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來源:濰坊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12-08 11:32:07
老湯鍋
◎王樹文
小鎮(zhèn)的集市上,,有個熱氣騰騰的老湯鍋。
每逢二,、七之日,,五天一輪的大集就如約而至了,而老湯鍋也準時在這樣的日子里赴約開張,。
晨光熹微,,攤主夫婦二人就早早地駕駛?cè)嗆噥淼竭@里忙活開了:支灶、卸柴,、添水,、點火、煮肉……動作嫻熟,,一氣呵成,。接著,一股兒濃煙從爐子里咕嘟咕嘟鉆出來,,裊裊升騰,,再緩緩飄散開去,溫暖了這一道道清冷的街巷……
不消一個時辰,,天光大亮了,十里八鄉(xiāng)趕集的鄉(xiāng)親們都陸陸續(xù)續(xù)趕來了,。而此時此刻,,攤主的羊肉老湯鍋也開始沸騰了,,鮮美的肉香飄逸出來,氤氳在這一街熱鬧嘈雜的空氣里……
“開鍋啦,,開鍋啦,,又鮮又香的羊肉湯開鍋啦……”敦厚而熱情的老板,60歲左右的年紀,,一邊大嗓門叫賣著,,一邊手腳麻利地操起刀開始切肉,還要招呼著前來排隊等候的來客,。他的妻子端碗,、加湯、洗刷,,還要添柴加水……忙碌的一天從此拉開了帷幕,。
人們被勾過來,圍成厚厚的三層人墻,。有的瞅見條人縫兒,,趕緊往里面擠。有的踮起腳張望,,還有的一拱一拱往里面簇擁,。老板往往就急了:不忙不忙,大家慢慢等,,慢慢來,,今天是兩只大肥羊,人人有份……
賣菜的小商販不顧自己的生意,,早就在凳子上坐穩(wěn)了,。修牙的江湖郎中從朦朧中醒來,從30里外的西鄉(xiāng)早早趕來,,等的就是這口頭鍋熱湯,。理發(fā)匠也撂了攤子,急匆匆小跑著過來了,。附近村子的居民們,,也端著盆、提著壺,,趕來了……
整個集市,,除了這里,再無熱鬧的場所,。而這種熱鬧喧嘩,,是大集世世代代持續(xù)了幾十年的光景。
幾十年前,在那個物質(zhì)資料匱乏的年代,,老湯鍋更是人們幸福生活的寄托和心靈的慰藉,。
聽父親講,在他的童年時代就經(jīng)常和我的二爺爺一起去大集上喝老湯,。那時的老湯鍋在老槐樹的西南角,、槐蔭路的中段靠近茶壺爐子的位置。那時候的集市比現(xiàn)在壯闊得多,,來趕集的人也多,。東到萬家莊,西到孟疃,,甚至東莞,,南到五蓮,北到吳家樓,。方圓四五十里的地面上,,他們一準知道賈悅大集,知道賈悅集上的老湯鍋,。每逢集日這天,,他們就像約好了似的,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從事各種買賣的人,,從普通的商販,到賣豬的,、賣羊的,、賣兔子的,到販賣牛驢牲口的,,再到鐵匠,、理發(fā)匠、說書匠……他們來到集市的第一件事,,不是打理自己的生意,,而是爭先恐后地來到老湯鍋這里,尋個座位坐下,。然后靜靜地等,,志得意滿地等,驕傲豪邁地等,,望眼欲穿地等,。直到掌柜的端上來那盛滿湯的熱氣騰騰的黑陶盆子,吃客們幸福的時光就來臨了,。
這時候,,風停了,,喧囂停止了,世界完全靜默,,并完全濃縮在這碗湯里……一碗熱湯,,稍稍涼一下,,“咕咚咕咚”幾口就咽下肚了,,這有點像老北京人吃面條那“哧溜哧溜”的韻味——粗獷,豪放,,滑稽,,不拘。
喝完第一碗湯之后,,再泡上煎餅,,一而再,再而三……
其實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是挺拮據(jù)的,,對于老湯鍋,,普通人喝不起,根本就不敢問津,。家境稍微好點的,,多數(shù)人也只是象征性地交上一點錢,并不指望吃多少肉,,而僅僅是為了喝碗湯而已,。
到了我的童年時代,老湯鍋就搬遷到采購站北面的位置了,。喝湯之人,,依然很多。而喝老湯的規(guī)矩卻多少還是變了一些的,。有一個集日,,我和鄰居家的伙伴,帶上煎餅,,去了那里,。店老板看我們是孩子,給我們每人倒上了一大碗豬肉湯(在我們這里,,這叫干老湯,,沒有肉),也沒收錢,,讓我們滿面春風,、歡歡喜喜了好一陣子。
此后,,嘗到甜頭的我們,,每到逢集這天總是靜悄悄地拿了家中噴香的玉米煎餅,,來到老湯鍋這里,盡情地享受湯汁的鮮香美味,。直到有一天,,父母親發(fā)現(xiàn)煎餅少了,于是徹查,,雷霆震怒,。挨了一頓訓斥后,我們就再也不敢去喝干老湯了,。
而老湯,,卻從此成為了我們心底深處銘刻的一個美夢,長大后經(jīng)營老湯鍋仿佛也成為了我們兒童們?nèi)松膲粝搿?/p>
后來,,大集搬到了東面,,蜷縮于旮旯一隅,手腳難以舒展,。商販少了,,趕集的顧客也少了。而隨著經(jīng)濟的巨大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有了巨大改變,,人們在各自的家中也一樣能享受到鮮香美味。世世代代賈悅大集上聲名遠播的老湯鍋,,終于離開了人們的視野,,偃旗息鼓,不知所蹤,。
然而,,多年以來,很多外地歸來的游子,,當他們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親熱的土地,,再次來到集市上,找尋那跨越了時空的鄉(xiāng)愁,,找尋那飄香的老湯鍋時,,他們的臉上總是掛滿了無盡的沮喪和失落。
是啊,,生活變好了,,怎么總是感覺缺少了點什么呢?
再后來,,賈悅大集再次搬家,,回歸到了它的故土家園。三縱二橫的街衢,,是大集最穩(wěn)妥的載體,。又見到了久違的老槐樹,,又見到了飽經(jīng)滄桑的采購站,又見到了供銷社,,見到了老百貨商店……
大集上,,銷聲匿跡十年之久的老湯鍋又回來了。就在賈悅商貿(mào)城的西南角,,就在這片曾經(jīng)飄過香的老土地上又安家落戶了,。
時過境遷,但老湯鍋的味道沒變,,老湯鍋的溫度沒變,,煙火氣依然是它恒久不變的主旋律,。熙熙攘攘的人群,,更是對生活的最美、最全面的注解和詮釋,。喝清湯寡水的老湯的人不見了,,喝干老湯的兒童也不見了……一眼望去,誰的大碗里都盛滿了精致的生活,。
裊裊熱氣,,人間至歡。
在這種滿滿的溫暖的煙火中,,人們體驗到的不僅僅是眼下生活的溫馨,,更是對逝去過往的一種回味,一種物質(zhì)和精神的滿足,,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積淀,。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