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全國性現場會,,為什么在濰坊開,?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3-08-27 15:22:48
8月22日,全國城市管理進社區(qū)工作現場會在濰坊召開,,“濰坊經驗”再次矚目全國,。會上,,11個省市縣作了典型經驗介紹。
濰坊憑什么,?讓我們像剝洋蔥一樣由表及里來找尋答案,。
1
國家頒給濰坊兩塊“金牌”
今年1月,濰坊市城管局獲評全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系統先進集體,,濰坊市城管執(zhí)法支隊獲評“強轉樹”專項行動表現突出單位,。
濰坊獲此殊榮,也許有人會心生“疑問”,,追本溯源,,讓我們一探究竟。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qū),更好的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2021年4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鞏固深化“強轉樹”專項行動中,,把推進“共同締造”,、城市管理進社區(qū)工作等列為主要任務。
如何將城市治理與高質量的社會服務融合起來,,既讓市民生活有保障,、享受高質量的服務,又不至于使城市管理失范,?濰坊認真思索著,。
思深慮遠。濰坊扛起擔當,,堅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和“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讓城市管理轉身、為民服務落地,,“五部曲”將工作推向縱深,。
抓品牌創(chuàng)建。以“黨旗紅”引領“城管藍”黨建為民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為抓手,著力構建“1+1+9”品牌創(chuàng)建體系,,推進黨務,、業(yè)務、服務“三務”一體融合提升,,夯實黨建引領城市管理進社區(qū)工作基礎,。
抓頂層設計。建立城管部門牽頭組織,,規(guī)劃,、住建、交警等相關部門配合參與的聯動機制,,將園林綠化,、環(huán)境衛(wèi)生、公用事業(yè),、市政設施,、城管執(zhí)法、垃圾分類等城市管理內容全部納入社區(qū)服務范圍,,參與力量擴大到部門,、企業(yè)、志愿者隊伍,、群眾四大主體,。
抓問題收集。著眼破解“管得了的看不見”難題,,濰坊市城管部門從拓寬問題收集渠道入手,,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線上開展“意見‘碼’上提,,城管馬上辦”“隨手拍”,,線下用好12345便民熱線、“社區(qū)城管通”等常態(tài)化收集途徑,。
抓問題解決,。建立以“三辦”為原則的分類處置機制:城管部門能直接辦理的“直辦”,需多部門辦理的“聯辦”,,屬于其他部門職責的“轉辦”,。同時,堅持以“六個一”常態(tài)化機制跟蹤回訪,,確保每一項問題都能得到閉環(huán)解決,。
抓服務便民。以社區(qū)為載體,,緊盯群眾身邊事,、眼前事,以“小切口”解決“大民生”。比如,,聯系人社部門開展“社區(qū)微業(yè)”活動,,為居民再就業(yè)、提升服務技能創(chuàng)造條件,,有近4萬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è)。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
2
從一升一降兩個數字里聽民意
現場會上,有一組數據很搶眼,,98%和63.6%,。僅兩年的時間,濰坊城市管理滿意率攀升至當前的98%,,12345社區(qū)城市管理問題投訴量下降了63.6%,。
一升一降,這兩個數字極具說服力,,濰坊用繡花功夫“繡”出了民生保障的溫情暖意,。
探索“城管進社區(qū)”,濰坊深諳“進”之道,。
更新“進”的理念,。轉變過去單一行政執(zhí)法和生硬管理模式,按照“一社區(qū),、一站,、一窗口”在全市建成實體化社區(qū)城管工作站點、辦事窗口等438個,,通過固人定崗落責,,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切實提升了問題見管率,。
優(yōu)化“進”的模式,。在社區(qū)內,創(chuàng)新建立“服務聯系點”工作制度,,在中心城區(qū)197個社區(qū)全部建立服務聯系點,,配套服務聯系卡、服務聯系牌,,公布聯系方式,,全面搭建起市、區(qū),、街,、社區(qū)四級一體的服務體系。
找準“進”的切口。著眼提升社區(qū)治理水平,,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把解決社區(qū)城市管理中傳統的修鞋、修鎖等“小三修”便民攤點群問題,、亂搭亂建等市容秩序“七亂”問題,,與幫助弱勢群體、便民利民惠民結合起來,,按照“七統一”標準在中心城區(qū)規(guī)范設置“小三修”便民服務點128處,,規(guī)范提升便民市場317個,新增設便民攤位3000多個,,并配套研發(fā)便民服務電子地圖,,讓群眾只需“掃碼”就能快速查詢“小修”攤點、便民市場位置,。
突出“進”的成效,。聚焦群眾訴求,以“城管進社區(qū)”為服務民生的前沿陣地,,累計收集意見建議2400余條,,幫助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6000余件。
用好“進”之道,,濰坊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打造了濰城勝利西社區(qū)“三六〇”,、奎文櫻園社區(qū)“三進三聯”、寒亭金三角社區(qū)“四步四結合”等典型工作模式,。
3
城市這樣表達
工作人員走進社區(qū),,走進群眾,不僅另辟蹊徑解決了諸多民生“老大難”問題,,也表達出城管部門的態(tài)度,。
從重管理到重服務,態(tài)度一變,,濰坊更好,。
看容顏。兩年來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往占道經營,、亂擺亂放現象不見了,濰坊更干凈更安全更有序了,。城市管理進社區(qū)多方發(fā)力,、一體化推進,各縣市區(qū)(開發(fā)區(qū))逐步延伸建立了“城管+交警”“城管+住建+物業(yè)”“城管+環(huán)保”“城管+應急+安全”等系列助推解決城市基層治理難題的工作機制,,聯合組織開展了“違建治理”“僵尸車,、廢棄車清理”“安全,、環(huán)保隱患排查”等活動,兩年累計處置市民群眾反饋的“拆違”事項訴求56起,,清理“僵尸車”1103輛,,消除安全環(huán)保苗頭性問題5243起。在專項調查中,,市容環(huán)境,、社會秩序、安全感等事項綜合評分達到98分,。
看內涵,。在城市管理進社區(qū)工作的帶動下,居民紛紛參與共治,,文明養(yǎng)犬、愛綠護綠,、有序停車等行為成為自覺,,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參與度明顯增強,。在“體驗一天環(huán)衛(wèi)工作”活動中,,300余人主動參與體驗;近萬名垃圾分類志愿者走進廣場,、小區(qū),、學校,傳播分類知識,,引領綠色文明新時尚,;200余名市民當上“市民園長”,共治共管身邊的口袋公園,。
看智慧,。濰坊將城市治理與社區(qū)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大城細管”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有顏有品有智慧,,“三合一”還原成美好,。美好更進一步會怎樣?敬請期待,!
(來源:濰水觀瀾)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