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鄭母鎮(zhèn)人,。
明 趙秉忠狀元卷
他自幼勤奮好學,15歲補府學生,。1598年(萬歷二十六年)中狀元,,30歲任會試同考官,39歲升庶子,,典試江南,。他先后為國家選拔了不少棟梁之材,如張瑋,、姚希孟,、周順昌、孫承宗等,。后任侍讀學士直經(jīng)筵,。他曾奏請神宗恢復建文帝帝號、廟號,。神宗說:“事已久,,不便更易”。他說:“國事論其當不當,,不論其久不久”,,終于說服神宗為建文帝恢復了帝號。后升禮部侍郎,,掌管詹事府,。熹宗時,魏忠賢專擅朝政,,陷害異己,。1624年(天啟四年)大臣楊漣上疏彈劾,列舉魏忠賢24大罪狀,,草疏者即趙秉忠門生繆昌期,。1625年(天啟五年),繆昌期受魏忠賢陷害,,下獄論死,。魏忠賢責問趙秉忠,趙不予理睬,。魏忠賢因對趙秉忠懷恨在心,,屢次在熹宗面前說他的壞話。熹宗說:“你說的不就是那個穿短袍講經(jīng)的人嗎,?我看那人忠心耿耿,,正準備重用他呢!”后來,趙秉忠看到朝政日非,,魏忠賢又不斷迫害,,于是多次上疏請求告退,得到熹宗同意,,晉禮部尚書,,致仕歸里,。但回鄉(xiāng)不久,就受到劉鐘英案件的牽連,,以“與劉鐘英久倚門戶”罪名,,同被削官奪俸。其后魏忠賢黨同伐異越演越烈,,被捕入獄的人越來越多,,朝政更加不可收拾。1626年(天啟六年),,趙秉忠憤懣而死,。崇禎初年,朝廷為他平反,,恢復原官,, 加太子太保,按大臣禮節(jié)重新安葬,。
1983年,,在他家鄉(xiāng)鄭母村,發(fā)現(xiàn)他中狀元時的殿試卷,。鄭母村東北,,洗耳河畔,曾有趙秉忠墓葬,。
來源:濰坊黨史史志
責任編輯: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