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近日,由鄭曉龍執(zhí)導(dǎo),、高滿堂編劇的電視劇《南來北往》在央視八套和愛奇藝收官,播出期間收視率節(jié)節(jié)攀升,,一舉超越同期影視劇,。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南來北往》拍攝地選在濰坊,,實現(xiàn)了文化與城市之間的雙向奔赴,。劇中演員與濰坊人共同演繹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少濰坊人也借著這部劇,,訴說對這座城市最濃烈的情感,。
為劇組提供近百件老物件
希望引起濰坊人情感共鳴
濰坊紅色記憶博物館坐落在坊子區(qū)坊茨小鎮(zhèn),羅洋是這里的館長,。館內(nèi)常年對外展出的老物件不僅經(jīng)歷了過去的歲月,,更見證了一代代人成長的點滴。
羅洋駐足《南來北往》取景地,。
據(jù)悉,,《南來北往》的故事自二十世紀(jì)70年代末講起,這部年代戲帶領(lǐng)觀眾穿越時光,,品味火車上的人間百態(tài),。為打造出充滿懷舊氛圍的場景,劇組可謂煞費苦心,。羅洋為劇組提供了二十世紀(jì)的電視機,、收音機等近百件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仿佛一支支畫筆,,勾勒出那個充滿活力的年代,。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老一輩人用過的東西,,雖然看起來陳舊,,卻承載著那代人的記憶和情感。”羅洋說,,《南來北往》在坊茨小鎮(zhèn)拍攝,,他感到特別自豪。他提供老物件是對劇組工作的支持,,也希望通過這些老物件引起濰坊人懷舊情感的共鳴,讓劇情更加真實,、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羅洋除提供老物件外,,還作為特邀演員,在劇中客串了一名鐵路乘警,。在該劇第17集中,,有一場鐵路乘警開會的戲份,,羅洋面對眾多實力派演員,絲毫不怯場,。同時,,演員身上的敬業(yè)精神也讓羅洋感動不已。“這些演員都非常敬業(yè),,他們常常利用拍攝間隙一遍遍溝通臺詞,、討論戲份,為這部劇付出了很多,。”羅洋說,,拍攝時天氣非常寒冷,厚厚的羽絨服也難以抵擋刺骨的寒風(fēng),,但劇組演員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
“穿上鐵路乘警服裝時,我感覺自己回到了二十世紀(jì),,和那個年代有了一次愉悅的牽手,。”羅洋說。
一部影視劇,,“種草”一座城,。《南來北往》的播出,,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打卡坊茨小鎮(zhèn),。羅洋接待了一位從青海省趕來參觀坊茨小鎮(zhèn)的女游客,她對這里獨具魅力的建筑贊不絕口,。
面試時演唱京劇選段
讓劇組人員眼前一亮
13歲的孫藝源家住昌樂縣寶都街道,,他從小喜愛戲曲,目前就讀于中國戲曲學(xué)院附屬中等戲曲學(xué)校,。在電視劇《南來北往》中,,作為一名小群演,他充滿靈氣的表演受到劇組人員的一致稱贊,。
孫藝源(左)與演員丁勇岱(右)
孫藝源的爸爸告訴記者,,《南來北往》拍攝前夕,他接到一位在劇組工作的好友的電話,,建議他帶著孩子到劇組試戲,。第一次面試,劇組并沒有立即確定,,這讓孫藝源內(nèi)心忐忑不已。約一周后,,他們接到劇組通知再次面試的電話,。孫藝源很珍惜來之不易的第二次面試機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表現(xiàn)自己,。
孫藝源雖然年齡不大,,面試時卻表現(xiàn)得自信大方,換上服裝后,,形神,、氣質(zhì)都十分符合角色形象。為抓住這次機會,,他還現(xiàn)場演唱了京劇《黃金臺》選段,,清亮的嗓音和扎實的基本功讓劇組人員眼前一亮。最終,,孫藝源從眾多參加面試的孩子中脫穎而出,。
孫藝源在該劇第1集、第8集中扮演了一名在街邊玩耍的孩子,。雖然戲份簡單,,但他在拍攝時絲毫沒有懈怠,將兒童的天真爛漫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得到不少主演的好評,。
這次表演經(jīng)歷讓孫藝源感受到演員的不易,不僅磨煉了意志,,提升了綜合能力,,也堅定了學(xué)好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的決心。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超/文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zé)任編輯:陳曉芳
一審:陳曉芳 二審:李倩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