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單氏家乘》記載的單疇書世系。
單疇書為《高密單氏家乘》所作跋文,。
“吾東萊之有諸單,,猶江左之有顧陸、潁上之有荀陳也,。其文章累葉,,衣被海內(nèi),,歷金閨、翔王路者不可勝紀,。”這是清初與施閏章并稱“南施北宋”的著名詩人宋琬對高密單氏家族的由衷贊嘆,。
先祖源流說法不一
祖籍鳳陽得到認同
單疇書(1669—1729),字演先,,一字惟訪,,號礪峰,清代高密北隅人,,居縣城東門里,,高密單氏第十二世,雍正年間官至戶部右侍郎,,清國史館《大臣列傳稿本》《滿漢名臣傳》皆為其立傳,。
高密是單氏家族的重要發(fā)祥地。歷史文獻顯示,,單氏家族早在北宋就是高密宦族,,延至元代高密尚有單姓居住。今天全國各地,,如山東龍口,、河南固始、河北撫寧,、遼寧金州,、湖南平江等地的單氏家族都源自高密。關于單疇書先世源流,,歷史上曾存在不同說法,,不同時期編纂的《高密單氏家乘》亦記載不一,而高密民間也一直流傳著“老單”“新單”之說,。明末翰林,、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劉鴻訓在《高密單氏家乘序》中說:“密之有單氏也,世其家于密,,或曰避金元之亂遷居于茲,。”而清康熙進士、官至浙江巡撫的諸城人王度昭在《高密單氏家乘序》中卻說:“其先世居江南鳳陽,,明初始遷山左高密,。”
祖籍鳳陽說在清代得到高密單氏族人的廣泛認同。“昆山三徐”之一的徐元文為高密進士單務嘉之母撰墓志銘云:“單之先,,本家淮南,,洪永間始遷高密,為著姓,。”單疇書后來為《高密單氏家乘》作跋時也說:“余之先,,自江南鳳陽遷于山左高密,,至疇十有二世。”清乾隆年間單作哲續(xù)修《高密單氏家乘》亦云:“始祖五十公,,相傳江南鳳陽府人,,明初徙居高密。”清代名臣,、諸城人竇光鼐為高密進士,、銅仁知府單烺撰墓志銘亦說:“先世鳳陽人,自洪武中遷高密,,為邑盛族,。”
七世祖始走科舉之路
明末發(fā)展為高密望族
單疇書先世遷居高密后,世居高密北隅窯頭村,,被編入匠籍,,歷經(jīng)數(shù)代并無聞人,甚至幾無游學邑庠者,。至七世祖單世英,,明嘉靖年間歲貢(科舉時代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的一種),,官陜州訓導,,其家族至此始有出仕者,此后濡染書香者漸多,。
至第八世,,單永厚以歲貢官臨洮府教授,單綋(hóng)以歲貢官魯府教授,,單純以歲貢官嵩縣教諭,,雖都是卑微學官,但詩書之澤已顯昌隆之兆,。乾隆年間單永厚后裔單作哲曾立傳經(jīng)堂主祀單永厚,,并稱譽太高祖單永厚說:“吾族詩書之澤,始于教授府君,。”
至明萬歷年間,,單家第九世中,單永厚之侄單崇中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戶部郎中,;單純之子單明詡中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官順天巡撫,、右都御史,;單永厚堂侄單燦,以監(jiān)生官寧波府通判,。高密單氏由此正式進入科宦之族,。正如萬歷年間劉鴻訓在《高密單氏家乘序》中所說:“子姓繩繩,,冠冕濟濟,幾三百戶口,,隸于城隅之北強有半,,蓋號稱望族矣。”
崇孝尚文 好家風推動單氏走向興盛
與明清時期許多世家望族一樣,,高密單氏家族有著良好的家風傳承,,特別注重孝悌傳家。其五世祖單璁(cōng),,居縣北窯頭村,,家貧務農(nóng),與弟單璘友恭無間,。曾在村東買地一區(qū),,對家人說:“吾兄弟幼貧賤,作息未嘗離形影,,歿后葬必同兆,,使魂魄常相依,且令后人知之,,無墜家法,。”光緒《高密縣志》記載說:“其后子姓繩繩,科第輝映,,人咸謂孝友所貽云,。”單疇書的族祖單若魯曾作詩論述兄弟間的情誼說:“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單疇書的族曾祖單崇,,事父母極孝,,兄弟同爨(cuàn)多年,他雖然因擒拿大順軍派往高密的偽縣令而遭義軍殺害,,但他忠君愛國,、大義凜然的精神被單氏子孫世代銘記。正如清乾隆年間南安知縣單可垂所說:“吾宗家世本忠孝,,烈愍大義照乾坤,。惟愿共與子勉旃,不愧單氏之子孫,。”
高密單家自濡染書香后,,特別崇尚教育?!读翼珈豚l(xiāng)賢節(jié)略》載,,單疇書的族曾祖單崇歸里后,,于私第東北立書院,集諸弟與子侄晨昏課讀,,雖酷暑寒夜,,“日必再至,以董其課藝”,。同時廣延名流,,與四方名士講論,后來其子侄科第聯(lián)翩,,仕宦不絕,。明末官至順天巡撫的單明詡歸鄉(xiāng)后,曾延請諸城名流丘志廣教授其子單若魯諸兄弟,。光緒《高密縣志》載,,單疇書的族祖單若魯歸里后,“辟小園于城隅,,顏曰:秋水居,。集子侄讀書其中,躬自督課”,。單若魯曾說:“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家業(yè)自勤儉中來。”其后裔英才輩出,。單疇書族祖單父琴有詩云:“風水不須野外求,,鐵鞋踏破何時休?來龍不遠無難覓,,只在螢窗雪案頭。”高密單家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謙虛低調(diào),,從不自夸。單疇書的族祖單若魯,,居鄉(xiāng)溫和,,人咸欽服,曾自我評價說:“我有三無,,做公子無貴介氣,,做秀才無名士氣,中進士無鄉(xiāng)宦氣,。”高密單家歷次編纂家乘族譜,,與當時眾多世家望族顯著不同的是,其家乘族譜從不為先祖立傳,,亦不收錄族人的行狀,、墓志,、墓表等歌功頌德類文章。單疇書族叔單庾在《高密單氏家乘序》中曾說:“不為綺雯彩筆以揚先烈……不能實不欲也,。”良好有序的家風傳承,,為高密單氏家族的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nèi)動力,最終推動整個家族走向興盛,。
嗣承家學 單疇書受家族影響頗深
單疇書先祖五十公遷高密后生有二子,,長子單慶、次子單旺,,其后裔族人分別稱為老大支,、老二支。戶部郎中單崇出自老大支,,單疇書一系與順天巡撫單明詡同為老二支后裔,。單疇書祖父單汝望,字澤寰,,未取得學銜,,按輩分,他是順天巡撫單明詡的族侄,。
單疇書之父單綺千,,字文朗,清康熙十七年(1678)歲貢,。民國《高密縣志》稱其“誘掖后進,,多隱德”。單疇書的大伯父單繡千,、二伯父單勸,,皆為庠生。至單疇書這一代,,高密單家已綿延十二世,。單疇書胞兄弟二人,其兄單羲書,,字畫先,,監(jiān)生,考授縣丞,。
單疇書自幼受家族影響頗深,。他在《高密單氏家乘跋》中曾記敘,單疇書族祖,、曾任內(nèi)宏文院侍讀學士的單若魯纂成族譜稿本但沒有刻印,,單疇書之父單綺千“欲纘承之,時加參訂”,最終纂成一卷,,常常出示單疇書,,述及“孰為某支,孰為某派,,若者以俊良而膺章服,,若者以謹愿而安素業(yè)”。并告誡單疇書:“祖德培植頗厚,,爾謹志之,。”可惜單綺千中道崩殂,所纂族譜未能刻印,,剛過弱冠之年,、家境并不豐腴的單疇書一時也難以完成父親心愿。迨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單疇書時任江蘇贛榆知縣,,其族叔單庾將自己增訂的《高密單氏家乘》交付單疇書,由單疇書捐資刻印行世,,最終完成父親的未竟之志,。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