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讀書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7-10 10:36:00
村里的老井
□張克奇
一口老井,是趙莊最綿長的記憶,。聽老一輩的人說,,井是立村的始祖?zhèn)兞艚o后人最寶貴的事物,也是如今唯一留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印記,。600多年的歲月里,,她同五谷雜糧一起,喂養(yǎng)著一個村莊的日益繁衍,。
井深8米多一點(diǎn),,井筒直徑米許。井口是巨石砌成的,。石是我們這一帶特有的青石,,質(zhì)地堅硬,。四塊大小相當(dāng)?shù)氖^圍成一個正方形,高出地面20多厘米,,將井口包在了中間,。年復(fù)一年,井口的石頭不知磨斷了多少繩索,,也被繩索磨勒出一道道深深的溝痕,。用手撫摸這些溝痕,堅硬而柔滑,,像極了沉默不語的時光隧道,。
井水是甘冽的,把一茬茬的人都喂養(yǎng)得白白凈凈的,。家家戶戶盛水燒水的器具,,從嶄新用到衰敗,都留不下一點(diǎn)水垢,。更讓人驚異的是,,不管是旱災(zāi)之年還是雨水充沛之年,井里的水位都不降不升,,取之不盡,。有人說這井是鑿在了一條最好的水脈上,所以才能得此神奇,。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先人的智慧?
井在村子中央地帶,。一戶戶人家圍井而居,,不斷增加,就像井底的水紋一圈圈往外蕩漾,。井邊有棵老槐樹,,傳說也是先人栽植的,后經(jīng)考證,,并不如此,,先人栽下的那棵早已灰飛煙滅,這棵是后人栽植的,。位置還是那個地方,,樹卻一棵棵地續(xù)栽過很多次。就像一茬茬人的薪火相傳,。古槐最低的枝椏上,,常年掛著一根井繩,誰家來打水都用它,,省卻了自帶繩索的麻煩,。井繩也像這古樹一樣,,一根根地?fù)Q過很多次,但是沒有人知道新的繩子是被誰家換上的,。
井繩原本是專用的,,卻也出現(xiàn)過一次意外,。那年村里一個叫興福的青年因為戀愛失敗,,生了自殺的念頭。興福的戀人是同村的小華,,倆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感情一直不錯??墒?,后來不知怎的,小華竟然跟公社里的一個小子好上了,。那小子雖然只是個臨時工,,卻整得油頭粉面,與莊戶人的邋遢自然不是一個樣,。興福極力挽留,,小華卻去意已決。興??嗲橹翗O,,竟然去自殺。原本是想投井而盡的,,站到井邊卻怕玷污了那水,,就用古槐上的那根井繩把自己吊了起來,好在沒到咽氣就被人救了下來,。
獲救之后的興福一下子就想開了,,不再沉湎于舊戀情,一門心思地勤勞致富,,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論輩分,我管興福叫大叔,。有一次,,我到他家玩,他知道我愛舞文弄墨寫點(diǎn)東西,,就跟我談了很多人生感悟,,特別能引發(fā)感觸。譬如談到他那次自殺,,他說有些東西不管你再怎么執(zhí)著,,上天都會有辦法讓你松手的,。
古井的日子一天天老去,又一天天鮮活著,,就像里面的水,,日日更新著。如今,,雖然家家戶戶都安裝上了自來水,,但還是每天都有人到井里來取水,因為她的水質(zhì),,比自來水要清冽甘甜得多,。
每次回家,我都會帶回兩大桶,,舍不得隨便用,,只用來泡茶,自以為用這水泡出的茶,,才是茶的真味道,。不只是我,村子里很多在外地生活的后生們,,但凡回家也都會帶些井水回去,,有車的用大桶,沒車的就用飲料瓶子裝一點(diǎn),。正因為這個原因,,每到節(jié)假日,老井邊會特別熱鬧,。一個個被生活散落出去天各一方的游子,,往往就會在老井那里重逢,守著老井說說各自的辛酸苦辣,。
老井不語,,人自用情。古槐上的那根井繩,,更新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新的井繩掛在那里,舊的卻不知去向,。
責(zé)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fēng)箏會
版權(quán)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tuán)) 濰坊新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luò)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