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活躍詩壇(四)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4-10 14:18:20
帶有上海部分詩人簽名的《上海詩人》(創(chuàng)刊號)
田永昌夫妻新婚時在上海南京東路新華書店為讀者簽名售書,。
上海詩人團赴江蘇采風。
2004年,,田永昌退休了,人卻沒閑著,開始了“忙碌”的新生活,。他與上海的新老詩人、老報人開始創(chuàng)辦《上海詩人》報紙,,還編輯出版了“上海詩人叢書”,,推出了不少佳作及新詩人。他參加了不少文學筆會,,與中外詩人座談交流,,在各種詩壇活動中活躍著,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退休參創(chuàng)《上海詩人》 編輯出版“詩人叢書”
2004年,,田永昌從《文學報》副總編輯的崗位上退休。時間瞬間寬裕,,身體依舊硬朗,。田永昌開始了新的生活。旅游,、收藏,、攝影、養(yǎng)花,、讀書,、寫作……“胸中萬卷風雷動,無端直奔筆下來,。”用他自己的詩句表達:“寫詩的人永不言老,,詩在身邊的日子真好!”
然而,,有一件事,,田永昌與上海的新老詩人多年來縈繞腦海,揮之不去。這就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作為曾經(jīng)的一個詩歌重鎮(zhèn),,新中國成立以后至今,卻沒有一份專業(yè)的詩歌報刊,,這不能不說是滬上詩壇的缺失和遺憾,。他們在交流中產(chǎn)生一個強烈愿望:上海的詩歌隊伍,“應該有一個發(fā)揮其特有的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的舞臺,。盛世修志,,盛世也要‘修’詩”。于是,,季振邦,、田永昌、朱金晨等人登高一呼,,立刻響應者眾,。他們開始創(chuàng)辦《上海詩人》報紙,為上海的詩人及詩歌愛好者提供一個發(fā)表作品的平臺,,為詩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留下墨香的腳印,。創(chuàng)辦過程中瑣事較多,從向市新聞出版局申請刊號,、給市作協(xié)黨組寫報告,,到聯(lián)系辦公地址、簽訂印刷合同等等,。田永昌他們兢兢業(yè)業(yè),,埋頭苦干。他回憶道:“為了《上海詩人》,,上海的詩人們真的是非常努力,。”2004年8月1日,大氣美觀,、內(nèi)容豐富的《上海詩人》報與讀者見面了,。季振邦任總編,田永昌,、朱金晨任副總編。報紙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發(fā)表了許多詩歌佳作,推出了不少杰出詩人,,及時傳播了上海和全國及國外詩壇,、詩人信息,及時評論詩壇詩作,辟出專版發(fā)表詩歌理論文章,,鼓勵和發(fā)表詩人涉獵其他文學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等等,,團結、凝聚了一大批詩人和讀者,。
與此同時,,他們還編輯出版了《上海詩人叢書》,特別是發(fā)現(xiàn)了一批名不見經(jīng)傳的優(yōu)秀作者,。“他們的職業(yè)不同,,年齡各異,人生的一個感情指向卻是共同的,,熱愛詩歌……現(xiàn)在我們還不能說他們已經(jīng)成功,,然而無疑,已然可以看到這些‘新星’發(fā)出光芒,,這光芒或有強有弱,,有長有短,但都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季振邦語)在籌備《海上心聲——九詩人詩歌朗誦會》時,,田永昌與季振邦、朱金晨一起,,動腦子,,想點子,花時間,,齊心協(xié)力來做這項工作,。因為季、朱二人尚未退休,,田永昌便主動承擔了許多要辦的事情,,全是義務勞動,分文不取,。
2007年,,在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趙麗宏的關心下,《上海詩人》報改為《上海詩人》雜志,,由民辦升格為官辦,,經(jīng)費有了保障,還對刊發(fā)作品予以付酬,。由于公開發(fā)行,,讀者面相繼擴大。有一年,,田永昌在??谛氯A書店看到新出版的《上海詩人》雜志,,竟有他鄉(xiāng)遇故知之感。
參加文學筆會 中外詩人交流
上海與江蘇是近鄰,,兩地來往密切,,文化交流頻繁。詩人們更是不甘落后,,相互學習,,加強聯(lián)系。2000年,,江蘇創(chuàng)辦《揚子江詩刊》時,,田永昌就與同事專程去采訪了親自謀劃和支持刊物出版的江蘇省委副書記顧浩,為他寫過長篇報告文學,。2004年,,在江蘇作協(xié)的邀請下,田永昌與黎煥頤,、寧宇,、宮璽、姜金城,、季振邦,、朱金晨等上海詩人,赴江蘇參加芒蒿節(jié),,感受芒蒿豐收時的壯觀景象與當?shù)匕傩帐斋@時的喜悅心情,。大家在浩浩長江中的江心亭上,邊品茶,,邊吟詩,。又去秦淮河、夫子廟游覽,,玩味六朝古都韻味,,暢敘詩藝友情。體驗生活,,觀景暢談,。
上世紀60年代末,田永昌隨東海艦隊領導機關遷入浙江,,成為浙江文學界重要創(chuàng)作人才,。1980年,在浙江省第二次文代會上,,田永昌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浙江分會(浙江省作協(xié))常務理事,,當年即率浙江詩人訪問團到上海參觀交流。后來轉業(yè)到上海,,又成為上海作協(xié)的理事,。有了這一便利條件,他在退休之后,,為浙江,、上海兩地詩人的交往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2004年,,上海詩人組團到文學大師茅盾的故鄉(xiāng)烏鎮(zhèn),、海寧徐志摩故居等地參觀。2006年,,由季振邦,、田永昌與朱金晨帶隊,上海市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組團到浙江訪問,,浙江作協(xié)專門安排著名詩人董培倫陪同,。兩地詩人就詩人與時代、詩人與生活,、詩人與愛情等多個話題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詩人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學習,,才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是對外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不僅吸引外國企業(yè)前來投資經(jīng)商,,而且外國文化界人士也來參觀交流,,其中就包括詩人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田永昌參加過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韓國,、緬甸、愛爾蘭,、尼泊爾,、日本、馬其頓,、塞爾維亞,、約旦、印度,、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的詩人作家到滬訪問時的座談會,。他還邀請瑞典作家代表團,,參加上海寫作計劃的英國、法國等作家,,日本作家代表團等,,到家中參觀做客,結識了一批外國詩人朋友,,互相交流詩歌創(chuàng)作體會,,開闊了詩歌創(chuàng)作視野。
其中與約旦,、尼泊爾詩人作家代表團座談,,給田永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約旦代表團中,,有一位易卜拉欣·穆斯里哈·蘇沃伊爾的團員,,因與田永昌是同行,既是記者,,又是詩人,,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緣,,相互贈送了詩集,。易卜拉欣還說要為田永昌寫個專訪,發(fā)表在他們國家的報紙上,。在接待尼泊爾詩人作家代表團時,,有位叫烏沙·舍爾昌的團員,回國后還給田永昌發(fā)來電子郵件,,遺憾的是他不懂尼泊爾文,,看不懂,也無法回復,,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謝謝那位朋友,。
另外,田永昌還多次參加世界各地華人文學社團和港臺詩人的交流活動,。與許福吉,、洛夫、痖弦,、席慕蓉,、杜國清、向明,、傅天虹,、路羽等相交甚歡。
詩人喜結良緣 新婚簽名售書
田永昌是一位詩人,。詩人自有詩人的浪漫,。1994年2月,,田永昌與栗玲喜結良緣。二人在南京東路新華書店舉行《讓我們與愛同行——田永昌栗玲新婚簽名售書》活動,。由書店經(jīng)理陳木林和梁愛玲擔任證婚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凌云、方雨樺主持,。
工作人員協(xié)助新婚夫婦向讀者分發(fā)喜糖,書店里播放電臺《午夜星河》錄制的田永昌寫的愛情詩,。他和夫人在甜蜜喜慶氣氛中,,在各自剛出版的《飄出心靈的歌聲》和《尋找自己的世界》書上為讀者簽名。臧克家和李瑛特意寫來賀詩,。上?!肚嗄陥蟆吩陬^版頭條以《顧客搶喜糖,情侶爭買書——本市首次簽名售書婚禮在“南東”舉行》發(fā)了消息,。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