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畫作《寒林騎驢圖》
《寒鴉圖》
《驟雨圖》為李成的早期杰作,為宏闊雄偉的大山大水,,已經失傳,。《寒鴉圖》是其少見的表現“寒林平遠”的絹本水墨長卷,被大家趙孟頫稱為“能”品,。卷上共有49只鴉,,形態(tài)各異無一雷同,可見畫家追摹自然的寫實功力,,乾隆題詞“圍爐不忍展圖看”,,這是冷到極處的寒涼。
《驟雨圖》今已失傳
詩文著錄中可見風采
北宋末期江西派詩人李彭有詩:“往時李成寫驟雨,,萬里古色毫端聚,。行人深藏鳥不度,便覺非復鵝溪素,。”詩中提到的《驟雨圖》,,為李成的早期杰作,今已失傳,,但時人詩文著錄中提及頗多,,從這些文獻記載中也能得窺其風采。
據劉道醇《宋朝名畫評》記載,,直史館劉鰲精于鑒賞,,看到《驟雨圖》愛之不已,也口占一絕:“六幅冰綃掛翠庭,,危峰疊嶂斗崢嶸,。卻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巖前瀑布聲,。”在六幅鵝溪冰綃之上,,畫家寫危巒疊嶂、寫飛瀑奔流,、寫風雨大作,,這里不再是寒林平遠,完全是宏闊雄偉的大山大水,,全景式構圖,,臨流飛瀑、水聲激蕩,,氣象萬千,、變幻神妙,堪稱古典寫實山水的代表作,,不僅讓觀者為之神魂顛倒,,也對李成最重要的傳人郭熙產生了極大影響。
寒林平遠水墨長卷
趙孟頫稱之“能”品
李成作品多是豎軸,,《寒鴉圖》是其少見的表現“寒林平遠”的絹本水墨長卷,,畫卷前后隔水皆是宋代橙黃花綾,。拖尾有元人趙孟頫、貫云石,、仇遠和明人陳彥博的題詠,,可見此畫之珍貴。趙孟頫的題跋是“林深雪積,,寒氣逼人,,群烏翔集,有饑凍哀鳴之態(tài),,亦可謂能矣”,。這幅畫被大家趙孟頫稱為“能”品。歷代畫錄大多把此圖歸于李成名下,,也有近代研究者認為,風格與李成“不似”,,推測可能是南宋李成傳派的作品,。
然,李成畫風多變,,雖世人多記載他善畫煙云,、雪景、寒林的平遠之景,,其實對于學養(yǎng)深厚的李成來說,,無論煙云變滅還是朝暮流轉,他都能得心應手盡繪事之能,。
隨著畫卷徐徐展開,,起首處坡岸蒼潤,幾棵虬屈瘦硬的古木躍入眼簾,,蒼然如鐵,、疤節(jié)如瘤,氣韻翕張溢出畫面,,有著以一當十的視覺張力,,深得“骨法用筆”之三昧。樹枝用中鋒勾勒,,倚側多變,,勾連穿插,構畫出疏密錯落的空間,。淡墨渲染天色,,花青抹出沙腳,地勢復雜回環(huán),,近岸淺水處,,寒汀荒草樹枝上皆披霜戴雪,,寒鴉聚散如跳動的音符,或三五成群林杪凝駐,,或呼朋引伴林間盤旋,,或俯首飲啄岸邊殘雪,這些林間的精靈,,盡情享受著幽寒的靜謐,,讓寒冷變成了熱鬧的暖煦?!逗f圖》卷上共有49只鴉,,一只鴉寥寥數筆,卻形態(tài)各異無一雷同,。畫家追摹自然的寫實功力不可小覷,。
畫面中段有四只寒鴉在同伴的召喚下急急地投向樹林,仿佛啁哳之聲在山谷間忽遠忽近回蕩,。飛鳥歸林,,有樹可棲,是謂“歸來”,,仿佛李成在天地之間找到了寄托身心的去處,。雖是李成慣常描繪的雪景寒林題材,但是這幅畫驛動著生命的大歡喜,。有“攪盡寒煙漠漠荒”的歡悅與跳脫,,有“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的喟嘆,有“人生忽如寄”的惆悵,。朱良志在他的《暮鴉賓鴻》一文中說:“這些神秘的鳥,,引發(fā)了藝術家、詩人的無限遐思,。它們遠足,、尋覓,唯戀舊時枝,,不做雕梁客,,專撿寒林枯枝棲,這些都折射出藝術家,、詩人的精神世界,。”的確,翻開一部中國繪畫史,,暮色寒鴉題材真是數不勝數,,歸鳥來去匯入黃昏渾蒙,俯仰于放曠的世界,,也便是李成和歷朝歷代的畫家們從容曠達人生境界的寫照吧,。
寒鴉起落處,,雪霽嚴林、寒塘衰草,,連乾隆都題詞“圍爐不忍展圖看”,,這是冷到極處的寒涼啊。畫卷緩緩推進到中后段,,古木叢林盡處,,一枝斜歟布指,指向一灣開闊的活水,,水邊藻荇凝凍,,灌木叢叢、木葉未脫,。兩岸左右參差遙相呼應,,鴉雀啁啾著連綴成跨越河流的曲線,寒氣奪人又似乎孕育著無限生機,。中景幾株淡墨寫就的古樹,,比左面撐天的古樹更加遠淡秀雅。右邊的樹林密不透風,,左邊的河流疏可走馬,正是李成畫論《山水訣》中“既追險絕,,復歸平正”主張的最好踐行,。
畫面空間感極強,仿佛可以讓人沿著溪岸,,踱步走進畫面深處那云霧縹緲間的煙林,。畫家對自然造物的體察相當深摯,遷想妙思將積雪,、寒林,、歸鴉融匯于一幅長卷之上:從近景的古樹叢林,到遠處暮靄迷蒙的倩林原野,,表現了廣闊的天地,。迎面一灣溪水占了畫幅的左邊一半,水邊兩岸高坡平渚錯落烘托出一道蜿蜒曲折的河流,,漸行漸遠漸細漸瘦,,緩緩將觀者的視線和遐思引導到極遠處隱約一架小橋,引向遼遠無垠的天際,,余音裊裊,,絲縷不絕……
雪景山水存世較少
所作雪圖被稱一奇
李成心頭凜然有冰雪。非獨是《寒鴉圖》中雪意闌珊,,他還畫了許多以群山覆雪為題材的雪景圖,??芍^累累大觀、雪跡斑斑,,但這些作品大多已不存世,,我們只能從存世的幾幅作品中窺見李成之雪景樣貌,雖碩果僅存,,然窺一斑而見全豹,,亦稱一絕。北宋末年至南宋時期的著名畫論家,、藏書家鄧椿《畫繼》記載:“山水家畫雪景多俗,。嘗見營丘所作雪圖,峰巒林屋皆以淡墨為之,,而水天空處,,全無粉填,亦一奇也,。”清代張庚在其中國畫論著作《圖畫精意識》中謂李成畫雪“其雪痕處,,以粉點雪,樹枝及苔俱以粉勾點”,。
困頓于喧囂跌宕的紫陌紅塵,,一場雪可以安頓疲憊的靈魂。文徵明曾曰:“古之高人逸士多為雪景,,蓋欲假此以寄歲寒明潔之意耳,。”
《寒林騎驢圖》是李成雪景山水的代表作,為張大千大風堂舊藏,,上有大千題跋“大風堂供養(yǎng)天下第一李成畫”,。劈面一株長松奇姿高峻、凌云屹立,,對角線構圖讓畫面充滿動感,,老松勾皴兼用筆勢蒼勁。山石陰面有皴,、仰面涂白,,觸目雪意闌珊??菽竞滦轮€發(fā),,寒溪凝滯氣象蕭森,有雪笠寒人策驢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隨,,皆弓腰俯首踽踽而行,寓意北風正勁,,寒氣奪人,。羈旅歸家就像飛鳥投林,,旅人的風雨飄搖之態(tài)躍然畫上。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