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貿市場“慢”游記?:這個每天都開的大集,,一逛就上癮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7-27 10:40:00
人食五谷 一日三餐
濰坊人的飯菜
一半在佳樂家
一半在農(nóng)貿市場
農(nóng)貿市場提供觀察一座城市
最有趣的視角
這次,,我們“慢”游農(nóng)貿市場第十二站
來到了奎文區(qū)——
濰坊大集
在濰坊,有一種逛街叫趕集,,在奎文,,有一個大集天天有,即便不是逢五逢十的日子里,,集市上的人們也是絡繹不絕,,它就是位于臥龍東街與四平路路口東南方向的濰坊大集,也叫天天市場,。
近一米長的大冬瓜已擺上攤位,,要多少切多少,吃好再來,。黃色外包裝下的鮮梨如綠寶石般分外奪目,,嘗一口脆甜無比,清澈入心,。新鮮上市的嘎啦蘋果嬌羞的泛著紅暈,,惹人憐愛。大眾果品里的佼佼者當屬桃子,,汁多甘厚,,老少咸宜。
“瞧一瞧,,看一看,,可以生吃的黃瓜八毛啦,先嘗后買,!”一位攤主高舉著黃瓜叫賣,。不一會兒,幾筐黃瓜就被搶購了一大半,,汗流浹背的攤主忙得不亦樂乎,。一路之隔的黃瓜攤不甘示弱,攤主高聲喊出五毛的價格,,顧客迅速聚攏,,一場沒有硝煙的價格戰(zhàn)拉開序幕。
“嘎嘎甜的寧夏西瓜,,一吃甜到腳后跟,!”一位皮膚黝黑的小伙喊出了十分出彩的廣告詞,,立馬吸引了多位顧客上前選購。年輕媽媽笑著對懷中的孩子說:“今天我們就來嘗嘗這甜到腳后跟的大西瓜,。”
氣色不錯的馮阿姨有一個固定的攤位,,多是些日常生活用品,實木案板,、搟面杖,、高粱稈箅子、籠布,、鍋刷等,。一款芭蕉葉蒲扇很暢銷,跟當年爺爺用的那把一模一樣,,拿在手中扇一扇,,連拂面的風都帶著淡淡的芭蕉葉味道。“我家離這兒有三十里地,,每天騎著電動車來,,今早要不是因為割韭菜,不到六點就能到,。”順著馮阿姨手指的方向,,一個菜葫蘆、兩小堆韭菜,、幾根絲瓜映入眼簾。
雖然聽說過莧菜,,親眼看見倒還是第一次,,葉片中間呈紫紅色,又好看又能吃,,還可補氣除熱,,沒吃過的不妨一試。“焯水之后的莧菜可以清炒,,也可以用蒜泥涼拌著吃,。”一位顧客寥寥幾句便傳授了關于它的烹飪方法。
無花果沒有花嗎,?無花果其實是有花的,,它的花朵就藏于果實之中,食用的主要部分就是花,。“無花果的果期較長,,我上午擺攤,下午摘果,,可以賣上四個月,。不少人知道它營養(yǎng)價值高,,專門來集上找我買。”家里種有幾畝無花果的丁女士聊起來就笑得合不攏嘴,。
來到熟食區(qū),,各色小吃招牌一目了然,黃藍條紋的遮陽傘為行人增添了許多涼意,。糕點攤位令人眼花繚亂,,無糖蛋糕、甜甜圈,、肉松面包,、糯米糕、桃酥,、月餅,、紅豆酥等,每樣來一個的要求也沒那么過分,。
出口西側的水果攤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何為“色彩繽紛”,,僅僅看上幾眼就令人神清氣爽、元氣倍增,。餓了的話,,就到東側來上一碗香噴噴的餛飩,還有空位,。再看馬路對面,,肉火燒、燙面蒸包,、蔥油餅,、杠子頭火燒、豆腐腦,、胡辣湯……選擇多多,。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這里每天都上演著平淡可親的尋常煙火
也見證了一座城市的發(fā)展變遷
若干年后
我們是否會想念集市上的某個人呢?
策劃:孫瑞永 王光偉 李中偉
統(tǒng)籌:齊英華 周曉晴 封曉健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于志華/文圖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