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化視界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8-30 10:13:51
鄭板橋的畫中話
◎魏輝
立秋已過,,暑熱未消,。又加上今年雨水頗多,大熱大雨交替出現(xiàn),,經(jīng)常會讓人覺得煩悶,。
不由得心中疑惑:秋天真的到了嗎,?
翻開一本書,讀到鄭板橋的一首題畫詩:
秋風昨夜窗前到,,竹葉相敲石有聲,。及至曉來濃霧濕,又疑昨夜未秋清,。
二百多年前的一個初秋,,鄭板橋在夜晚聽到了風吹竹葉打在石頭上的聲音,等到早晨醒來,,看到濃霧彌漫,,不由得疑惑起來——真的假的,?秋天真的到了嗎,?
他拿起筆畫了一幅竹石圖,一邊畫一邊把自己對于秋的感受寫到了畫紙上,。
果然,,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想到此,,我嘴角上揚,,內(nèi)心安定下來。
腳下的土地是山東濰坊,,古稱“濰縣”,。幾百年來,鄭板橋是濰縣歷史上最有名氣,、最有個性的父母官,,他“春風七載在濰縣”,給濰縣人民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精神遺產(chǎn),。除此之外,,他畫畫、寫字,、作詩,,有“詩書畫三絕”的美譽。
作為清代畫壇“揚州八怪”的領軍人物,,鄭板橋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人,。為官,他清正廉明,、心系百姓,、勤政愛民;做事,,他低調(diào)踏實,、堅韌不屈,、疾惡如仇;為人,,他正直誠懇,、清高淡泊、直言不諱,。
今天,,拋開其他身份不談,我們只講作為畫家的鄭板橋,,以及他畫畫的那些事兒,。
鄭板橋石像。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馳 攝
一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學養(yǎng)豐厚、特立獨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他生于江蘇興化東門外古板橋附近一個清貧的書香人家,當時是清康熙三十二年,,即公元1693年,。他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乾隆三十年去世,即公元1765年,。
鄭板橋愛畫竹,、石、蘭,,他的畫功力深厚,,自成一家,當時就在社會上有比較大的影響,。
鄭板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畫畫的呢,?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鄭板橋在71歲的時候畫過一幅墨竹圖,,他在畫上寫了幾行字:今年七十有一,,不學他技,不宗一家,,學之五十年不輟,。
根據(jù)這幾行字,,有人推測,71歲的鄭板橋說他學習畫畫50年了,,那么,,他差不多是從二十一歲就開始畫了。
據(jù)《清史列傳·鄭燮傳》記載:少穎悟,,讀書饒別解,。家貧,性落拓不羈,,喜與禪宗尊宿及期門子弟游,。日放言高談,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
《清史稿》中說鄭板橋:詩詞皆別調(diào),而有摯語,??犊畤[傲,慕明徐渭之為人,。
《清代學者像傳》記鄭板橋:先生為人,疏宕灑脫,,天性獨摯,。
從中可以看出鄭板橋落拓不羈、灑脫曠達的性情,,他畫畫追慕明代大畫家徐渭,。這些特質(zhì)也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得出來。
以他的才華與人品,、官職和地位,,應該聽過很多贊美的話吧!但是這些夸贊之語他都沒放在心里,,他寫過一篇《板橋自敘》,,在文章中自黑:又好大言,自負太過,,漫罵無擇,。諸先輩皆側(cè)目,戒勿與往來,。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不茍同俗,。
他說,,我年輕時好說大話,太自負,,經(jīng)常亂罵人,,長輩們都側(cè)目……但是我讀書刻苦自律啊……
真誠坦蕩的人,最有魅力,。
二
鄭板橋愛在畫上題寫,。作為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傳統(tǒng)文人,他的每幅畫上幾乎都有題字,,有時是幾句詞,,有時是一首詩,有時是一段文,。有記錄,、有思考、有議論,、有感受,。
他獨特的“六分半書”,以亂石鋪街的姿態(tài),,寫于竹影搖曳的畫紙之上,,細細讀來,不知不覺地會被他的文思吸引,。一個有血有肉的鄭板橋躍然紙上,。
他率真、坦蕩,,他孤傲,、激奮,他慈愛,、悲憫,,他清高、淡泊,,他灑脫,、曠達,他大俗大雅,,他卓然不群……
對于畫畫,,鄭板橋是這樣看的:畫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養(yǎng)生民,而以區(qū)區(qū)筆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
“學而優(yōu)則仕”是當時主流的價值觀,。大丈夫當建功立業(yè),通過科舉考試做官來造福社會,,是鄭板橋從識字開始就被灌輸?shù)睦砟?。所以,在他的心目中,,當一個出色的畫家并不是什么人生理想,,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畫畫雖不是啥“高大上”的事情,,但是鄭板橋自嘲“以俗為雅”,,他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靠賣字畫謀生的,。他認為這也沒什么不好意思承認的,,他寫過一首詩: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貧困,,托名風雅。他說,,我畫畫一天能賣百錢,,以此代替在田里耕種,畫畫就是謀生的手段,,冠上什么“風雅”的名義,!
他從濰縣辭官后,在揚州一帶以書畫謀生,,在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他甚至給自己的字畫按尺寸定了一個價格表,,明碼標價,按質(zhì)論價: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xiàn)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這可能是中國書畫界最早的明碼標價的例子??戳T,,對于鄭板橋真是佩服之極!仿佛看到板橋先生一襲長衫,,面對來“求畫”的人說:“哎呀,,少說些吹捧以及交情的廢話吧,我年紀大了,,也沒精力陪你們瞎扯,。直接拿錢來買畫吧,這樣我就好好給你畫,。你請客送禮,,我又不喜歡……我就是個職業(yè)畫家……”
前段時間,坊間熱議當代大學生能不能“脫下長衫”的問題,,知識分子所謂的“面子”束縛了很多人的觀念,。鄭板橋為大家作了表率——穿上長衫,他是風雅的知識精英,;脫下長衫,,他是務實的自強之人。
三
畫畫,,對于鄭板橋來說,,不僅可以謀生,也是他心靈的桃花源,。
他最愛畫的竹,、石、蘭,,都有高尚人格的寓意與象征,,這也是鄭板橋的精神追求。他的一首題畫詩寫道: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為此,,他深入研究,,一絲不茍。
例如畫竹,。他一邊觀摩古畫,,博采眾家之長,一邊深入觀察,,師法自然,。為了畫好竹子,甚至在家種了不少,。特意種在南面,,還特意把窗戶改造了一下,讓竹影可以映到窗戶紙上,。這樣,,就是一幅天然的墨竹圖。他時時觀察,,天天臨摹,。
他在一幅畫上寫道: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宋代的文與可是畫竹的高手,,他是大文豪蘇軾的表哥,有一個成語“胸有成竹”就是來源于他,。鄭板橋一邊研究文與可畫的竹子,,一邊思考自己的竹子,,好像畫前并沒有一個具體的竹子形象,不過就是信筆去畫,,最后自然就成了,。他得出結論:
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俱足也,。藐茲后學,何敢妄議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
胸有成竹與胸無成竹,,其實是一個道理,。
鄭板橋?qū)τ诿鞔嫾倚煳嫉漠嬇宸畼O,曾經(jīng)刻了一方印章“青藤門下牛馬走”以表達敬佩之情,,“青藤老人”是徐渭的號,。鄭板橋還學過石濤的畫,從一首畫中題詩可以看出來:
畫竹曾經(jīng)學石濤,,近來老筆轉(zhuǎn)蕭蕭,。無多竹葉無多干,自有清風紙上飄,。
凡是作品能流傳千古的大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形成的源頭,,一方面是先賢大師的傳統(tǒng),,一方面是大自然中的造物。對于自己繪畫風格的形成,,鄭板橋在一張?zhí)m花圖上寫道:
古之善畫者,,大都以造物為師。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畫,,總需一塊元氣團結而成。此幅雖屬小景,要是山腳下洞穴旁之蘭,,不是盆中磊石湊栽之蘭,,謂其氣整故爾。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敢云我畫竟無師,,亦有開蒙上學時,。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
當然,,鄭板橋永遠心系勞苦貧病的勞動人民,即使畫畫時也忘不了:
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里幽蘭,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于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他一邊畫一邊想:我的畫那些富貴享樂之人是不懂的,只有勞苦的人,,忽然有了幾天的閑暇,,關上柴門,清掃了竹徑,,對著芳蘭,喝著苦茶,和朋友一起看著畫,,心里才真是舒暢……
鄭板橋離開有兩百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留在這片土地上,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