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半年報考26個崗位 巡考大軍:為“上岸”放手一搏是否值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布時間:2023-04-11 10:56:18
1月8日,,安徽合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舉行,。新華社發(fā) 陳三虎/攝
“終于上岸了!”
今年2月初,,吳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湖南某市直事業(yè)單位擬錄用公示名單中,他不由發(fā)出如此感嘆,。在此之前,,他報了26個事業(yè)編崗位,花了半年時間在大半個湖南巡考,。
考公,、考編是指通過統(tǒng)一公開招考成為國家公務員或進入事業(yè)單位。近年來,,年輕人參考熱情居高不下,。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預計1158萬人,,激烈的就業(yè)競爭催生了考公大軍。
與“考公熱”現象伴隨而生,,在考公,、考編群體中出現了“巡考、進面”等專用語,。巡考,,指的是巡回各地參加公務員或者事業(yè)單位考試,通過多次考試增加上岸機會,。進面,,即“進入面試”,是指考生的初試成績達到了分數線,,能夠進入面試,。這意味著他們上岸的幾率增大了一些。
等待“上岸”的他們,,為什么加入巡考大軍,?巡考中,他們付出了哪些,?上岸,,是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
輾轉巡考,,只為爭一個進面的機會
2022年7月,,22歲的小春從福建某高校建筑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由于一直沒找到工作,,她開始在家全職準備考公考編,。
最初,,小春感覺備考“有點難”,但她學進去后發(fā)現,,公務員考試的兩門科目——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行測)和申論,,考的是知識積累,或多或少有所儲備,,“公務員考試沒有所謂的‘零基礎’,。”
“當然,除了努力,,也有運氣問題,。”實戰(zhàn)過程中,小春經常出現“只差一兩名,,甚至只差0.2,、0.01分”的情況,在她看來,,通過巡考來增加“進面,、上岸”的概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報了20多個崗位”的小春是湖南人,,半年多來,她輾轉巡考于湖南,、福建,、廣東3個省份,已記不清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場,,她只記得“去一次的路費至少要幾百元”,。
“考一兩次上岸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我考十幾次總能有一兩個進面機會吧,。”在北京某“985”高校讀研二的菲比即將畢業(yè),,從2022年11月開始,她報考了9個公務員崗位,,“這就類似于秋招的海投,,我覺得很正常。”
踏上巡考之路的年輕人,,面臨的往往是腦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2022年7月,吳江進入湖南一地事業(yè)單位做合同工,,他需要兼顧工作與學習,,“早上8點上班,12點休息,,中午到下午兩點半,,別人休息,,我就看書學習。”下班后,,都是他見縫插針的備考時間,,直到凌晨一兩點才會休息。
周末,,吳江會踏上考試之路,,在湖南省內巡考。他總共報考了26個崗位,,很多都是縣鄉(xiāng)一級的基層單位,,由此也去了很多他以前不知道的地方。有的地方沒有直達高鐵,,“最長我坐過七八個小時的大巴,,很多時候凌晨兩三點才到”,他無法準確統(tǒng)計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只感覺到,,“別人在睡覺,我卻在準備考試,,這個時候是最心酸的,。”
“我報了各地的7個公務員崗位,還在央企,、國企投遞了100多份簡歷。”北京某高校經濟學類專業(yè)的研究生劉曉豪,,今年7月即將畢業(yè),,為了給自己尋找更多機會,從2022年下半年升入研三后,,他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備考狀態(tài),。有人擔心他無法兼顧太多的筆試、面試,,但他卻認為這樣能鍛煉語言把控能力,、時間協(xié)調能力和事務安排能力,“樂在其中”,。
目前,,劉曉豪已收獲了10家企業(yè)的offer(錄取通知),同時還在準備兩個公務員崗位的面試,。算上食宿,,他已經在巡考上花了五六千元,但他仍然堅定地將當公務員作為第一選擇,。
也有人把正式考試當成模擬練手,,“國考當一模,,上海市考當二模,江蘇省考當三模,,浙江省考當四模,,到了山東省考,正式考試,。”還有人根本沒想好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靠巡考廣撒網,“考一步算一步”,。
成本巨大,,為什么要靠巡考來上岸
“一個班40個人,可能有4個讀博的,,五六個去企業(yè)的,,剩下全是考公的。”在北京某“985”高校讀研二的阿巍,,粗略計算發(fā)現,,他們班有超過7成人正在考公、考編,。
年輕人對考公,、考編趨之若鶩,是出于何種考慮,?
“成為編制內的教師,,看起來是我的唯一選擇。”許多巡考人把工作穩(wěn)定性作為第一目標,,白葉也是如此,。
2021年6月,她從湖南某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進入長沙的一家公立幼兒園做合同工,,“當時面試時,招聘廣告上稱能夠繳納五險(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包食宿,,三年以后解決一金(住房公積金)。”
當她與園方簽了合同后才得知,,實際情況和招聘廣告上承諾并不一致,,“幼兒園園長說不給我解決住宿了,公積金也不知道何時能落實到位。”
2022年,,吳江拿到了長沙一些中小公司的offer,,他發(fā)現這些公司的保障機制并不健全,“大部分的公司根本不會給你繳公積金,,很多中小型公司也直接說明,,至少工作一年公司才會給繳五險,說是要‘看到你的穩(wěn)定性’,。”
事實上,,被視作“福利”的五險一金,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2021年印發(fā)的《長沙住房公積金繳存管理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城鎮(zhèn)集體企業(yè),、城鎮(zhèn)私營企業(yè)及其他城鎮(zhèn)企業(yè)、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tǒng)稱單位)應當為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在職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
“想找到有完備保障的工作,我只能去考編,。”2022年年初,,白葉踏上了全職備考教師編制之路,她報考了9個崗位,,反復在老家縣城和省城長沙來回考試多次,2023年,,她如愿成為長沙一家公立幼兒園的在編教師,。
還有一些人,則是在父母的期望下作出選擇,。阿巍是山東人,,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本科階段就做好了考公的規(guī)劃,。他介紹,,一些公務員崗位招聘會限制專業(yè)。本碩階段,,他選擇了外交學專業(yè)就讀,,“這屬于政治學大類,,在這一類別下,有許多符合我興趣,、專業(yè)對口的崗位,,在選崗方面比較順利。”
然而,,有人并沒有認真作好未來規(guī)劃,,就盲目跟風踏上了巡考路。
阿巍的社交媒體有近6萬粉絲,,很多是在考公,、考編路上的同行者。他注意到,,一些生化環(huán)材專業(yè)的同學在公務員崗位中沒什么選擇權,,只能被迫去選一些“三不限”的職業(yè),“這意味著競爭很激烈”,。
生化環(huán)材,,是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技術,、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領域的統(tǒng)稱。“三不限”則是指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考試中不限專業(yè),、不限學歷(大專以上),、不限戶籍的崗位。
在湖南某高校就讀生物工程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王新,,今年7月即將畢業(yè),。“一開始想繼續(xù)深造,結果考研失敗了,。”
在父母的期望之中,,他“被迫”報名了5個公務員崗位,“都是三不限,,報錄比甚至是好幾百人中進一個人,。”經過努力,得到一個崗位進面的機會,,他卻最終放棄了,,“月薪三千,離家太遠,,根本就不可能在那里工作”,。
“考公專業(yè)不同、崗位不同,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同,。”菲比是北京某“985”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她們專業(yè)相對選擇空間更大,實習的時候就“有一半人去了媒體,,有一半人去了互聯網”,。
到了畢業(yè)找工作時,菲比身邊很多人并沒有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仍然在“隨大流”似的巡考,,甚至為此錯過了很好的工作機會,“為了考公上岸,,太鉆牛角尖了,。”
也有人因一味考公、考編而走向極端,。據媒體報道,,四川成都一女子大學畢業(yè)后沒有找工作,被父母強制考公5年沒有上岸,,最后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母親說,“女兒從去年開始就有一些異常行為,,最近和家人對話也經常答非所問,,揚言自己是局長。”
“上岸”與否,,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找到答案
歷經巡考的小春,,切身體會到“上岸”的感受。如今,,她進入廣東某市自然資源局的面試,,“上岸幾率很大”,但曾經的焦慮迷茫仍令她難以忘懷,。
2021年年底,,小春正緊張地準備考研初試,“當時感覺考不上研,,人生就完蛋了,。”
大半年來,經歷了考研失敗,、待業(yè)在家,小春的人生似乎并沒有“完蛋”,,相反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考研只有一次機會,我要苦學一年,放棄很多東西去搏這一戰(zhàn),,對于人的精神壓力挺大的,。”考研失利后,她又開啟20多個崗位的巡考,,在這一過程中卻讓小春逐漸擺脫了焦慮,,“失敗了連哭的機會都沒有,下個禮拜又有考試要準備,。”
“大家都想上岸,,所以才出現了巡考現象。”阿巍覺得,,沒必要過分苛責巡考人,,人們面臨的機會都是公平的,“有人同時考上了幾個崗,,只能選擇一個崗位,,后面的機會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也有聲音認為,,“為了上岸而上岸是不明智的,。”劉曉豪稱,衡量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我看重的是個人發(fā)展,,對于發(fā)展前景好的城市、有上升空間的崗位和單位,,我都會考慮”,。在他看來,一些人只是為了上岸而巡考,,沒有綜合考量自身需要和崗位匹配度,,即便上岸也可能難以接受,甚至不能融入當地,,影響了自身發(fā)展,,這都是在盲目考公。
“生化環(huán)材專業(yè)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學校培養(yǎng)的是面向未來的科研人才,,考公對我來說并不是最合適的選擇。”如今,,王新想繼續(xù)攻讀生物工程領域的研究生,。
“所謂的‘鐵飯碗’只是一個選擇而已。”菲比研究生期間積累了在多個互聯網公司的實習經歷,,在獲得了多個互聯網公司的offer后,,她繼而轉戰(zhàn)考公戰(zhàn)場,。如果最后沒考上公務員,她會選擇去企業(yè)工作,,“往技術崗的方向發(fā)展也很不錯,。”
“能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作出清晰規(guī)劃再去考公,成功率會更高,。”由于準備充分,,阿巍考的7個崗位,有5個成功進入面試,,“公考考察的是通用性的職業(yè)能力,,實力強,在哪兒都能嶄露頭角,。”如今,,他已進入心儀的單位,能在崗位上將所學的外交學專業(yè)與具體工作職責結合起來,,讓他很有獲得感,、價值感。
有些人靠著巡考上了岸,,有些人還在努力游向岸邊,。“不管上沒上岸,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找到通往未來的答案,。”白葉說。(注:菲比,、白葉,、阿巍、小春為網名)(見習記者 劉胤衡)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