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5-31 10:53:47
大自然的摯友
詩意的博物學家
◎路來森
中國人識得梭羅,,大多是因為他的《瓦爾登湖》。其實,,梭羅的著作又何止一本《瓦爾登湖》,!盡管在生前,梭羅只出版過兩本書:《瓦爾登湖》和《河上一周》,,但他卻留下了大量的日記和遺稿,。
后人據(jù)此,不斷進行挖掘,、整理,,于是,梭羅更多的作品得以陸續(xù)面世,,《夜色和月光:梭羅散文選》即是其中之一,。該書收入梭羅散文十二篇,集中呈現(xiàn)了“臻于巔峰境界的散文作家”的梭羅,。
作為博物學家,、自然詩人,梭羅的散文當然以“自然萬象”為寫作重點,,諸如:河流,、湖泊、野草、鳥雀,、走獸,、樹木,以及天空,、風雨等,。而他筆下的這些“自然萬象”,又都是他“漫步”思考的結(jié)果,,“漫步”的活動中心則是康科德——“他一生都在漫步,,都在深入地研究百草、松林,、月光和康科德的河流”。
“漫步”,,就使梭羅的散文呈現(xiàn)出特殊的結(jié)構(gòu)方式:常常以“游蹤”為線索,,移步換景。“漫步”所至,,舉凡自然環(huán)境,、景物片段、花草樹木,、走獸蟲魚等,,都在他的筆下得到紛繁呈現(xiàn)。也基于此,,在梭羅的散文中,,精彩的場景描寫、精致纖巧的細節(jié)描寫,、富有哲理的語句,,在在有之,給人以極大地閱讀享受,。
我們不妨來看,,梭羅對一段漫步過程中,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的描寫:
“這里不見房屋,,偶有鷂鷹飛過,,雙翼鍍著金邊,或是一只麝鼠,,在洞口警覺地張望,。一條小溪從草場流出,像一條黑線緩緩前行,,在殘樁斷株間迂回蜿蜒,。我們在這光芒中漫步,它澄澈如許,光輝如許,,將枯草和落葉染成了金黃,。這光芒又是如此柔和,如此恬靜,,讓我沐浴在這微波不興,,寂然無響的金色海洋之中。”
文筆細膩,,細節(jié)精彩,、生動,真是柔美極了,。
作為一名“自然詩人”,,梭羅散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詩意”彌漫?,F(xiàn)象上,,梭羅的散文,每每將詩歌融入其中,,詩歌成為了散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質(zhì)上,梭羅散文的這份詩情,,是一種“融入”:他把詩情,,融入描寫之中,融入細節(jié)的表現(xiàn)之中,,融入文化史料的運用之中,。重要的是,他的這份“詩情”,,并非浮泛之情,,更非“故作多情”,他的這份“詩情”,,一方面來自大自然的感發(fā),,另一方面也來自他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故爾,,其詩情,就常常充滿了哲理,,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
一位好的散文家,其文章往往呈現(xiàn)出一種“多維性”,,文章給讀者帶來的閱讀思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梭羅的散文,,尤其如此,。
讀梭羅的散文,我們在享受其對大自然描寫,,所呈現(xiàn)絢爛之美的同時,,我們還能從中讀出一個更多彩、多面的梭羅,。
因為至情至性地熱愛自然,,梭羅對世俗,就難免捍格不入,,其文章常常表現(xiàn)出一些“反世俗”的思想,。如,他討厭“政治圈子”,,甚至于“社交圈子”,。他說:“社交圈子里找不到健康,健康在大自然之中,。”
自然與藝術(shù),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梭羅熱愛自然,,對藝術(shù)也有著自己的思考。梭羅認為:“盡管人類擁有藝術(shù),,但在我眼中,,很多時候他們對自然的反應并不比動物高明,就此而論,,人類跟自然尚未結(jié)成理性的關(guān)系,。”簡言之:藝術(shù)對自然的反映或者表現(xiàn),還遠遠不夠,。甚至于,,由此他還思考到教育,他認為學校對學生在“自然教育”方面遠遠不足,,比如,,對色彩的掌握,可以取法自然,;就求知而論,,如果離開了自然,孩子們就如同生活在“迷霧”之中,,缺少真正的自由,。
對錯與否,,我們只能說:那只是梭羅當時的思想。今人,,也只是作為一種閱讀,、研究,來認識彼時的梭羅罷了,。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quán)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