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深一度丨一張數據圖,,讓防汛更智慧
來源:大眾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08-01 21:37:17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臺風“杜蘇芮”一路北上,,讓防汛工作再受考驗。
極端天氣頻現,各地防汛在“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向“智防”發(fā)力。記者就此到青島,、東營,、臨沂等地進行蹲點采訪。
◎“比對”出的預警信號
“發(fā)布預警信號并不是即刻作出的判斷,,這幾天我們一直關注著大氣運動的情況,,早上7點半交接班后,要不斷分析高空形勢圖,、低層風場圖等七八個物理量圖,,比對十多個預報系統的數值預報。”青島市氣象臺值班預報員郝燕表示,,不同系統的預報結果并不相同,,要根據經驗去判斷匯總,并通過檢驗預報準確性,,找到近期預報表現較好的系統,。
◎破解水文測流難題
王營水文站2020年建成了山東第一條可遠程測控的全自動纜道。2021年8月,,引入更先進的水平式聲學多普勒流量測速儀HADCP,,運用其實時監(jiān)測流速、流向,、水位變化的偵測能力,,避免了潮汐對水文測報的影響。經過1年多的技術攻關,,在全省率先完成設備率定,實現對流量的在線實時監(jiān)測,。
◎裝進手機里的“積水圖”
“易積水點管理服務一件事”通過城市云腦通用能力服務平臺數據資源,,結合視頻分析算法,讓市民隨時可以通過手機了解積水點位深度,,及時避開積水嚴重路段,。起初接入系統的是市南區(qū)、市北區(qū),、李滄區(qū)20個低洼路段,、橋底涵洞易積水點位。今年汛期到來之前,,膠州市應急管理局新建的15個易積水監(jiān)測點也接入系統,。
◎不再“丟失”的井蓋
“臨沂市區(qū)共有5萬多個井蓋,,現在已經有3000多個安裝了智能檢測系統,井蓋的工作狀態(tài)可實時傳回指揮中心,。”臨沂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朱孔杰說,,如今類似智能井蓋這樣的設備,分布在臨沂的大街小巷,,發(fā)揮著水深監(jiān)測,、信息收集等功能。
◎更多精準“小圖”方能拼出防汛“大圖”
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行業(yè)都盡可能地挖掘現有資源,,繪制出一張張更專業(yè)、更精準的“小圖”,,它們所“拼”出的城市防汛“大圖”,,必將更智慧、更親民,。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臺風“杜蘇芮”一路北上,,讓防汛工作再受考驗,。
極端天氣頻現,,各地防汛在“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向“智防”發(fā)力,。記者就此到青島、東營,、臨沂等地進行蹲點采訪,。
“比對”出的預警信號
7月28日17點02分,記者收到應急預警短信:“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預計28日夜間到31日白天,,我省西部和中部地區(qū)有強降雨,部分地區(qū)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省防指啟動防汛防臺風四級應急響應。”
預警的目的在于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如何進行預判,什么時間發(fā)布天氣預警,,壓力首先落在氣象部門,。
7月11日下午到14日白天,山東經歷了一輪較強降雨過程,。7月12日上午10點,,青島風力漸猛,,夾帶的“雨氣”也愈加明顯。來到青島市氣象臺會商室,,大屏“五彩紛呈”,,天氣實況、衛(wèi)星云圖,、實況監(jiān)測,、降水預報檢驗等分別占據著側墻上的四塊大屏,正前方的兩塊主屏則與山東省氣象臺的視頻會議連接,,進行著全省天氣會商,。雖然沒有安排青島市氣象臺發(fā)言,但因大雨將至,,臺長馬艷與帶班臺長,、首席預報員、領班預報員,、值班預報員還是神情緊張地坐在會商桌前,,邊聽邊作記錄。
青島市水務管理局值班人員從智慧水務一張圖中,,了解降水實時分布。(□記者 陳巨慧 報道)
全省會商結束后,,根據省氣象臺的預報結論和三位預報員的研判,,青島市氣象臺于11時發(fā)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受副高邊緣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共同影響,預計今天下午到14日白天,,我市有較強降雨天氣過程,,并伴有雷電和8-10級雷雨陣風。全市累計平均降雨量50-90毫米,,局部可達150毫米以上,,最強降雨時段在今天夜間到13日早晨,最大小時降雨量50-70毫米,。其中,,今天下午到13日上午,我市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地區(qū)大暴雨,;13日傍晚到14日白天,,我市有小到中雨。
對于用“夜間”還是用“凌晨”,降雨量,、雷雨陣風的數值,,青島市氣象臺進行了反復的商討比對。
“發(fā)布預警信號并不是即刻作出的判斷,,這幾天我們一直關注著大氣運動的情況,,早上7點半交接班后,要不斷分析高空形勢圖,、低層風場圖等七八個物理量圖,,比對十多個預報系統的數值預報。”青島市氣象臺值班預報員郝燕表示,,不同系統的預報結果并不相同,,要根據經驗去判斷匯總,并通過檢驗預報準確性,,找到近期預報表現較好的系統,。
今年山東氣象部門發(fā)展智能網格預報技術,不斷提升精準氣象預報能力,,逐步構建起從災害天氣實況到短中期預報的無縫隙,、全要素智能網格客觀預報技術體系?;谛l(wèi)星,、雷達等多源資料提升公里級災害天氣精密監(jiān)測能力,實現逐6分鐘,、1km精度的冰雹智能識別,。
與此同時,一體化業(yè)務平臺也在完善,,研發(fā)“云+端”的“魯智”短臨預報預警服務平臺,,實現上下暢通的監(jiān)測業(yè)務和預報服務機制,支撐三級聯動和精細到鄉(xiāng)鎮(zhèn)的預警產品快速制作并發(fā)布,。
“智慧”賦能,預報也更精準,。青島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榮珍介紹,,目前晴雨預報的準確率很高,加上氣象雷達的增設和雷達探測技術水平的改良,,短時預報水平也明顯提升,,目前氣象部門正進一步提高暴雨預報的準確率。
破解水文測流難題
洪水預報是水旱災害防御的“前哨”,。
7月29日上午8時,,東營市水務局、東營市水文中心聯合發(fā)布水文快報:7月29日8時,,全市河道水勢平穩(wěn),,均未超過警戒水位,。小清河上游淄博桓臺縣岔河水文站,距離石村47公里,,當前水位4.50米(警戒水位7.18米),,流量167立方米每秒。東營市廣饒縣石村水文站,,當前水位3.02米(警戒水位5.23米),,流量139立方米每秒……
“東營33個水文站,小清河石村水文站,、支脈河王營水文站能夠實現遠程精準自動測報,。”東營市水文中心水情科科長孫超說,水位和流量等河道水情信息是洪水預報主要參考指標,。追蹤水位上漲情況,,可以依賴自記水位計,測流目前還主要依賴人工測量,。
水情監(jiān)測想要真正實現“一張圖”,,設備首先要升級。
王營水文站2020年建成了山東第一條可遠程測控的全自動纜道,。2021年8月,,引入更先進的水平式聲學多普勒流量測速儀HADCP,運用其實時監(jiān)測流速,、流向,、水位變化的偵測能力,避免了潮汐對水文測報的影響,。經過1年多的技術攻關,,在全省率先完成設備率定,實現對流量的在線實時監(jiān)測,。
臨沂市城管局市政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清理排水口的落葉,,保障排水順暢,。(□記者 張楠 紀偉 報道)
2018年,依托智慧城市管理系統,,臨沂市搭建了指揮排水防澇平臺,,具備城市內澇監(jiān)測預警、防汛搶險車輛布防,、黑臭水體監(jiān)測等智能化運作功能,。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城管,英占輝覺得智慧城市管理系統解決了基層防汛中的大問題。他的工作轄區(qū)有22處道路下穿,,手下有30多個工作人員,,但他以前還是覺得人手不夠用。“只能靠經驗派人,,畢竟積水的情況到了現場才知道,。”以前英占輝主要靠心里算數,在解放路鐵路下穿處派幾個人,,再在市醫(yī)院門口派幾個人,,還要在高架橋下派出工作人員,那里積水通常不嚴重,,派一個人去看看就可以,。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上線后,一到雨情,,英占輝就能接到明確的指令,,抽調多少人員,如何安排強排泵車都有了依據,。
這幾年的市政改造工程,,也讓英占輝感覺防汛壓力小了很多。“人民廣場周邊的片區(qū),,以前一下雨就淹,,像今天這種暴雨,水至少到腰,,得小一米。”實施了八一路改造工程后,,雨天到人民廣場再也不用“游泳”了,。
“臨沂是八水匯聚之城,這在景觀上是優(yōu)勢,,但在汛期卻是劣勢,。”臨沂市市政管理中心主任陳偉說,臨沂連續(xù)三年共投入超過28億元對積水嚴重的城區(qū)進行工程改造,。但如果降水強度超過市政管網承受能力,,道路下穿等低洼地勢還是不可避免有個積水消納的過程,。
“疏通了市政管網的大動脈,根除城市內澇還需要更精細的把脈,,一點一策去治理,。”臨沂市城管局市政管理服務中心設施管理科副科長劉繼昌介紹,從2019年開始,智慧城市管理系統的監(jiān)測點位從100多個增加到400多個,,覆蓋了城區(qū)范圍內排水壓力較大的地方,。
更多精準“小圖”方能拼出防汛“大圖”
采訪中,記者在各地各部門見到了很多功能強大的應急防汛“一張圖”,。
東營市市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開發(fā)的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統一標準、統一模式,,匯集穿透5個縣區(qū),、25個市直部門共計16億條數據,接入全市4.8萬余道路監(jiān)控視頻,,匯聚搭建全市的數字底座,,實現了數據的資產管理轉型和資源的統一編碼治理。平臺建設有汛前,、汛中,、汛后緊密結合的災情立體防控和處置體系:汛前,可將物資提前布控,、及時預警提示,,規(guī)避內澇風險;汛中,,結合設備實時監(jiān)測,、靈活應急指揮;汛后,,災情復盤總結上報及信息公開,,形成完整的防汛抗旱應急體系。
青島市水務管理局建設的青島智慧水務系統,,針對防汛重點建設了水旱災害防御備汛管理,、防汛管理、防洪排澇調度等模塊,,集成臺風暴雨預測預警,,集成水庫視頻監(jiān)控,分析實時水雨情數據,,研判防洪調度進程,,模擬洪水預報,預演洪水調度,,科學管理防洪調度預案,,實現“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拓展水務移動端應用,實時查詢水情,、雨情,、工情及工程巡查等情況。在險情預警資源分析模塊中,,可顯示周邊儲備庫信息,地址,、負責人,、聯系電話、防汛物資清單準確呈現,,可即時調度,。
盡管每一張“圖”看起來都功能齊備,但開發(fā)者們都并不滿足,。在大數據面前,,有的還只是數據大圖的“一張小圖”。
“在東營,,企業(yè)防汛是一個重點,。我們將開發(fā)企業(yè)模擬淹沒分析模塊,將企業(yè)的地形分析,、周邊的相關設施等信息精準地接入系統,,形成一套公式對企業(yè)的防汛警戒線進行計算,通過監(jiān)測雨情,、水情,,及時向企業(yè)發(fā)送險情預警。”東營市市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技術服務部負責人單素說,。
“正在建設的膠州市排水系統智慧管理平臺,以膠州市建成區(qū)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建設建成區(qū)地下管網一張圖地理信息系統,;雨季結合氣象與雨情監(jiān)測,實現雨水管網,、河道水位預警,、閘壩聯動控制,通過對城區(qū)積水點的預警,、監(jiān)控等進行防汛調度,。通過該排水系統智慧管理平臺的搭建,,可實現膠州市的廠-站-網-河(污水廠-泵站-管網-河道)一體化運維管理模式,。”膠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公用事業(yè)服務中心排水科負責人王寶娟說,。
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行業(yè)都盡可能地挖掘現有資源,,繪制出一張張更專業(yè)、更精準的“小圖”,,它們所“拼”出的城市防汛“大圖”,,必將更智慧、更親民,。
山東應急指揮調度突出可視化建設
山東省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接入了水情信息服務系統,、水利工程位置圖、應急氣象服務平臺,、防汛抗旱專用圖集管理平臺,,可監(jiān)控全省254個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部分小型水庫和城市易澇點,,實時掌握全省的雨情、水情,、工情和降水發(fā)展趨勢,,為汛期監(jiān)測預警、會商研判,、指揮調度提供重要信息資源,。
目前,山東逐步建立起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應急指揮網絡,。在縱向上,應急指揮網絡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應急指揮平臺對接,,上連應急管理部,,下連各市縣應急指揮中心、鄉(xiāng)鎮(zhèn)值班室,;在橫向上,,與水利、氣象,、自然資源等20個主要涉災涉險部門以及部分中央駐魯和省屬重點企業(yè)等,,實現了互聯互通。
突出“30分鐘現場可視化”能力建設,,積極推進省級移動指揮平臺和市縣兩級指揮中心能力建設,,山東省應急指揮調度系統通過移動指揮車,、直升機、無人機,、單兵,,利用衛(wèi)星、4G,、5G等通信手段,,及時把現場的畫面?zhèn)骰厥≈笓]中心,為決策指揮調度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