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是濰坊丨《懶邊園記》——劉樂一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2-22 08:47:42
編者按 劉樂一教授始終把他成長,、生活,、治學、為教,、創(chuàng)作的漫漫人生旅途,,與故鄉(xiāng)的懶邊園緊緊鏈接,構(gòu)筑起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揮之不去的情感原點,。墾置于清代的昌樂縣懶邊園及百年老宅如今已漸成尋古探今,、著書立言、同仁雅集的人文景觀,。漢字“懶邊”,,一筆一畫,都連著作者的血肉和情感,;故園“懶邊”,,一磚一瓦都連著鄉(xiāng)梓的文脈與塵煙;村莊“懶邊”,,一草一木都連著古營風物,,連著濰坊大地的山水綿延。
劉樂一,,濰坊昌樂人,,山東大學知名教授,山東大學?;赵O計者,,是一位集中國古文字學、易學,、古詩詞研究及創(chuàng)作、金石書畫篆刻研究及創(chuàng)作于一身的資深文化學者,。曾因破譯百年難解的貴州“紅崖天書”和《周易》中的八個卦符而引領(lǐng)學術(shù)界,。主要著作有《一樂齋印存》《懶邊園詩集》《中華繪畫史鑒》《卦符破譯:漢字探源在易學研究中的應用》《尋蹤建文帝》《“紅崖天書”考釋》《祭讀<晉書·羊祜傳>》《狼水》等。
懶邊園記
□劉樂一
家在懶邊謂古營,,
滄桑故里綻梅紅,。
幾番摧折雨風過,
花色依然歲歲同,。
二〇二三年除夕,,
我偕妻兒回到故園,。
闊別時間太久,
大年夜的懶邊宅里,,
影壁下的老梅紅苞待放,,
它像忠誠的守護神,
看守著這座百年老宅院,。
它正悄望著:
滿壁上的紅楹聯(lián),,
廳堂上的紅燈籠,
門框上的紅門箋,。
那升空的紅煙火,,
映紅了鐫刻在門匾上的大字:
懶邊園。
懶邊園不僅意味著鄉(xiāng)情與思念,,
還有兒時的足跡和歡樂,,
她的歷史更讓我浮想聯(lián)翩。
懶邊園北墻外有個塘灣,,
記得它的形狀像個大葫蘆,,
一棵粗大的柳樹斜躺在水面。
小伙兒騎在樹梢上釣魚,,
姑娘在樹干上涮洗衣衫,。
夕陽下它好似一面鏡子,
掩映著彩霞,,回蕩起微瀾,。
塘灣的南岸,
有幾棵大槐樹遮蔽著一面墻基,,
夯實的土墻圍起三畝林地,,
這就是后來聞名鄉(xiāng)里的懶邊園子。
由老老外公道光十年購置,,
這在當年的地契里記載詳細,。
塘灣的上游,
源接西河這條由南淌北的水溪,。
繞過我家林園的墻籬,,
如同天然的護院之河,
潺潺延轉(zhuǎn)半里,,
緩緩流入灣池,,
形如半個馬蹄。
懶邊園子東側(cè),,
是我家的宅房,。
這三進門的四合院落,
建有上世紀初始成的閣樓廳堂,。
母親說我出生在西廂,,
農(nóng)歷丙申年臘月十八日辰時,,
剛出的太陽光耀樓窗,
隨著母親臨產(chǎn)的呻吟,,
家里的黃狗爬到房頂上,,
迎著太陽叫了幾聲,
外公要把它趕下來,,
外婆說天狗護月亮,,
家狗叫太陽,
是吉兆,,吉兆,,
我的小外甥將來會逢難呈祥。
懶邊園,,記載著我兒時的留戀,。
園內(nèi)有幾棵粗大的柿樹,
簇擁著一棵葉茂枝展的茶樹,。
這是園里唯有的一棵茶樹,,
卻滲透著老外公的期盼。
他利用累年生長的枝干,,
精心修盤成一個樹椅,,
每逢讀書都抱我坐在上面。
終生忘不了這棵茶樹,,
老外公苦心七年的藝術(shù)之編,,
我坐上去自得其樂,
仰望著門樓上的飛鴿,,
悠然朗朗讀詩篇,。
記得我七歲那年陽春,
茶樹旁的桃花苞紅吐新,,
我爬到茶椅上看小人書叫《岳云》,。
他錘殺金彈子的故事,
是那樣動魄驚心,,
讀到勝處竟揮枝將桃花打盡,。
隨著被雙槍陸文龍的故事吸引,
不知不覺中憋尿失禁,,
中午六姨喊我吃飯,,
提著尿濕的褲子羞見家人。
這次被老母親重重責打,,
罰我背誦十篇課文,
訓示做事有度要懂得節(jié)制,。
那情景歷歷在目,,
娘的母愛不縱更是銘記在心,。
懶邊園子的東北角,
是我家蓋的碾坊,。
沿街開了個小門,,
平日里自家私用,
每逢五排十開放,。
村鄰們可以來這里碾米磨糧,,
夏日里都喜歡聚在坊外乘涼。
這年我六歲,,
老外公決定開設幼兒學堂,,
要親授族門子弟蒙學,
地點選在這三間碾坊,。
開課定在晨前卯時,,
此時的天還沒有亮,
那偌大的碾盤就是課桌,,
學童自帶小燈圍聚碾旁,。
月牙西下我被叫醒,
老外公手執(zhí)燈籠領(lǐng)我進碾堂,。
待其他學仔魚貫而入,,
誦讀床前明月,
仿寫周吳鄭王,。
《三字經(jīng)》總是難懂,,
茍不教不知此茍為草旁,
只想家里的黃狗吠叫汪汪,。
碾坊里的照明最為心傷,,
當時燈用煤油極其匱乏,
村鄰將蓖麻籽剝皮,,
一粒粒白籽被串成火棒,,
盡管燃時極短倒也明亮。
啪啪的焰火催人速讀,,
短暫的燈火逼迫著一目十行,。
感謝這串串蓖燈之光,
久而久之的碾盤苦讀,,
學仔們彼此練就了過目不忘,。
為此村童唱起了歌謠:
“一串蓖麻照磨坊,
六個學仔齊聲唱,,
日月水火天不亮,,
起早爬黑盼太陽。”
謹肅的老外公笑了,
這幫仔兒們有希望,。
懶邊園子的南墻根,,
生長著從外地移植的洋姜,
這洋姜卻讓全家躲過一場饑荒,。
自我記事起,,
故鄉(xiāng)的生活疾苦,
村里逢災時常有人饑餓病亡,。
有的鄰居去闖了關(guān)東,,
撇家舍業(yè)流落他鄉(xiāng)。
我家多虧了園里的這些洋姜,,
因為它生可煮熟充饑,,
曬干可作過冬的儲糧。
盼來清明過后谷雨前,,
園里便可采擷鮮嫩的榆錢,,
還有紫色的桑葚、蕪菁的蔓,,
用它摻上面粉蒸菜團,。
夏日雨霧剛過,
園里的樹墩頭周邊,,
會尋找到蘑菇一片,。
記得外婆用藕葉包上蘑菇,
撒上炒過的芝麻和椒鹽,,
在火灶中烤熟,,
這是我最喜歡吃的香菇飯。
懶邊園不是富家花園,,
它樸實無華村俗自然,。
既無樓臺亭榭,
又無奇石雅觀,。
植有柿棗桑榆,,
栽有棠紅杏甜。
北有松頭撥云,,
南有楸林參天,。
園子東側(cè)有兩塊豎石,
石上鑿有幾處孔眼,,
外公說是拴馬用的,,
我常騎在石上躍馬揚鞭。
經(jīng)拴馬石往北十步,,
有棵百年枸杞,,
粗壯的軀體,,
簇擁著稠密的旁枝。
春天黃黃的花朵,,
秋天紅紅的果實,。
在它的東西兩側(cè),
分別是兩口水井,,
西井水甜東井水澀。
甜水我家飲用,,
澀水用作澆地,。
懶邊園子趣味難忘,
捕來蜻蜓拴在尾上,,
手執(zhí)細線送它飛翔,。
捕幾只蝴蝶制作標本,
捉來蟋蟀大斗螳螂,。
難忘的是逮來兩只牽牛郎,,
把它縛在細棒兩頭,
再將孔眼鉆中央,,
平衡地插在鐵絲上,。
牽牛郎一前一后叫著轉(zhuǎn)動,
最愛看它那抖顫的小翅膀,。
懶邊園啊,,
我可愛的故鄉(xiāng),
滄桑歲月宛如夢,,
追夢唯有少年長,!
懶邊老宅醒了,
聞著新年煙火余香,,
聽著迎春爆竹的續(xù)響,。
大年初一,
我在院里折了一枝紅梅,,
插在了為祈禱平安,,
按家俗擺供的香案上。
我妻兒也是第一次來故宅過年,,
喚我出門去拜見鄰里宗長,。
懶邊的天剛剛蒙蒙亮,
我走過二門步入胡同,,
感悟與苦讀碾坊的路程一樣,。
抬望眼見晨光,
竟不知何處覓碾坊,。
懶邊之源何在,?
懶邊園子何往?
五十年變故如燃一支香。
我挽著妻子轉(zhuǎn)回了身,,
哽咽無語空惆悵,,
迎著宅門上的紅燈籠,
淚眼凝注在楹聯(lián)上,,
這是老外公遺囑的宅門聯(lián)句:
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2023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
于昌樂縣懶邊園故居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