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溝段留下紅色印記(三)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7-26 10:55:46
喬有山
王盡美同志故居
枳溝段的齊長城總計不到2.5公里,經(jīng)過墻夼村、河北村和大北杏村三個村,。大北杏村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王盡美出生于此。以王盡美詩句得名的喬有山在齊長城東北側(cè),,形如磨盤,,在喬有山北麓的山腳下,枳溝鎮(zhèn)如今已被打造為有名的紅色小鎮(zhèn),。
長城經(jīng)過三個村落 大北杏村歷史悠久
齊長城長途跋涉到五蓮縣的白馬山后稍作歇息,,再跨越濰河進入諸城市的枳溝鎮(zhèn),沿著墻夼水庫北岸朝向東南方向丘陵繼續(xù)前行,,經(jīng)過墻夼(kuǎng),、河北、大北杏村,,從大北杏村南面的“羅鍋嶺”進入五蓮縣汪湖鎮(zhèn)李家北杏,,完成了在枳溝段的行程。枳溝段的齊長城總計不到2.5公里,。
墻夼村曾是枳溝鎮(zhèn)的一個行政村,,據(jù)《莒縣志》記載:墻夼村原名為牆,因村南有齊長城城墻遺跡,,此是墻的由來,,又因該村坐落于洼地,洼又為夼,,故名墻夼,。帶夼字的村名均在山東,墻夼村可能是膠東半島最西邊一個帶“夼”的村了,。該村在墻夼水庫北岸,,有不足百戶人家,以劉,、王,、張姓為主,2019年整體搬遷至北杏社區(qū)盡美家園,。
齊長城過了墻夼村往東就是河北村,。河北村因在高澤河的北邊而得名。它在墻夼水庫北岸,,南與五蓮縣的李家北杏搭界,,村有四五十戶人家,,因村小,又叫小河北,。革命烈士張德興就出生在該村,。2018年,河北村搬遷至北杏社區(qū)的盡美家園,。
大北杏村是這三個村中最大的一個村,,現(xiàn)有人口800余戶,以王姓居多,。從村中一口老八角轆轤井的井沿石塊上多處被繩索磨出的深溝可以推斷,,該村在發(fā)明轆轤之前就有了,即最晚在3000年前就存在了,。該村村名與村里曾有的一棵老銀杏樹有關,。1898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王盡美出生于此,。
枳溝段齊長城主要修筑在丘陵之上,,用當?shù)氐狞S土、沙土,、砂礫土加上鹽水板筑而成,。如今抓起一把沙土,鹽漬仍依稀可見?,F(xiàn)存的遺址只有墻夼南嶺段,、河北南嶺段兩小段。墻夼南嶺段在墻夼村的南嶺上,,長約1100米,,高0.3米-0.8米,基寬2米,;河北南嶺段在五蓮縣李家北杏長城嶺西面,,長約20米,東高西低,,最高處約2米,,低處約0.5米。
王盡美求學前登山吟詩 后人取喬有命名
喬有山在齊長城東北側(cè),,形如磨盤,,當?shù)胤Q為磨盤山,之所以后來改為喬有山,,則與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有關,。
王盡美兒時常與窮人家的孩子到這里割草、玩耍,,有一天,,地主謀耕堂的小少爺春孩忽然讓家丁把守上山的路,,不讓他們上山了。王盡美的小伙伴石頭因上山拔草,,被家丁搶去筐,,還被趕下山。王盡美聽說后,,就找春孩評理,。春孩卻蠻橫地說這山是他家的,讓誰上山由他說了算,。接著,他也把王盡美轟下了山,。王盡美氣憤地對小伙伴們發(fā)誓,,早晚有一天,要把它改為窮人家的,。
后來,,王盡美去濟南求學,走之前又登上這座山,,眺望著眼前蒼茫的鄉(xiāng)土大地,,不禁慷慨激昂地吟誦道:“沉浮誰主問蒼茫,古往今來一戰(zhàn)場,。濰水泥沙挾入海,,錚錚喬有看滄桑。”
此后,,這座山就被稱為喬有山,。王盡美踏上了去濟南的求學之路,踏上了救國拯民的革命之路,。
去上海參加完中共一大后,,王盡美把共產(chǎn)主義社會視為盡善盡美的社會,立志要為這一偉大革命事業(yè)奮斗終生,,并寫下《肇在造化——贈友人》以表心跡:“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濰水泥沙統(tǒng)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
從此,他以戰(zhàn)斗者的姿態(tài),,以飽滿的革命斗志,,投入到一場解放全人類的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潮中。
喬有山也隨著他的詩句,、革命業(yè)績,,成為一座初心之山,、革命之山。
小鎮(zhèn)傳承紅色精神 盡美故里煥發(fā)生機
盡美紅色小鎮(zhèn)在喬有山北麓的山腳下,。
為了讓王盡美的精神與血脈深深植入故鄉(xiāng)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從2017年初,時任枳溝鎮(zhèn)黨委書記的王學斌就開始考慮利用大北杏村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籌劃建設紅色小鎮(zhèn),,欲將這片紅色土地以規(guī)?;逃氐男问匠尸F(xiàn)出來,進而打造成一個集培訓,、研學,、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紅色小鎮(zhèn)?,F(xiàn)在,,王盡美故里一如期待,成為集革命教育,、紅色旅游,、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為一體的紅色小鎮(zhèn),建起了王盡美同志故居,、王盡美烈士紀念館,、古街、牧羊道,、喬有山等諸多紅色景點,,從全國各地來此參觀和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王盡美同志故居原在大北杏村的村前,,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建設為王盡美黨性教育基地,,它在基地的南面。故居門口朝西,,院落不大,,里面有三間坐東朝西的低矮泥土草胚房,這本是地主“見山堂”家的倉庫和養(yǎng)牲口的地方,,王盡美的爺爺王興業(yè)由于生活所迫,,舉家投奔到這里,借住在此,。目前這三間小屋是經(jīng)過翻修的,,原來的還要破舊低矮。王盡美在這里生活了20多個春秋,。
王盡美烈士紀念館位于枳溝鎮(zhèn)北杏社區(qū)黨性教育基地內(nèi),,王盡美同志故居的北面。紀念館由主院,、跨院組成,,采用青灰色為主的古代建筑風格,,青瓦白墻,木花格窗,,莊重雅致,,共設3個基本陳列室、3個輔助陳列室,。其中,,北面正房為第二陳列室。這一間的主題是“堅定信仰,,參與建黨”,。一張木船橫列室內(nèi),這就是著名的中共“一大”紀念船——紅船,。此船按原型1:3比例復原,,長約8米,寬1.1米,,高1.5米。紅船本身是一只畫舫,,造形美觀,,外飾精美,艙內(nèi)細節(jié)可見,。就是在這艘船上,,23歲的王盡美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從此,,他在救國之路上有了組織和同志,,有了明確的奮斗方向和目標。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