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濰陽三十年 今年七十罷玄談(八)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8-13 14:56:50
北宮西街向陽路口以東路北,,濰坊職業(yè)學院培訓基地院內(nèi),在原址上修繕的玉清宮,。凌君 攝
最后一章,,談談詩人尹志平。他是一位出家人,,詩詞不少,,流傳不算廣。他的詩詞,,寫“靜”的意境較多,,他寫“靜中記得真閑處”“靜掩柴扉不出廬”“雪花輕”“朝朝常見白云飛”“一任年光春復秋”,詩句寧靜恬淡,。美學家朱光潛說:“詩人是人間孤寂者,。”至少在寫詩時,尹志平是孤獨安靜的,。
濰坊有條北宮街,,現(xiàn)分為北宮東街和北宮西街,街的名字,,與金末元初的一位道士尹志平有關,。沒錯,就是金庸小說里的尹志平,,小說里把這位潔身自好的道長抹黑得太厲害了,,后來拍電視劇時,金庸先生親自和導演說,,把那個不檢點的道士改成“甄志丙”,。北宮街這個名字,源于歷史上有名的玉清觀,,尹志平就是玉清觀的創(chuàng)建者,。尹志平去世后50多年,玉清觀擴建為玉清宮,。玉清宮地處濰縣城北,,在濰縣民間被叫做北宮,與濰縣城里的南宮(也叫天仙宮)南北相望,。
尹志平(1169年-1251年),,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師,師從丘處機,、馬鈺學道,,曾隨丘處機遠赴大漠,,為成吉思汗講道論教。在歷史上,,尹志平是一位道行高深,、清心寡欲、受人愛戴的有道之士,。全真教聲名大盛之時,,四方拜謁者絡繹不絕,尹志平卻不愿享受盛名,,說:“我無功德,,敢與享此供奉乎!”
尹志平與濰坊有很深的淵源,,曾在此生活過二十多年,。他曾住在昌邑的西庵,后來到了濰州,,建玉清觀,,主持山東東部全真教事務二十多年,對濰坊有很深的感情,。擔任掌教后,,尹志平住在燕京,,雖事務繁忙,,但一直懷念在濰坊的時光,想念自己用心創(chuàng)建的玉清觀,,其間有回濰坊的機會,,請求“往山東葬三師”,但“燕京眾道并士庶皆不許”,,未成行,。悵然之下,他寫了一首《臨江仙》:
一別濰陽過十載,,天涯歷遍西戎,。歸來燕國住仙宮。立言明祖教,,演法繼師蹤,。
天意如何非易測,人情到了難窮,。予心本自愛疏慵,。卻教居海北,未許過山東,。
青壯年時代,,他看濰水春光,游濰陽勝景,建玉清觀,,聲揚海岱,。他對濰州的思念,從未間斷,。寫“一別濰陽過十載”的時候,,尹志平還不算老邁,他可能以為還能在以后的歲月中回濰州看看,。但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已到古稀之年。他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常與身邊人談起濰州,談起他住過的地方,,談起他“閑上尋閑”的美好時光,。在其作品《葆光集》中,他說:“濰陽住時有清逸庵,,數(shù)與閑上尋閑,,三十年后領眾興緣,至今七十,,卻返本矣,。”他因此寫了一首詩:
昔在濰陽三十年,今年七十罷玄談,。
靜中記得真閑處,,卻似當初清逸庵。
古稀之年的尹志平寫詩回憶在濰州的時光,,滿篇皆是思念之情,,其詩看似淡泊,實則深情如許,,對濰州的深深眷戀和永不能見的無奈,,集結在淡淡的詩句中。
于淡泊處寫感悟,,是尹志平詩詞的風格,。他的詩詞直白易懂,多為勸世教化之語,。其詩文收錄于《葆光集》,,有與道友的研討之作,有勸世詩,,也有與慕名而來拜訪者的應答之文,。以上所引的是兩首與濰坊有關的詩,,作為出家人,其在詩中流露的思念之情真切感人,,與其他著名詩人的思念詩,,幾可比肩。
尹志平生活的時代,,宋詞大家們都已作古,,但詞這種文學形式,還是文人們追捧的對象,。尹志平的才情雖不能與宋詞大家比,,但看得出來,他寫四季輪回,,寫自然風光,,寫窗外青山,寫猿啼鶴唳……自有一番與眾不同的韻味,,不乏佳作,。
我們看一下這首《江城子·龍陽觀冬至作》,寫冬至的詩詞,,除了杜甫的“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尹志平這首,,可排在前幾名,,讀來天地皆凈,心境疏朗: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shù)足,,化龍升。
歸根復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返復天機,,升降月華清,。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此詩不難懂,,不再解讀。值得一提的是,,自從蘇軾,、辛棄疾那幾篇絕頂段位的《江城子》橫空出世,后人對《江城子》有點望而生畏的感覺,,畢竟珠玉在前,,怎么寫都覺得不如前人。尹志平是世外之人,,不考慮這么多,,他寫《江城子》,寫《臨江仙》,,寫《西江月》,,寫《青玉案》,寫《減字木蘭花》,,一篇又一篇,,寫得興致盎然,頻有佳作,。
看這兩首《西江月》:
《西江月·窗外橫山入畫》
窗外橫山入畫,,門前流水堪聽。洞天幽處少人行,,不是塵寰路徑,。
占得靜中風月,卻迥鬧里人情,。湛然六識自安寧,,一任閑歌閑詠。
《西江月·秋陽觀作》
我愛秋陽地僻,,松巖來往人稀,。不勞打坐自忘機。兀兀陶陶似醉,。
坐上有山有水,,心間無是無非。朝朝常見白云飛,??梢粤暨B適意。
綠水青山,,白云秋陽,,是詩中景致,也是詩人真實的生活,。詩人恬淡安適的心境,,不知羨煞多少滾滾紅塵中的匆匆過客,。他寫勸世詩,并無空洞說教,,而是談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說出他的勸世語,。如《戒不足》:
有衣能御寒,,有食可充饑。兩事如虧一,,使人心意欹,。還如衣食足,猶自縱貪癡,。忽爾業(yè)盈滿,,臨危更怨誰。
再如《臨江仙》:
自對千差無可取,,心閑一境堪憑,。真常不昧谷神清。群魔從此滅,,一點自圓成,。
物外清吟唯獨樂,人間寵辱何驚,。勸君速悟問前程,。要求真實相,休論假聰明,。
以上兩首很符合他出家人的身份,,勸世之意十分明顯,勸導世人不要“縱貪癡”,,不要等到“業(yè)盈滿”“臨危”時才后悔,。記得《紅樓夢》第二回中,有個破舊廟宇智通寺,,寫著一副對聯(lián)“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想來方外之士,,勸人之語都差不多。
他也寫自己的修道感悟,,寫面對春花秋月的明澈心境,。像這首《如夢令》:
春日龍陽春睡,悟得春光真意,。紅日正三竿,,卻被春風驚起,。驚起,驚起,,萬事一場春寐,。
這首就像說話一樣直白。前人的春睡詩,,醒來皆慵懶愜意,,尹志平是“驚起,驚起,,萬事一場春寐”,。悟道之人,畢竟不同,。
尹志平對于讀者來說,,是一位較為陌生的詩人,他的詩詞流傳不廣,,也少有人點評注釋,。可巧的是,,他的詩明白易讀,,信手拈來,幾乎不用過多解析就能看明白,。他是一位勤奮的作者,,作品數(shù)量不算少,,心有感悟,,就用詩詞表達出來。
這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我們絕大部分人沒有李杜蘇黃的天賦奇才,,但至少可以多讀些詩詞。詩文欣賞得多了,,面對美景佳境,、人生起伏,除了“哇,!好棒,!給跪了!我太難了,!哭暈……”還會有些別樣的表達,。這種別樣的表達,我們稱之為“詩意”,。這是長安三萬里的詩意,,也是融入我們血脈的文化記憶,。
本期圖片為資料圖片(署名除外)
本期參考資料:《中國詩史》《濰上古詩詞》《典論·論文》《三國志·魏書》《新唐書·文藝列傳》《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宋史》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