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化雜談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7-21 10:43:00
張煒筆下的道德兩極
□李石頭
多年前,,張煒到壽光的一個文學講座講課,,談到讀書,談到嚴肅文學及流行讀物……其中有句話,,我到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無論音樂,、美術(shù)、文學,,審美是個只能上,、不能下的事。后來讀張煒的書,,產(chǎn)生三種印象:
儒家氣象,。《古船》是張煒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有人說當代文學是從《古船》開始“不再把權(quán)威話語奉為圭臬”,。放在今天,《古船》依然是一部杰作,,它對中國社會從土改至改革開放幾十年間的審視與反思,,以及層層深入的長篇駕馭能力,讓人難以相信這出自一個28歲的青年之手,?!豆糯凤@示出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比如中醫(yī)藥,、養(yǎng)生知識及古典哲學素養(yǎng),,張煒1956年生人,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還只是一個青年。
資料圖
在《也談李白與杜甫》中,,張煒說:“如果不相信終極真理,,我們就會缺乏‘解碼’的熱情,也從根本上喪失了道德感,。道德和審美之間不是一種怎樣平衡的問題,,而審美本身就是道德。”對李白,、杜甫身上“干謁”求官的一面,,他無法等閑視之,所以將他們不得體的部分與才華拆分來說,,試圖從時代的,、社會的、歷史的角度去尋根覓源,,而沒有視為一個自然的復雜的統(tǒng)一體,。從這里也可看出,他對“君子”這種標準有一種天然的維護,,似乎藝術(shù)家跟道德仁人天然的應該合二為一,。
善惡對立。2015年面世的《尋找魚王》,,與《古船》時間上前后相隔近30年,,在人物和情節(jié)設置上卻顯出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小說世界的善惡二元對立,以及正面人物的被侵害感,?!豆糯分?,從土改開始,,老隋家成為被侵害的一方,在《尋找魚王》中,,這種侵害未摻雜時代和社會背景,,但好人與壞人的恩怨仍構(gòu)成主要故事線索。善與惡,,好與壞,,構(gòu)成張煒小說世界鮮明的兩極。普通人的受侵害也難以避免,,作為一個思想者,,張煒沒把以惡制惡作為選擇,但他把善惡對立視作了一個無解的方程,,然后在小說里始終和被侵害的一方站在一起,。
張煒曾談到食物鏈的頂端,如《古船》里的趙炳,、《尋找魚王》里的老族長……苦難給予大部分普通人以傷害,,往往需要假一小部分人之手,。在西方國家,19世紀的大作家們往往選擇一種向內(nèi)的度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雨果的《九三年》和《悲慘世界》,,都是承受苦難后的超越與升華,,最后進入宗教或人道主義的拯救。莫言與現(xiàn)實有較多的融合性,,而張煒是理想主義的軒然自持,,對苦難的描寫,時常背負一種身被其害的主體疼痛,。這是作者人生觀,、世界觀的綜合體現(xiàn)。
清正立場,?!兑舱劺畎着c杜甫》是張煒在萬松浦書院的講課結(jié)集。借談李杜二人引申開去時,,那些宕開一筆的零碎閃光,,涉及當下,涉及東西方的詩藝文脈,,涉及知識分子在人間安身立命的地點乃至文藝創(chuàng)造過程的心靈狀態(tài)……往往別有洞見,,而每一條脈絡最后的投向,萬千溪流歸于大海,,都呈現(xiàn)出的那種“站立感”,,不回避,不迎合,,而始終做一種信念的堅守,,那種洞燭幽微后的清正澄明,是直接承繼古老先賢的,。
張煒既有一個藝術(shù)家的激揚與細致入微,,又始終堅持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擔當以及道德自持,身處當代而保有古君子式的持重和尊嚴,,對各種時代的喧嘩,,既有嚴肅的關(guān)注,又有自覺的疏離,。所以,,張煒的價值體系,典型地體現(xiàn)出一種東方“儒”或“士”的精神。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newswf@126.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quán)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