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濰坊新聞網(wǎng) > 文學讀書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4-08-30 10:22:06
裊裊木柴香
◎胡明寶
木柴總和炊煙相連,,炊煙升起的時候,木柴的香味便飄出來,。
我一直以為,,木柴和炊煙這對孿生兄弟是鄉(xiāng)村母親所有子嗣中,,心腸最柔軟的孩子,當一個個孩子出門遠行,,變成游子的時候,,它們卻與母親不離不棄,廝守終生,。最終廝守成游子眼里最溫暖的家鄉(xiāng)符號和最濃重的鄉(xiāng)愁,。
傍晚,天色漸暗,。木柴在灶下“噼噼啪啪”燃燒,,金色的火焰像靈巧的舌頭舔舐著烏黑的鍋底,一束躍動的光帶著暖烘烘的熱,,從灶口擠出來,,映在我娘的臉上,,又把她燒火的影子投射到背后的土墻上。柴香彌漫,,煙氣淡淡,,墻角的蛛網(wǎng)微微抖動,鐵鍋里的玉米粥漸漸沸騰,,把鍋蓋稍稍錯開,,熱氣涌上來,瞬間塞滿小小的廚房,。我從彌漫的霧氣里鉆出來,,跑到院里,抬頭,,煙囪里淡藍的炊煙像受到某種召喚,,筆直地向上,向上,。天空上飄著一朵朵云,,這些云要把炊煙接走嗎?
這是我小時候,,每個黃昏最熟悉的一幕?,F(xiàn)在,閉上眼睛,,回想,,記憶里仍彌漫著木柴干爽、潔凈的清香,。
別看一口小小土灶,,一年365天,吞吐的柴火可不是小數(shù),。為了填飽那口灶,,我娘上坡的時候也不忘撿柴,路邊的干樹枝,、玉米秸,、荒草,都是她撿拾的對象,。這個習慣,,娘說是從生產(chǎn)隊時候開始的,那時好像什么都缺,,吃穿用度,,連柴火也稀罕。她便不得不時時刻刻,,隨時隨地撿拾路邊的,、坡上的,、溝里的、地邊的,,各種各樣的柴火,。
那些荒草、麥糠和玉米秸塞進灶里,,灶受不了,,便無聲地咳嗽,一咳嗽就把一團團濃重的白色煙霧吐出來,,煙霧又把娘的眼睛逼得直流淚,,她邊做飯邊擦眼淚。每逢這時,,我就替她難受,,堅持要替她燒火,可每次還沒等她應允就被嗆人的煙霧趕了出來,。
最好的柴火就是木柴,樹枝,、樹墩或者小樹干,。把樹枝折成一小截,把樹墩劈開,,把樹干鋸開,,把收拾好的干柴整整齊齊碼在廚房里或院墻邊,不但燒火方便還富有美感,。最讓人歡喜的是,,這些來自槐樹、楊樹,、松樹,、梧桐、火炬,、荊條等的木柴,,燃燒起來煙少,更能散發(fā)出不同的香,,煮好的飯似乎也糅合了木柴的香,,格外好喝,而且營養(yǎng)也更豐富,。
那時,,每年寒暑假,我都跟娘和別人一起去村西南五里外的深溝里撿柴,,這里樹多,,干柴也多,,每次都收獲頗豐,拿回家先堆在園子里,,再一點點理好,。我還跟爹去挖人家伐樹后丟棄的樹墩,往往費半天勁,,才能從地里挖出一棵樹墩,,但我倆都很高興,用獨輪車推著它往家走,,滿滿的成就感,。一年里有很多日子,我們像松鼠儲備堅果一樣瘋狂地準備木柴,。
我喜歡吃娘用木柴煮好的飯,、炒出的菜肴。這里面有滿滿的兒時回憶,,有清苦生活掩蓋不住的芬芳,,有木柴干凈清爽的淡香。
今天,,當各種清潔能源和電氣化設(shè)備占領(lǐng)了鄉(xiāng)村家家戶戶的廚房后,,在為家鄉(xiāng)發(fā)展歡欣鼓舞的時候,我還是想喝一碗娘用木柴熬出的粥,,品一品鄉(xiāng)愁的滋味,。
責任編輯:平小娜
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wǎng)站備案號:魯ICP備10207392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4
新聞熱線:0536-8196500 廣告熱線:0536-819603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濰坊國際風箏會
版權(quán)所有:濰坊日報社(濰坊報業(yè)集團) 濰坊新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 “涉互聯(lián)網(wǎng)算法推薦”專項舉報渠道