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看濰坊丨媳婦愛吃海鮮,,他開了一家海鮮店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4-13 15:58:54
于立江馬學鳳夫妻。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35年前,,販果蔬的于立江住在濰坊城區(qū)中興街的大雜院里,,后來安丘的馬學鳳也搬進來。他喜歡上了年輕漂亮的她,,發(fā)現(xiàn)她酷愛吃海鮮,,兩人在奎文門東側(cè)的老南下河市場開了一家海鮮攤,,隨著老南下河市場搬遷,又輾轉(zhuǎn)至現(xiàn)在的南下河市場四廳南頭,,前前后后一干就是30年,。
繁忙的南下河市場。
4月12日凌晨2時,,南下河市場好不熱鬧,,配貨車輛占了大半條車道,電動三輪車來去匆匆,,整個市場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在海鮮區(qū)域,,有熟悉的老主顧們已經(jīng)來到海鮮攤前,,選購夜間漁民剛剛打上來的第一批海貨。
攤主老于和他的妻子馬學鳳此時已經(jīng)擺好攤子,,按照前一晚從微信上接到的訂單,,開始一袋袋地打包。清晨6時前后是他們兩口子最忙的時候,,因為每天這個點,,老主顧們就要來到市場。車開不到攤前,,老于便騎著電動車,,一份份地送到老主顧車上。
老于將打包好的海鮮裝車,,準備送貨,。
老于只經(jīng)營海蠣子、扇貝,、螺等小海鮮,,所以他家的海鮮店店面不大,室內(nèi)有8平方米,,放了一個冷柜,、三個海鮮桶和幾個泡沫保溫箱,里面裝著都是昨天剛剛進的貨,。在海鮮店門前,,老于支了一個小攤,按照不同品種,,將貝類和螺類等規(guī)整擺放,。
老于賣的小海鮮價格不高,但因為位置較偏,,到此買海鮮的老顧客居多,。“我從來不下去推銷,,純靠品質(zhì)和餐館老板之間相互介紹。”都說“風浪越大魚越貴”,,但老于的海鮮價格很固定,,“有時候進海上貨多,進的便宜就多掙點,;有時候進貨價格高點,,就少掙點,保個本就行,。”老于憨厚地說,。
馬學鳳把所有的訂單做好后,開始敲釘螺尾巴,。
1993年以前,,當時老于高中畢業(yè)后在老南下河市場最南頭擺攤,,販賣水果蔬菜,。他的攤子旁邊是一個海鮮攤,經(jīng)營者叫小韓,。馬學鳳喜歡吃海鮮,,時常買去小韓的海鮮,12斤是她一個人一頓的量,。有一次老于帶回家6斤蛤喇,,端上飯桌,馬學鳳就低著頭吃了起來,,吃得所剩無幾時,,才反應過來老于一口也沒撈著吃。“我當時把老于給忘了,,他就眼睜睜看著,,饞得不得了。”馬學鳳說,,自打那時起,,他們兩口子一合計,不如改行賣海鮮,。
馬學鳳挑選籃子里的蛤蜊,。
濰坊渤海區(qū)域盛產(chǎn)一種蛤蜊,因為含沙量多且不好處理,,以前很少人吃,,沿海人叫它沙蛤蜊、黃皮,。20年前,,老于鉆研了一套吐沙辦法,。“我進來貨以后,賣得特別好,,許多餐飲店來買,,一來二去‘肥蛤’的名字就傳出去了。”
老于夫婦見證了南下河海鮮市場的發(fā)展,,在不久的將來,,南下河市場將再次搬遷。“干了大半輩子了,,還是希望繼續(xù)干下去,,期待新南下河市場早日落成。”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萬勇/文圖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