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醉心武學創(chuàng)八極拳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8-06 09:19:39
胤禵肖像(資料圖片)
吳鐘肖像(資料圖片)
八極拳相傳為吳鐘在慶云創(chuàng)立,,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風格流傳至今。吳鐘少年習武,,遍訪名師,,恂勤郡王胤禵拜其為師父,。乾隆四十七年,,吳鐘回鄉(xiāng)設場授藝,同時把幾十年所掌握的武學歸納,、整理,,創(chuàng)建八極拳體系,從而使八極拳得以廣泛傳播,。
“八極”名有深意 創(chuàng)始人或為吳鐘
八極拳從創(chuàng)立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jù)其發(fā)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定名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求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現(xiàn)流傳的說法中,用《辭源》中“八極”一詞來解讀“八極拳”的深奧意義,,顯然是牽強附會,,借用明代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的說法推論八極拳名稱的由來也是不合時宜的,將陰陽學說與八極拳相聯(lián)系更是生拉硬扯,,顯然與事實不符,。
“八極拳”的“八極”是何意,?“八”指八意,、八形,勁發(fā)八面,,即應敵之意,;從技術勁力方面而言,“極”指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即應敵之時,,技術、勁力完美結合,,融為一體,,發(fā)揮到極限。
八極拳歷史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風格和練法自成一家,,不斷發(fā)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涌現(xiàn)出諸多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極大。對其創(chuàng)始人及發(fā)源地卻眾說紛紜:一說是戚繼光由“巴子拳棍”發(fā)展而來,,一說是武當?shù)朗繐?jù)其內家拳法所創(chuàng),,一說是武松修行期間所創(chuàng)……而當前有史可考、有據(jù)可依的是吳鐘在慶云創(chuàng)立一說,,《吳氏家譜》《八極拳譜》等皆是有力證明,。“八極拳,吳鐘傳,,槍中王,。慶云縣,莊科村,,樹教范,。”傳頌八極拳的“三字經”至今還在慶云縣及周邊地區(qū)流傳,也是佐證,。
出身武術世家 二度拜師學武
吳鐘,,字弘聲,清代山東省慶云縣后莊科村人,。
《吳氏家譜》記載,,吳氏祖籍安徽歙縣。明永樂三年(1405)因高祖吳榮特授河間府滄州鹽運分司遷至河北滄州,,明萬歷年間,,吳氏第六代吳師孟落戶后莊科村。
吳鐘為吳師孟曾孫,,祖父吳玉書,、父親吳天順都擅長武術,身手不凡,。吳鐘天性聰穎,,發(fā)蒙即可過目成誦。自幼練習武術,,吳父量材施教,,悉心傳授武學,吳鐘武藝精進,。
乾隆九年(1744),,吳鐘師從馬勝標,精心學藝12年,,技藝大進,,得太祖三十二式,、少林刀法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馬勝標病逝,,吳鐘張?zhí)髱?。一對武藝高強的呆叟夫婦來到后莊科村,悉心傳授技藝,,吳鐘潛心研習武藝,,日益長進。呆叟夫婦始終不肯告知姓名,,后來才知是反清復明志士,,吳鐘為其養(yǎng)老送終。呆叟夫婦先后病逝后,,吳鐘將師父,、師母葬于村南,并將多年功夫精研細練,,刻意琢磨,,逐漸融為一體,創(chuàng)出獨門拳法“八極拳”,。
離家出游訪名師 比武勝恂勤郡王
之后,,吳鐘離家出游,遍訪名師,,訪友教藝,。乾隆三十三年(1768),吳鐘前往嵩山少林寺,,拜志輝大師演練氣功3年,,將氣功融入八極拳,使八極拳更為通達高深,。乾隆三十八年(1773),,吳鐘游至陜北梭羅寨,拜武林泰斗賴魁元為師,,受其真?zhèn)?,得一大槍法,武藝日臻成熟,。乾隆四十三年?778),吳鐘只身南游,,來到福建南少林寺,,持一桿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暗器無一著身,。被寺僧和鎮(zhèn)寺欽差官譽為“神槍吳鐘”,,威名遠震四方,。
此事傳到京城,素以武功蓋世自居的撫遠大將軍,、恂勤郡王胤禵便召吳鐘進京比武,。二人商定,以殳為器,,殳端涂上白粉,,以身著白粉多者為敗。幾個回合后,,胤禵的眉間就被白粉所涂,,竟未察覺,懷疑吳鐘用了幻術,,又改用面糊涂于殳端,。
二人再戰(zhàn),胤禵用殳前后左右向吳鐘身上點,,吳鐘用騰,、跳、躲閃等輕身之法破之,。突然一個金雞獨立,,白鶴展翅,將面糊再次涂在胤禵眉間,,胤禵仍未察覺,,最終折服,于是拜吳鐘為師,,留其在郡王府傳授自己槍法,,兼授御林軍八極拳法。
堅辭不受朝廷封官 回鄉(xiāng)創(chuàng)八極拳體系
吳鐘比武勝恂勤郡王胤禵,,一時令全國習武者人人皆知,,“南京到燕京,大槍數(shù)吳鐘”的美譽不脛而走,。時間不長,,吳鐘對朝廷的加封官位堅辭不受,來到直隸天津咸水沽戳桿設場教徒,,傳播武藝,,以保鹽鏢為生。他與武林泰斗康德力,、李章,、劉三閃交流技藝,換譜為表,,傳同一家,,時有“吳鐘的槍,、康德力的棍、劉三閃的架子天下趟,、貼身靠打數(shù)李章”之說,。吳鐘融各家之長,加之師父賴魁元又贈送飄搖刀法,,武藝更加出神入化,。
乾隆四十七年(1782),吳鐘回到家鄉(xiāng),,在后莊科村設場授藝,,教練八極拳,習武者眾多,。吳鐘之女吳蓉學父技,,悟得其理,技藝獨到,。吳鐘傳藝的同時把幾十年所掌握的各種拳法,、器械及氣功進行系統(tǒng)歸納、整理,,采眾家之長,,反復提煉,融為一體,,集其大成,,創(chuàng)立內外兼修,意形俱練,,以“六開”“八招”和“一大槍”為主體架構的八極拳體系,,從而使八極拳得以廣泛傳播,代代相傳,,興盛不衰,。
道光二年(1822),一代武學宗師吳鐘無疾而終,,享年91歲,,葬于慶云縣后莊科村吳氏祖墳??伤粝聛淼墓鍖毎藰O拳在中華大地上傳播開來,。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