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幼童在廣場上玩樂,老人在“幸福小院”休閑,、就餐,;夜晚,,婦女在廣場跳起時髦的廣場舞。村民茶余飯后,,到廣場娛樂健身,、到休閑公園聊聊家常,幸福生活好不愜意,。濰坊市昌樂縣寶城街道東徐村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問需于民,把貼心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讓文明新風吹遍大街小巷,,切實提升了村民精氣神、凝聚力,、幸福感,。
建設幸福食堂筑起老有所養(yǎng)陣地
東徐村充分發(fā)揮周邊企業(yè)多、員工數量多的優(yōu)勢,,通過拆除整理村西側3500余平方米殘垣斷壁,、廢棄宅基地,建設民居小院向外出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項目現(xiàn)已建成8處小院,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5萬元的收入,。東徐村將其中一處小院改造為幸福食堂,,面向70歲以上老人開放,每人每頓飯只需花2元,,其余由村里補貼,,以解決村內76名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難問題,。村干部,、黨員志愿者等主動擔當,承擔做飯,、打飯,、打掃等工作,也會在飯前飯后和老人們聊家常,、談政策,、議村事。為保障幸福食堂常態(tài)化運行,,村干部在院內和村莊的一些閑置地塊種植蔬菜,,專供食堂使用。與此同時,,村干部積極動員發(fā)動周邊愛心企業(yè)為幸福食堂捐助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培育精品項目打造老有所樂樂園
為進一步擴大居家養(yǎng)老服務圈,,提高“為老”服務水平,,東徐村又把幸福食堂和臨近的一處小院聯(lián)合打造成“幸福小院”,設置了棋牌室和閱覽室,,不僅為來幸福食堂就餐的老年人提供歇腳消食好去處,,更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居家養(yǎng)老服務功能。在此基礎上,,總結就近互助養(yǎng)老模式經驗做法,,圍繞“青耆相伴”“關愛直通車”“鄰舍支持”三大計劃,開展“愛在桑榆間,,為霞尚滿天”文明實踐項目活動,。依托小組活動,挖掘老人自身潛能和優(yōu)勢,,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培養(yǎng)興趣愛好,,不斷提升老人的參與性,,使其在互助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增強歸屬感,。通過多元活動精準對接需求,,聯(lián)動各方資源,系統(tǒng)化,、持續(xù)性地開展各類服務,,讓老年人的物質、精神生活得到全方位照料,。
改善人居環(huán)境建設生態(tài)宜居家園
東徐村把改善提升人居環(huán)境,、建設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過綠化亮化,、道路硬化,、休閑設施改造等民生工程,以點帶面,,不斷刷新村莊顏值,,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蛻變,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按照“1+1+N”模式,,深入推進村莊品質提升,在村中心位置,、村北側空地,,分別建設一處面積1300余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一處占地7畝的休閑花園。安裝圍欄2500多米,,栽植各種綠化苗木10余萬棵,;修建停車場7處,共33個停車位,;修建戶戶通連接路668平方米,,鋪設瀝青道路1350平方米,一幅美麗宜居的鄉(xiāng)村畫卷映入眼簾,。東徐村從人居環(huán)境整治到村容村貌提升,,串點成線、由線成面,,“顏值”和“氣質”都有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