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災情面前,,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我們和災區(qū)人民的心緊密連在一起,共同抗震救災,、重建家園,。”1月4日下午,回憶起在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韓陜家村救災時的情景,,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主任任永亮說,。
韓陜家村向先鋒應急救援隊贈送錦旗。
先鋒救援隊26小時抵達積石山縣
1月4日下午,,記者在位于寒亭區(qū)的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見到了任永亮,。他穿著一身橙紅色應急救援服,正在對此次奔赴甘肅參與抗震救災工作進行書面總結,。
“當時大家心里都提著一口氣,。”任永亮說,在接到地震災情信息后,,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當即向有關部門提交了跨區(qū)域救援申請,,并在等待批復期間組建了一支由15名救援人員、3輛救援車,、2頭搜救犬組成的地震救援專業(yè)隊伍,,隨時待命。
2023年12月19日晚9時,,經(jīng)應急管理部救援協(xié)調局批準,先鋒應急救援隊出發(fā)前往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參與救援工作,,于2023年12月20日晚11時順利抵達積石山縣,。“災區(qū)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區(qū),,夜晚氣溫跌破零下二十攝氏度,。到達當晚,我們立即投入救災物資轉運工作,。”任永亮說,。
抵達積石山縣后,先鋒應急救援隊立即投入救災工作,。
在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下,,先鋒應急救援隊被派往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韓陜家村,與當?shù)鼐仍α柯?lián)合開展賑濟救災工作,。“穿過蜿蜒的山路到達韓陜家村后,,我們與甘肅省駐村幫扶工作隊、當?shù)卮逦闪⒘伺R時黨支部,。”任永亮說,,那一刻,大家心里都充滿了力量。
受助群眾要把合影掛在新家墻上
韓陜家村下設12個社,,有907戶4399人,,先鋒應急救援隊需在村內(nèi)搭建17處安置點。“救災期間,,當?shù)睾⒆右姷轿覀兌紩O履_步敬禮,,村里人都知道我們是從濰坊來的救援隊。”任永亮告訴記者,,災區(qū)群眾也給予了他們許多溫暖,,老人遇到他們時,會拉住他們的手問有沒有吃飯,、吃飽,;孩子遇到他們時,會把領到的零食塞到他們的口袋里,。
韓陜家村12個社的社長都是老年人,,大部分普通話說不標準,溝通起來多有不便,,當?shù)卮迕耨R建雄便自告奮勇當起了向導與翻譯,跟隨先鋒應急救援隊奔波于12個社之間,,溝通安置點選址及救災帳篷,、應急廁所搭建等問題,,儼然成了救援隊的一份子,。
任永亮(右一)與馬建雄(左一)
令任永亮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一位老人,。“老人的子女在南方打工,與孫子留守在家,,我們把他家里的值錢物品都搶救了出來,。”任永亮說,事后,,老人要求與任永亮等人合影,,說要永遠記住他們這群來自山東濰坊的“孩子”,。因忙于救災,任永亮遲遲沒能把照片拿給老人,。“那天,,老人的孫子看到我后,跑過來從口袋里拿出兩袋干果讓我吃,,提醒我別忘了合影的事,,他爺爺說要把合影掛在新家的墻上,。”任永亮坦言,那一瞬間,,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團結和善良讓他的眼眶濕潤了,。
受助群眾與先鋒應急救援隊員的合影
13天為災區(qū)群眾搭建救災帳篷345頂
在忙碌與感動中,救災工作接近尾聲。其間,,先鋒應急救援隊為災區(qū)兒童搭建了“帳篷學校”,對他們進行了災后心理疏導,,并為災區(qū)群眾普及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突發(fā)情況下的自救及他救等知識,。
濰坊十幾家愛心企業(yè)通過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為災區(qū)捐助了救災物資,。我市寒亭區(qū)的王小偉,、董福英夫婦抵達積石山縣后,也經(jīng)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接洽,,為救援人員免費做起了雞蛋灌餅。
先鋒應急救援隊員為災區(qū)兒童發(fā)放零食。
截至2024年1月1日,,先鋒應急救援隊共為災區(qū)群眾搭建救災帳篷345頂、板房95套,、應急廁所28套,發(fā)放棉被毛毯6200件,、折疊床1500張、棉服1800件,、米面糧油62噸、賑濟家庭箱1000件,。1月1日晚7時,,結束救災工作的先鋒應急救援隊隊員趁著夜色“不辭而別”,于1月3日上午9時返回濰坊,。“當看見收費站上的‘濰坊’二字,我們知道終于到家了,,可以松口氣了,。”任永亮說,。
先鋒應急救援隊員為災區(qū)群眾搭建救災帳篷。
作為全市唯一的省級社會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濰坊先鋒應急救援促進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來,先后參與處置了各類救災救援任務467起,。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屬于濰坊先鋒應急救援隊的無畏故事,,將在每一個危急關頭繼續(xù)書寫。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益閣/文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