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化雜談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7-17 10:04:00
從《顏氏家訓》看古文字學
□王觴
“國學熱”已經(jīng)熱了二十多年了,,在這一股熱流中,,“古文字學”逐漸凸顯出來。
“古文字學”是國學的基礎,,古人將其列入“經(jīng)學”的范疇,。清代學者王鳴盛提出:“經(jīng)以明道,,以求道者不必空執(zhí)義理求之也。但當正文字,、辨音讀,、釋訓詁,、通傳注,則義理自見,,而道在其中矣,。”
那么,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又如何切入呢?
我們不妨讀一下著名的《顏氏家訓》,。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篇中專門講述了四十多個案例,,總結道:“世間小學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大概意思是,古人稱“古文字學”為“小學”,,想要通達古今,,必須先從小篆入手?!墩f文解字》即是以小篆為主要解說對象,,可以說小篆是通達古今的一座關鍵橋梁。
《顏氏家訓》提到的例子,,可能不少朋友曾經(jīng)遇到過,。比如《尚書》曰:“惟影響。”《周禮》云:“土圭測影,,影朝影夕,。”《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字,,皆當為光景之景。凡陰景(影)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痘茨献印泛魹榫爸稄V雅》云:“晷柱掛景,。”并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為影,,音于景反,。而世間輒改治《尚書》《周禮》《莊》《孟》從葛洪字,,甚為失矣。
這一段是分析“景”“影”二字的,。根據(jù)顏之推的考證,,《尚書》《周禮》《孟子》《莊子》等古書中的“影”字,本應寫作“景”,。用文字學術語來說,,“景”是本字。
“影”字是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的呢,?顏之推認為是東晉葛洪新造并寫入其著作《字苑》中,,然后才逐漸推廣使用的。換言之,,東晉之前的書里,,不應該有“影”字,凡是作為“影”這一概念出現(xiàn)的,,都應該寫作“景”,。
《說文解字》:“景,光也,,從日,,京聲。”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影)……后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制一字,。”即是說,,“景”本指日光,亦指物影,,后人另造“影”字分表二意,。
其實,盡管后人根據(jù)葛洪《字苑》對古書進行了一些改動,,但是后世學者分明是知道“景”為本字,,“影”為后起字的。這一現(xiàn)象在出版行業(yè)尤為顯著,。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19年8月出版的師顧堂叢書《論語注疏》扉頁即注明了師顧堂據(jù)宋蜀刻本景印云云,。
當然,我們都知道,,按照今天的說法,,應該叫做“影印”而非“景印”,。比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于2022年5月出版的《說文解字注》就注明為“據(jù)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嘉慶間段氏經(jīng)韻樓刻本影印”云云。
但出版古籍,,往往都從舊式,,所以人家叫做“景印”,也是符合規(guī)定的,。
綜上所述,,作為普通人,不妨借鑒古人意見,,以小篆為主要分析對象,,結合經(jīng)典學習,從一字一句開始,,梳理文字發(fā)展源流,、字義變化,逐步“蠶食”,,逐漸擴大戰(zhàn)果,,或為善法。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