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128年—200年) 字康成,,東漢經(jīng)學家,,高密縣鄭公村(今屬峽山區(qū))人,。13歲時能誦讀五經(jīng),。21歲博覽群書,,精通歷數(shù),、算術(shù),、圖緯,,被推為鄉(xiāng)嗇夫,,管訴訟,、收賦稅。其家貧寒,,仍自學不輟,,常請教于學官,。因不愿為宦,遂辭去鄉(xiāng)嗇夫,,專心攻讀,。因此,得北海相杜密賞識,,提為署吏,。后于157年(永壽三年)送入太學深造,先后隨故兗州刺史第五元,、東郡張恭祖修業(yè),。
鄭公祠
160年(延熹三年),他西入函谷關(guān),,拜著名古文經(jīng)學家馬融為師,。馬恃才高傲,鄭玄3年不得面授,,僅隨其高徒盧植等受業(yè),,自筑書舍,深研馬融學說,。一日,,馬與其高才弟子考證圖緯,計算渾天儀不符,;他被召見,,立即決疑,眾人嘆服,。他乘機請教學術(shù)上諸疑難問題,,得到啟示。168年(建寧元年),,他回原籍,。因家貧無依,即轉(zhuǎn)去東萊(今掖縣),,一面種田,,一面講學,慕名登門求教者近千人,。
169年(建寧二年),,漢朝廷宦官為與外戚爭權(quán),制造“黨錮禍”,,他受株連被禁錮十幾年,。此后,他隱居山中,,閉門不出,,專心致志,,注釋經(jīng)書。181年(光和四年),,靈帝解除黨錮,,鄭玄獲釋。187年(中平四年),,外戚,、大將軍何進擅權(quán),召鄭玄為官,,州郡官員迫其前往,,何對其禮遇優(yōu)厚,他不受朝服,,堅持學士打扮,,僅過一夜,便尋機逃回,。后被州郡舉為賢良方正,。大將軍袁隗又表奏鄭玄為侍中,他謝絕不受,。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公卿舉鄭玄為趙相,,他亦不受,。
191年(初平二年),黃巾軍攻占北???,他率生徒遷至即墨不其山下修業(yè),,后轉(zhuǎn)去徐州,。196年(建安元年)返歸故里高密。
199年(建安四年),,袁紹舉他為茂才,,并表奏為左中郎,他均謝絕不就,。朝廷又派公車征為大司農(nóng),,他以患病為由辭官回鄉(xiāng)。
200年(建安五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作戰(zhàn),,袁脅迫他隨軍,至元城縣(今河北大名縣境),,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但仍注釋《周易》,。農(nóng)歷六月,含恨長逝,。
《齊魯諸子名家志•鄭玄志》
鄭玄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成為漢代經(jīng)學的集大成者,稱鄭學,。他一生注疏《詩》,、《書》、《易》,、《禮》,、《春秋》、《論語》等60余種,、350余卷(篇),。
來源:濰坊黨史史志
責任編輯: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