近千戶村民,,如今住在莊里的人越來越少了,。
太堡莊老站在太保莊村西的1.5公里外,膠濟鐵路自村后橫過,,路基下面種著桑樹,,太保莊也是養(yǎng)蠶地,桑樹低矮,,成片成林,。老火車站共有兩條線路,一條正線,、一條站線,,站臺200余米,站舍自東向西依次為軍營十余間,、行車室一間、候車室一間,、售票房一小間,,這是德占時期的格局。太堡莊老站舍如今依然保存良好,,五間房,,十字脊,老虎窗,。山墻上用紅磚圍成幾何造型,,十字脊下方圓弧拱的月亮天窗。房屋整體由不規(guī)則青石砌成,,至頂用紅磚找平,。日占時期,,房下西側(cè)建有樓梯,房頂建一座瞭望塔,。太堡莊老站地勢較高,,站在屋頂可清楚觀望四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向德國宣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由此,,膠濟鐵路被日本占領,。盡管到1922年2月4日,中日兩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膠濟鐵路由中國贖回,,但是膠濟鐵路在中國手中的時間也短得可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人再次將膠濟鐵路據(jù)為己有,。這一時期,太堡莊站先后修建了5處站舍,,多為工務用房和生活用房,,如今保存完好的有東側(cè)工務用房等。
自發(fā)組織偷襲車站 村里青年槍殺日軍
車站植有百年法桐,,幾十米高,,樹干粗壯,幾個人摟不過來,,樹下即是當年的日本軍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據(jù)守在太堡莊站的日軍有2人,,加上9個偽軍,共有11人,,這11人負責車站的日常行車,,包括賣票、剪票等,。其中,,車站的日軍頭目在一次與游擊隊對抗中中槍,帶著傷的日軍頭目躲在桑林里,,被太保莊一黃姓青年所救,。
為了拉攏當?shù)厝罕娨约按蛱角閳螅哲婎^目與黃姓青年拜了把兄弟,,還送了黃姓青年兩把駁殼槍和一輛自行車,。同村進步青年即找到黃姓青年談話,,告訴他這是賣國,是漢奸行為,。黃姓青年有所覺悟,,便同村里兩個進步青年一道,偷襲了太堡莊站,,共擊斃日軍1人(其間日軍頭目因槍傷去青島療傷),、偽軍9人,共10人,。
1984年,,膠濟鐵路復線開通,太堡莊車站東遷2公里,,于太保莊村1公里處建成新站,,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每天停靠一對慢車,。貨運業(yè)務也非常繁忙,,隨著2007年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太堡莊站撤站,,成為歷史,。
太保莊走出盧志英 為優(yōu)秀地下工作者
火車將投身報國的英雄送向遠方。盧志英,,原名盧志江,,曾用名盧濤、周志堃等,。1906年出生在今峽山區(qū)太保莊街道望仙埠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戶家庭,。幼年時,他讀過私塾,,后轉(zhuǎn)入昌邑縣乙種蠶桑高級小學讀書,。在這里,他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接受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熏陶,。為求生路,18歲的盧志英和同鄉(xiāng)一起,,自太堡莊站登上火車,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他先去東北,,考入綏寧鎮(zhèn)守使署軍官講習所,畢業(yè)后分配到奉系東北軍,。他隨軍轉(zhuǎn)戰(zhàn),,目睹了人間不平,,心中憂患交加。為了尋求光明,,他毅然脫離軍閥隊伍,,只身南下。
1925年,,盧志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轉(zhuǎn)入地下工作,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旁聽,,并堅持自學英、法,、德,、日語。1929年,,盧志英來上海中共中央軍事部做情報工作,。九一八事變后,盧志英被派去西安爭取楊虎城將軍,,發(fā)展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2年3月,又被派往江西德安國民黨軍莫雄部任參謀長,,從事情報工作,。他與莫雄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使其走上革命道路,。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牯嶺召開重要軍事會議,與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東五省主席和各部隊司令,、軍長、師長,、高級參謀等密謀“剿共方略”,。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會議結束的當晚,,這個計劃就到了共產(chǎn)黨手上,。被特邀參加會議的德安專區(qū)保安司令莫雄,在會議一結束就帶著會議文件回到專署保安司令部。全部文件約三四斤重,,莫雄把文件全部交給了盧志英,。
當時,莫雄本不夠參加這次軍事會議的級別,,但因他“剿共有功”,,所以破格受邀出席。莫雄在回憶錄中寫道:“會議開了一個星期,,具體策劃和進一步貫徹其所謂‘鐵桶圍剿’的方針,,這是由法西斯德國顧問提出來的。計劃由150萬大軍包圍以瑞金為中心的革命根據(jù)地,,采用突然包圍的方法,,包圍半徑距瑞金為150公里。地圖上劃分了編了號的格子,。某個部隊,,某個單位,在何時何地必須到達包圍地點……圍剿中的火力布置,、糧草,、交通、電訊,、醫(yī)療,、藥物、彈藥等都有詳細的部署……”
文件拿到后,,盧志英,、劉啞佛和項與年先迅速將其中的要點以特急電報發(fā)往瑞金,接著連夜用密寫藥水把情報上的敵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進攻計劃、指揮機構設置等要點逐一密寫在四本學生字典上,,直到天色吐白才將整個“鐵桶計劃”密寫完畢,。他們決定由會講客家話的項與年負責送出情報,經(jīng)過艱難險阻,,這份情報終于火速交到周恩來手中,。
周恩來馬上命令紅軍作戰(zhàn)情報部門立即將四本密寫字典復原成文字圖表,認真進行分析研究,。10月10日中央發(fā)布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行動命令,,中央紅軍按“鐵桶計劃”的提示,趕在敵人包圍最后合攏之前,,奇跡般成功地跳了出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率中央紅軍浴血奮戰(zhàn),突出敵人合圍,,巧妙擺脫了3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到達陜北后,,毛澤東曾說:“紅軍得以生存,,盧志英同志功不可沒啊,!”
消息走漏,,中共中央特意派出四名偵察員接應盧志英撤離。盧志英帶著妻兒出走,,但是,,剛出城即被敵軍追上,盧志英不得不躲入小樹林中,,可是妻子懷里的孩子忽然大哭,,吸引了敵軍的注意。情急之下,,盧志英將襁褓中的孩子掛在樹上,,他們向另一個方向躲藏,想等敵人離開后,,再回來抱孩子,。不想,剛離開不久,,他就聽到了一聲槍響,,敵人打死了孩子。
由于被叛徒出賣,,盧志英于1947年3月1日被捕,。在勝利的曙光就要照進全中國的時刻,1948年12月27日晚,,盧志英被敵人在南京雨花臺一小山上秘密活埋,,年僅43歲。
責任編輯:周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