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辦刊促工運發(fā)展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12-17 15:16:51
王盡美向王樂平借錢,。
《山東勞動周刊》創(chuàng)刊號,。(資料圖片)
王樂平。(資料圖片)
把報刊當成革命喉舌,,讓輿論宣傳成為對敵斗爭的銳利武器,,這是王盡美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他開展工運的一個重要方式,。即使在條件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他縮衣節(jié)食也要努力辦刊物,一生參與或創(chuàng)辦了《濼源新刊》《勵新》等多種報刊,,其中專門指導工人運動的有《濟南勞動周刊》《山東勞動周刊》,。
多方托人說情終得試刊
各種費用全靠自己承擔
1921年,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這天,,《濟南勞動周刊》出版了,,刊登了王盡美撰寫的出版宣言。
《濟南勞動周刊》真實反映工人的生活狀態(tài),,向勞動者介紹馬克思主義和蘇聯(lián)的情況,,深受廣大勞動群眾的歡迎。為了創(chuàng)辦《濟南勞動周刊》,,王盡美與同志們歷經(jīng)諸多周折,,付出了諸多努力。
開辦這份刊物時,,濟南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剛成立不久,。王盡美與同志們?yōu)槌闪瞎伯a(chǎn)黨早期組織,不僅把各自的貴重物品拿去抵押,,還有不少欠款,。為了指導與促進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即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王盡美還是決定創(chuàng)辦一份像《勞動界》《勞動者》《勞動音》那樣的刊物,。
為克服資金不足的困難,他們想借助《大東日報》副刊辦一份周刊,,王盡美與王翔千去求助《大東日報》主筆的王靜一,。
王靜一是諸城市相州鎮(zhèn)小梧村人,與王翔千是本家,,曾與王統(tǒng)照等創(chuàng)辦《曙光》雜志,,勵新學會成立時,他還代表曙光雜志社從北京趕來祝賀。
在王靜一的引薦下,,王盡美與王翔千拜見了《大東日報》的投資人張公制,。張公制是山東省議會副議長,安丘人,,論起來他們還是老鄉(xiāng),。他們向張公制說明辦刊的目的:“為的是促一般勞動者的覺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尋人的生活,。”將按照“增進勞動者的智識”“提高勞動者的地位”“改善勞動者的生活”三個方針進行,。但是張公制還是擔心他們會發(fā)表一些觸犯當局的不當言論。無奈之下,,王盡美只好又去求助時任山東省議會秘書長的王樂平,,讓他幫著說情,張公制這才答應讓他們試刊一期,。周刊出版費,、發(fā)行全部由王盡美等人承擔。
為了發(fā)行更多報刊,,王盡美與同志們四處推銷,,作為周刊主編的王翔千也整天斜背著一個布包走街串巷地叫賣。
《濟南勞動周刊》被王盡美自豪地稱為“勞動界自有的喉舌”,,可以為工人說話,,為工人伸張權益。“我們這周刊可以介紹各家的學說,,引他們向光明的路上去,。他們自己覺悟過來,那地位自然可以提高了,。”“若是大多數(shù)勞動者都得到人的生活,,其余的那些寄生蟲類,當然也可以容易屈服了,。”《濟南勞動周刊》還公開介紹馬克思主義與俄羅斯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一些情況,,不僅從理論上武裝了工人群眾,還有力地促進了山東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再開周刊債務纏身
為頓飯錢求助同鄉(xiāng)
“嗣后因為經(jīng)濟不繼,不得已宣告停止,。”到1921年底,,《濟南勞動周刊》被迫停刊,。
1922年5月下旬,,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在濟南成立,發(fā)布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宣言》,宣言指出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的目的是“我們將一個產(chǎn)業(yè)底下的勞動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產(chǎn)業(yè)組合,,因為這樣一種團體才能算一個有力的團體,。要這樣的組織法,勞動者才能用他們的組織力,,做奮斗的事業(yè),,謀改良他們的地位呢。”
面對工運形勢發(fā)展的迫切需要,,王盡美在《山東勞動周刊》出版宣言中說:“現(xiàn)在感于世界的潮流和勞動界的需要,,更覺著有這種刊物的印行,實在是刻不容緩,。所以又勉竭弩駘,,繼續(xù)進行,并且從新改組,,易名為《山東勞動周刊》,,作為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的刊物,也是我山東勞動界同人交換智識,,聯(lián)絡感情的純粹機關報,。”
為此,王盡美于1922年7月,,又重新開辦了《山東勞動周刊》,。
為辦刊物,王盡美等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為籌集出版費,,他們除了將個人所有物品變賣之外,還四處借債,,凡是能借到的地方全借遍了,。他們?yōu)榱送锨酚∷①M,不斷更換印刷所,,最多時竟拖欠六個印刷所的九期印刷費,,債主們整天追在他們屁股后面討要。
有一次,,王盡美為了付印刷費,,把身上的錢全部掏光,連一分飯錢都沒剩下,。他無奈之下,,只好找到諸城老鄉(xiāng)王樂平說:“我出門走得急,身上忘了帶錢,給我三毛錢,,把車費付上,。”
當王盡美從王樂平手中接過錢往外走的時候,王樂平的家人好心地跟出來說:“你留在屋里與老爺說說話吧,,我去替你付車費,。”王盡美難為情地說:“我連早飯都沒錢吃了,哪還有錢坐車,。我剛才對你家老爺要錢說是付車費,,其實是為了填飽肚子。”
王樂平的家人聽后,,疑惑不解地問:“你們共產(chǎn)黨人怎么越革命越窮?。∵B飯都吃不上了,。”
王盡美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干革命不是為了中飽私囊,。我們吃不上飯,是為了讓更多的貧苦大眾吃上飯,。”他接著又戲謔地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就要多敲敲像你家老爺這樣的國民黨官員的竹杠,。”
當王翔千聽說這事后,就故意嘲笑王盡美:“你一個堂堂的共產(chǎn)黨組織的負責人,,竟然為三毛錢而折腰,,丟不丟人啊,?”
王盡美說:“這有什么可丟人的,?只要為了革命,為了全天下的勞苦大眾早日過上好日子,,不用說折腰了,,就是從我身上割肉,我也在所不惜,!”
這是《“王大耳”的故事》中的“英雄氣短”一段情節(jié),,我們從中既可以看到王盡美等人當時辦報是何等窘迫與困難,更能感受到王盡美為了革命事業(yè)忍辱負重的高風亮節(jié),。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